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PDCA循环模式在改进床边工作制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PDCA循环模式在改进床边工作制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10.95

摘 要 目的:探讨在改进床边工作制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两个不同的病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观察组以PDCA循环模式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对两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工作效率指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PDCA循环 床边工作制 护理质量

The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pattern in the improvement of bed nursing

Fu Ning,Yang Jianhu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uwen County,Zhanjiang City,Guangdong 5241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pattern in the improvement of bed nursing.Methods:We divided two different wards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edside nursing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bedside nursing according to PDCA mode.We compared th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efficiency of nursing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s PDCA cycle;Bedside work system;The quality of nursing

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循环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PDCA循环是在管理活动中,为提高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等的循环过程,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护理质量管理科学程序,可有效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1,2]。护士床边工作制是一种由护理人员利用流动护理工作车在病房或者患者身边进行护理工作的模式,是医疗机构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2010年开始试行护士床边工作制,患者得到了持续的专人护理,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力资源缺乏的压力,初步效果显著[3]。但是因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评价,目前护士床边工作制仍然较为混乱,护理质量仍需不断改进。为此,在本文中笔者研究了在改进护士床边工作制护理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总结和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2个病区844例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22例。其中对照组男290例,女132例,年龄3~76岁,平均(42.6±12.4)岁,其中重症162例,一般疾病260例,住院时间6~55天,平均(23.4±4.8)天。观察组男284例,女138例,年龄4~78岁,平均(43.4±11.8)岁,其中重症158例,一般疾病264例,住院时间7~52天,平均(22.7±5.1)天。两组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以及疾病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观察组以PDCA循环模式落实和改进护士床边工作制,具体措施如下:①计划阶段(P):实施分层级管理、管床责任制,对科室的床位、护理人员的编制、能力和资源以及收治患者的特点进行评估。制定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职责,危重、大手术以及需特殊治疗和护理的患者由护理组长负责,并落实护理三级查房;病情较轻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以及文书书写工作由责任护士负责。制定护士床边工作流程并准备建立流动护士站。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表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②实施阶段(D):对护士管床责任制予以落实。建立流动护士站,由责任护士负责自己的患者,由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在病房中完成治疗、护理和护理文书的书写工作。建立二级、三级质量管理控制网络,由护理组长负责检查责任护士的工作落实情况及实施的效果,由护士长负责检查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的工作落实情况及实施的效果。③检查阶段(C):对患者及医护人员以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以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士床边工作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患者获得直接护理的平均时间、床位使用率以及周转次数和平均住院时间等。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④处理过程(A):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改进。对上一阶段工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计划。组织护理小组的成员进行讨论,对护士床边工作制的流程进行重新审视,对工作计划进行调整,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于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PDCA循环,使得护士床边工作制不断改进和完善。

观察指标[4]:对两组获得直接护理的平均时间、床位使用率、患者住院天数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护理不良事件中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压疮发生率以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等进行统计。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

结 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工作效率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另外,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0.1%(296/42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3.4%(394/4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PDCA循环是一项标准化和规范化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其是在管理活动中,为提高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等的循环过程,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护理质量管理科学程序[5,6]。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在改进护士床边工作制的护理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工作效率指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之所以有此效果,主要可能是因为:①PDCA循环模式下有利于护理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护士床边工作制是一种由护理人员利用流动护理工作车在病房或者患者身边进行护理工作的模式,是医疗机构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这毕竟是一项新的护理改革,迫切需要建立起一种落实工作制度、建立评价标准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模式。通过PDCA循环,每循环1次均需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目标,再进入第二次循环,每循环1次,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均提高1次。②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在PDCA循环模式下,通过制定护士床边工作制流程,建立流动工作站,有利于减少护理人员在病房和护士站来回走动的频率,缩短了工作的半径,提高工作效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③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在PDCA循环模式下,责任护士与患者更为贴近,在病房完成患者的治疗、护理和文书的书写工作,也有利于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在改进床边护理工作制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形成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淑瑛.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2):15-16.

2 岳利群,徐蕊,高永芳,等.PDCA循环在护理关键指标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9):1064-1065.

3 廖长青.PDCA循环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86-1832.

4 胡妙仙,谢红燕,陶芳芳,等.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22-124.

5 张欣.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持续提高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1-3.

6 邓新征,杨细妹,张丽兴.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绩效管理的体会[J].现代医院,2012,12(1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