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桃缩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桃缩叶病的发生与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了桃缩叶病的侵染机理及其发生规律,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桃缩叶病;侵染机理;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621.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136-01

桃缩叶病是一种真菌型病害,是桃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已经给桃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1 桃缩叶病侵染机理及其发生规律

1.1 危害症状及侵染机理

桃缩叶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枝条和果实,在春季萌芽初期即可表现出症状。春季萌芽时的新叶遭侵染之后首先褪绿变成黄色或者紫红色,病斑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不再扩展,叶片上出现疱状突起,并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使整个叶片变得凹凸不平,再严重时渐渐出现白色霜霉层。叶片蜷缩卷曲,严重时新梢枯死,花果脱落,造成严重减产。

病害的发生规律由其侵染机理控制,同时受环境影响。桃缩叶病病菌侵染前期,宏观表现为出现褪绿斑块,当褪绿斑块扩展到一定程度且不再扩大之后2~3 d起,叶面逐渐出现疱状突起,并明显增厚增宽,逐渐变得凹凸不平且脆,容易碎裂[1]。桃缩叶病的发生过程要经历2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褪绿阶段,这个阶段是病斑范围扩大的过程;第2个阶段是病斑皱缩阶段,只有当病斑停止扩展之后,叶片才开始皱缩,并且皱缩范围仅限于褪绿范围内。

1.2 发生规律

桃缩叶病病原菌为畸形外囊菌,病菌的子囊孢子随风传播,以子囊孢子的形式在树皮、芽鳞内越夏,温湿度适宜时发芽,以芽孢子的形式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即发生。桃缩叶病的发生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例如,福建地区3月中旬开始发生,下旬开始盛行;贵州地区4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发病盛期[3];杭州地区3月下旬开始发生,一直持续发病至6月中下旬[4];四川地区与杭州地区的发生时间一样,从3月下旬开始,一直到6月中下旬。一般,高温多湿易发生,空气湿度达到85%以上,温度在10~16 ℃时,桃缩叶病容易大发生;21 ℃以上时,该病发生程度较轻[2]。另外,果园附近局部小气候对该病的发生也有很大影响,多雾、临江、临海、临水库等低温高湿小气候都会促进病害发生。桃缩叶病的发生受到桃品种萌芽期和抗病性的制约。在温湿度适宜病害发生的情况下,病害发生时期与桃品种的萌芽期相关,一般早熟品种萌芽展叶早,病害发生就早,浙江地区一般3月下旬开始发生,一直持续到5月下旬。晚熟品种萌芽展叶晚,病害发生就晚,病害持续时间就晚,浙江地区要持续到6月中下旬[4]。极易感桃缩叶病的品种发病重,抗病品种不易感病,免疫品种不感病。因此,培育抗病和免疫桃缩叶病品种是解决桃缩叶病的最好方法。桃缩叶病的发生受到桃树树势的影响。对于同一品种来说,树势强、生长力旺盛的单株抗病力较强,反之抗病力较弱。桃缩叶病的发生流行程度以及蔓延的快慢受到历年来的用药情况的制约[5]。如果一个地区连续几年用药恰当,防治及时,入冬时存活下来的病原菌较少,则第2年发病就轻,甚至不发病。

2 防治措施

2.1 选择抗病品种

建园时选择抗病和免疫桃缩叶病的品种是防止病害侵染的最根本办法,可以大量减少生产成本,减少用药是生产绿色桃的有效方法。如选用抗病品种雨花露、安农蜜桃、霞辉露等。或者对当前不抗病的优良品种,在定植前用抗病402 100倍液浸苗5~10 min,可有效提高苗木的抗病性。

2.2 结合化学和生物预防措施

桃缩叶病的预防,重点是清除越冬菌源。需要结合化学预防和生物预防。化学预防是根据不同品种物候期,在萌芽期喷施3~5 °Bé石硫合剂;花瓣露红期可用药剂较多,可以喷施1次1∶1∶100波尔多液,或45%晶体石硫合剂50倍液+0.3%五氯酚钠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谢花后则可以再喷施1次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3%硫酸铜或6%多硫化钡。生物预防则是加强栽培管理,以减少果园和树冠湿度为目的,适当调整桃树定植密度和方式,合理修剪;及时摘除病叶,即根据桃缩叶病发生的2个阶段,在病菌菌丝产孢之前、叶片褪绿阶段将病叶摘除,集中烧毁,可大大减少越冬菌源。另外,建园时选址要避免低洼地,远离江河水库及野生毛桃等,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防治上,在初见侵染症状时,及时喷施75%百菌清或者25%多菌灵600倍液,隔20 d之后再喷施1次,可有效防治病害。

2.3 加强土肥水管理,提高树势

鉴于树势强弱对桃缩叶病抗病性的影响,应该努力提高树势,加强土肥水管理,及时补充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多施有机肥,适当使用生物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树体健康,增强树体抵抗力。保持水分充足,并注意排灌,降低果园空气湿度,使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

3 参考文献

[1] 黄丽丽,康振生,罗志萍.桃缩叶病组织的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21(2):29-32.

[2] 黄岩彬,江善赐.2004年古田县桃缩叶病大发生原因与防控措施[J].福建果树,2005,135(4):30-32.

[3] 班小重,万明长,王天文.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桃缩叶病调查及防治[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5):105.

[4] 李红叶,牟永团.桃缩叶病发生规律与药剂防治[J].中国果树,1996(2):8-9.

[5] 顾洪卫,赵永根.长江中下游桃缩叶病发生原因浅析与防治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4(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