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冰川奇观之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冰川奇观之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阿尔卑斯山脉形成于九千万年前阿非利加板块和欧罗巴板块的冲撞和叠加。虽然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相比,阿尔卑斯山的海拔要低很多,但它的雄伟壮丽却毫不逊色。这是因为,由于它所在的欧洲中部,比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地理纬度往北很多,因而在海拔三千米的地方就出现了青藏高原海拔六千米以上才出现的高原景色。

我曾经多次在阿尔卑斯山旅行,从开始时纯粹的游山玩水,到后来对各种地质奇观的关注和考察,其中冰川所留下的各种地质现象最令人叹为观止。据说阿尔卑斯山区在远古时代整个被两千米厚的冰层所覆盖,如今仍留有大小一千三百多条冰川,而其中在瑞士境内的就占一半。

跨过冰磺岗

在阿尔卑斯山,几乎每一条大冰川的冰舌前方都是一条又宽又长的冰川遗谷。昔日曾填满几百米厚冰雪巨龙的u字形山谷如今只剩下两侧长长的冰碛层乱石岗和谷底纤细又急流滚滚的冰河。冰川是固体的河流。与任何河流一样,冰川在缓慢地向前流动时从山上裹挟了大量的乱石,位于冰川体两侧的乱石由于受冲力较小,通常就滞积在了冰川体的两侧。由于地球气候的变暖,冰川一点点融化消失,冰舌不断后退,这些乱石便遗留在空谷的两侧,形成了几十到几百米高的冰碛层乱石岗。

因此,要去探访冰川,首先要经过这些冰碛层乱石岗。它们就像两条灰白色的长臂伸开在山谷两旁,大部分为碎石和风化的石土堆积,土壤贫瘠不毛。一条人脚踩出的小径引导着步行者向着隐藏在空谷深处、迟迟不肯露面的冰川而去。每每探访一个冰川,在冰碛层乱石岗上的跋涉就需要三、四个小时。我们在乱石滚滚、寸草不生、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冰碛岗上埋头向上攀登。想到也许在仅仅一两百年前脚下还是几百米厚的冰层,很容易就可以体会到地球气候变暧对冰川的影响有多么的巨大。

U形冰川谷

在瑞士旅游胜地因特拉肯的南面。著名的少女峰脚下有一条很出名的冰川谷――劳特布龙嫩山谷。它是一条地质学上典型的U型冰川谷。瑞士伯尔尼大学地质学院的霍丁格教授告诉我,大约一亿四千万年前欧洲大陆还是一片大海,海底覆盖着厚厚的钙泥。后来一亿年前的造山运动让阿尔卑斯山脉抬升起来,山脉的崛起和皱褶是由于原来海底的沉积层受到了极大的力量而压缩变形,甚至原来海底更深层的原始岩层也被抬升,成为如今少女峰一带山峰的主要岩石。而那些相对不那么坚硬的石灰岩沉积层就成了冰川切削的主要对象。

大约在五十万年前,巨大的冰川填满了这里的山谷,庞大的冰体压力和冰雪中裹挟的巨石慢慢地向下流动,用了几十万年的时间活生生地把本来较浅的v字形山谷的两侧挖直、谷底磨平。如今人们来到劳特布龙嫩山谷口便可以一目了然地观赏到它了。

神奇的旋转溻布

有意思的是,同是在劳特布龙嫩山谷,同样是冰川的开凿作用,位于这条山谷深处的图葜尔巴克瀑布却不同,它的始作俑者不是冰川而是冰川的融水,而且它的切磨工作是在暗中进行的。也是在五十万年前的冰河季鼎盛时期,在冰川的整体以摧枯拉朽般的威力切磨山谷的同时,因日照在冰面表层产生的融水形成了一条条的小溪在冰川表面奔流,它们一旦遇到冰缝和凹陷的地方便冲了进去。久而久之,流水把冰坑越冲越深,变成了深深的冰洞。

冰川表面的融水可以沿着自己开凿出的隧道一直钴到冰川的底部,在冰体与山谷谷底岩石之间形成融水层。这一水层的存在像剂一样帮助了冰川的流动。同时已经钻到冰底的水流继续寻找自己的出路,虽然再往下就是岩石层了,但流水仍左奔右突地在岩层的缝隙和薄弱之处继续切削。经过大约两万年的时间,终于在山体上钻出了一条石头隧道,这就是现在的图莫尔巴克旋转瀑布。

图莫尔巴克旋转瀑布极为奇特。它不是像其它瀑布那样悬挂在山崖边,而是藏身于大山的腹中。它是一个几百米高,几乎垂直的山洞。少女峰山巅大约24平方公里面积上的融水从天而降,在洞中发出雷鸣般的巨响。瀑布分为十阶,忽而从石洞里喷出,忽而消失在石墙的后面,忽而又冲进一个无底的深渊。威力强大的水流把洞中的岩石削磨得千奇百怪,光滑圆润。据说图莫尔巴克旋转瀑布的水流量每秒可达两万升,每年从山上裹挟下来两万多吨的砂石。

一线天光映奇量

在少女峰的南面不远的地方,是举世闻名的阿莱奇大冰川,它蜿蜒25公里,冰体面积125平方公里,是阿尔卑斯山最大的冰川。1969年人们在它的附近修建了一座大水坝,水坝造成了下游水位的改变,让冰川的另一个杰作显露了出来,这就是玛萨山涧。像图莫尔巴克旋转瀑布一样,玛萨山涧也是深藏在山岩之中的,但它不是一个黑暗的洞穴,而是像隧道一样狭窄的山谷。一线天光把冰川之水在一两万年的时间里暗中打造的杰作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千洞万壑,千回万转,令人叹为观止。

千百年旋转的奇迹

阿莱奇大冰川的山谷南侧是瑞士阿尔卑斯山另一个著名之处――马特宏峰。这里云集着十几座海拔四千米左右的山峰,冰川纵横,山势峻蛸,被称为“瑞士屋脊”。如果登上三千米的高山,冰川学中经典的地质现象,角峰、刀脊、悬谷、冰斗、冰碛堆、冰湖便比比皆是,其中最不起眼,也最蔚为奇观的要算“锅穴”。

当冰川融水沿岩石表面奔流时,水流速度很快就会产生旋涡。这种高动能的水流加上水中裹挟的砾石会长时间地在同一个地方旋转,在旋转时水中的砾石不断地磨蚀坑壁和坑底,使得石坑变得越来越深,最后形成了一个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像圆底锅一样的石穴。

在马特宏峰下的冰川园里有着十几个这样的“锅穴”奇观,最深的可达15米。在“锅穴”底还常常会见到一两块磨得圆圆的石球,乍一看,很像是谁故意扔下去做装饰用的。其实这些砾石曾经在这里飞快地旋转了千百年。到了冰川干涸、再没有水流进来的那一天,它们就一劳永逸地永远留在了那里。

土堵奇观

在与马特宏峰所在的山谷西面、与它平行的另一条山谷中我看到了另一个冰川遗留下来的地质奇观――冰碛土塔群。所谓的土塔,其实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主要分布在土壤干燥贫瘠的荒漠地区,与满目荒凉的景色相伴。而矗立在这条山谷里的土塔群却是被包围在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沿山谷公路一路驶来,突然在满目碧翠之中突现几座极为醒目的灰白色高大土塔,不少塔顶还顶着块深色的石帽,如同一群身穿灰白色衣裙的少女,让人称奇不已。

地质上的土塔生成需要两个主要条件,一是合适的土质,二是雨水。一般来说土质要比较疏松。其中的砂石成分大小不一,有细小的沙砾也有很大的坚石。如果空气干燥使地表的水分过快蒸发,地下的水分便会因毛细现象通过砂石间的缝隙向地表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顶部较大的石头,地下水便会滞留在下面,并且同时沉积下水中携带的矿物质。同时雨水不断地渗透和冲刷土壤,将石块周围松散的沙粒带走,却使石块下面土壤中的矿物质钙化从而变得坚硬。久而久之,随着周围土层的消失,石块和它下面的土柱露出了地表,并且越落越高,便成为了一座座奇妙的土塔。

冰碛土正好符合这一土壤的条件,因此这些土塔是伸延在山谷中的古代冰碛堆的遗物,这一点从同一座山岗上因山体滑落而出来的内部土壤可以明显地看到。在阿尔卑斯山的一些大冰川的表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奇妙的“冰塔”和“冰桌”,它们同样戴着大石帽。它们的生成机理除了与土塔的生成条件有些相似外,还与局部冰雪的解冻一重新冻结的速度有关。

我们的地球曾经几乎全部被冰川所覆盖,今天,它们中的大部分已在我们的生活中隐去,但只要痕迹尚存,便魅力无限,吸引我们走近她,摸清自然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