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外一些机构和媒体对我国宏观经济情况的若干评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外一些机构和媒体对我国宏观经济情况的若干评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欧盟经社理事会专题报告的有关内容

2003年7月,本届欧盟经社委员会通过了该委员会对外关系部起草的欧盟与中国关系报告。此次对华关系报告基于近6年来中国国内形势和欧中关系的发展,从欧盟经社委员会关注的经济、社会角度对欧盟今后发展对华关系提出政策建议。

报告在“引言”中指出,中国经济转型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之一。这一转型是双重转型,即一方面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另一方面由农业社会向城市和工业化社会转变。这一进程将对世界产生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既会带来增长的巨大潜力,是时也会带来令人担忧的风险。欧盟关注这一进程对欧盟利益产生的影响,同时要对这一进程施加影响以利于欧中双方的利益。在这一进程中,欧盟应作为伙伴与中国进行合作。

报告在“总体看法”和“专门(领域)看法”中认为,经过25年的改革进程,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和巨大的进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进展显著,经济保持了经常是两位数的高增长,同时减少了贫困。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大失衡”,即城市与农村之间、沿海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核心经济体与小型“非正式”经济体之间出现失衡。

报告中的重要观点是,改革以来推动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动力正在逐步减弱,而市场分割和经济整体协调性不足,则是导致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报告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到达要求深化改革的阶段。过去各部门自我封闭发展的情况有相当大程度的改变,部门间的相互联系与互动作用越来越强。中国经济中的许多特定领域,如劳动力市场、工业、财政系统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其他相关经济领域的发展,而通过本领域内的特殊政策谋求独立发展的空间逐步缩小。

报告集中关注的中国经济的问题是:(1)债务问题。在中国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由于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和地方政府收入增长的缓慢将会使得未来中国的债务大大增加。(2)农村问题。伴随着农业人口大规模进入工业,农业本身的生产力也需要提升。今天中国农业吸收大约50%的农村劳动力,其特点是土地面积相对劳动力较小,产量较低,机械化程度较低。(3)收入差距问题。特别要重视的是,农民收入减少的可能性,城乡、省间(尤其是东西部之间)差距的拉大,收入不平等,可能会造成农村贫困的增大。自1998年开始这一个趋势已经变得非常明显。同时,中国所面临的失业、下岗、待业以及收入分配中的其他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这一问题格外严峻。(4)机械装备工业问题。报告认为,中国东北的重工业发展前途可能会在实现WTO承诺上遇到强大的挑战。中国的机械装备工业相对落后,而且将会面对持续的萎缩。

报告非常重视中国加入WT0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认为WTO是对中国施加外部影响的重要平台。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在实施WTO承诺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但对WTO对成员国提出的经济和社会的要求还没有全面理解。WTO成员的身份将会使中国的转变受到外部压力,为满足WTO规定的义务所作的政策上的改变将会影响中国的所有经济区域。从长远观点来看,中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提高将会带动整体经济向前发展,但对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目前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却没什么作用,反而会使主要问题恶化。在农业问题上,因为23年的中国改革历程中,始终没有重视农产品贸易政策,所以很多评论者预测中国在农业和农村问题上将出现的戏剧性的结果。在工业问题上,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而FDI的增加虽然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但也使国内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二、媒体关于中国经济情况的报道

(一)中国经济面临过热危险海外报刊近期报道,最近公布的亚洲经济数据显示,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喜优参半,韩国和新加坡经济二季度面临衰退,而中国尽管经历了非典危机,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亚洲许多地区的经济放缓是由以下几点导致的:非典危机对旅游相关行业及国内消费产生的消极影响,人们对伊拉克战争及朝鲜发展核武器的担忧。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公布6月份实现贸易/顷差21.4亿美元,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32.6%,达345亿美元。海外报刊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快速增长可能导致经济过热。

认为中国经济面临过热危险的主要原因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相关的货币、汇率及贸易政策,主要政策目标是刺激经济保证增长,这一系列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逆转,进入经济周期高峰,出现明显的经济过热现象,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滞后。

其主要问题在于:(1)货币供应量过大,且缺乏宏观调节手段。货币供应量过大的表现在于: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公司对中国货币流通量M:进行了计算,发现2002年M,流通量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77%,远远高于任何发达国家的比例;银行存贷差过大,去年年底,存贷差额高达4.3万亿元;国际收支盈余不断增长,外汇储备量不断增加,为保持汇率稳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中国目前实施的固定利率机制和不发达的同业拆借市场,难以实现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同时正在酝酿之中的QOii,对货币供应量调整的作用不足。(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过猛。去年年底,中国的总投资规模相当于GDP的42%,这个水平与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之前许多亚洲经济的情况类似。但是,中国并未采取严厉措施限制这种势头,反而听任今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再跃升27.8%,这样的增长率1994年以来尚属首次。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北京和上海房地产投资增长34.9%。

(二)人民币升值压力来源以及利弊分析

海外报刊的主要观点是,人民币实行的是与美元挂钩的政策。最近几个月来,由于美无对大多数的国际货币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升高。除此之外,一些经济学家把2002年中国750亿美元的经常账户盈余,看成是中国低估人民币币值的证据。前几年,经常账户盈余从某种程度上被大量非法资本外逃抵消。但是根据最近官方公布的数字,去年出现了资金回流,这是10多年来的第一次。资本逆向流动导致中国国际收支盈余进一步膨胀,中国外汇储备净增加755亿美元,去年年底总额达到2980亿美元。近来“热钱”回流中国,已迫使央行每日平均购买6亿美元,以维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这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由3月底的3160亿美元增加到6月底的3465亿美元。

海外报刊注意到,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海外报刊报道说,作为央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正在探讨抑制外汇储备增长的办法,这将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转向。其主要手段包括:提高企业外汇收入留成,可以存在中国国内或者国外;可能逐步放松中国公民和企业购买外汇的限制,鼓励中国公司以直接投资或者证券组合投资的形式到海外投资;利用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作为结算机构,允许信誉良好的企业购买美国、欧洲、香港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债券;以及允许部分机构投资者买卖在香港上市的股票(QDll)等。

(三)银行不良资产相关处理措施评价

近期在关于印度银行坏账率太高的文章中,提到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要比印度高。在相关处理措施方面,海外报刊注意到,最近,中国批准一家大型国有银行与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直接合作,共同处理不良贷款。这一举动显示,中国尝试采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银行系统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即处理银行系统庞大的呆坏账。虽然这笔交易本身规模不大,但此举的重要性在于中国在处理呆坏账政策方面的意义。海外报刊指出这一措施的风险在于,一方面要减少银行不良贷款,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将国有资产低价甩卖给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