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职业化”――职教新思路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业化”――职教新思路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业化”是立身之本,是21世纪的第一竞争力。职业人要有自己的职业化品牌发展之道,才能应对变革与发展。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作为最贴近经济建设的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给职业学校带来了一种新的使命感――把职业化的理念融入职业教育,创适合师生职业发展的教育。

“职业化”是一种新需求

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大块。职业学校的职业化建设,是对现代职业教育和现代企业职业人才新需求的一种满足,具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需求。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是“适应需求、提高能力、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就是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教育和产业的融合发展,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复合应用型人才。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这些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借助“职业化”学校的创建,及时改革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育模式、评价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二是培养“职业化”优秀人才的需求。

一个优秀的“职业化”人才需要具备可靠的人品、远大的目标,对职业有崇高的信仰,诚信、敬业,忠于企业,有团队协作精神、善于沟通,具备一定的工作技能,有学习和创新的精神等等。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战斗力”,而对企业来说,拥有更多的“职业化”人才就等于拥有更多的竞争资本。这就意味着,“职业化”人才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职业学校有必要致力于“职业化”这一领域的研究。

三是“职业人”角色转换的需求。

学校与企业的目的不同,学校是用知识培养人,而企业是用知识赚钱然后培养人;学校与企业的管理不同,学校相对自由,企业更多的是服从、遵从;学校和企业的达成方式也不同,学生不管用什么学习方式达到目标皆可,企业会强制用特定的方式工作;学生在校犯错一般不会太严重,企业的一个小小失误不仅影响个人发展,还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学校与企业的诸多 “差异”之下,学生要顺利转换成职业人的角色,“职业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是倡导“校企联姻”的需求。

中职学校的发展要以技能化建设为主,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已逐渐走出只重理论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创新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缩短学生与员工的距离,实现学生与职业的无缝衔接。“校企联姻”为职业学校的职业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职业化”的建设之道

基于以上认识,职业学校的“职业化”建设,必须将师生的职业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适合”作为重点,把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职业要求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努力培养符合企业与职场需求的“职业化”学生。

首先是校园形象职业化。

学校应根据学校现实状况和职业化的要求构建校园SIS识别系统,以“学校就是企业、班级就是车间、学生就是员工”为目标,分别构建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环境识别系统。如提炼“厚德、强技、精管、细练”的校风和“活动引领、组团推进”的培养策略;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塑造统一、严谨、规范的职业视觉形象,传递学校的职业化信息;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凸显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融入企业经典语录、行业语录等。

其次是校园活动职业化。

校园职业化活动包括德育活动、教学活动、竞赛活动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体现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创业,在活动中深化对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理念、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思维和职业心理的培养。

职业化德育活动树立职业意识。如学校开展“4A实践班”职业体验活动,采取班级轮换上岗制,上岗时间为一周,担负起学校校园卫生打扫和课外学生秩序维持的职责,还要承担礼仪岗位,既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又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管理自我、管理他人的管理意识。

职业化教学活动渗透职业思想。如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情境教学,让大多数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从现实生活、企业生产中找到具体的模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专业对自己素质的要求,为进入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技能准备,同时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自我需求。

职业化技能竞赛活动优化职业技能。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职业学校必须以此为抓手,积极开展各种职业化技能竞赛活动,做到“进来的是学生,走出的是能手”。如开展每周一次的菜单式技能竞赛、每学期一次的风采月综合竞赛和实战性精英竞赛,抓过程训练,重过程考核,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是校园师资职业化。

师资是推动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既要为学生终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业基础,又要为他们适应将来的就业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具备职业化的基本素质。

首先,学校融合企业元素,提升教师的职业化视野。如在校园网特设汽修、药剂、文秘等6个专业的阅读版块,融入行业、企业的最新资讯,让教师通过学习“反哺”专业教学,适应教学转岗的需求。

其次,提供职业化的培训平台。在日常培训中,利用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等平台开展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企业文化等多元职业化培训,让教师考察体验职业道德,了解企业价值观,推进教材的职业化解读,最终提升教师的职业化能力。

最后,创新优质教师补充机制,引进企业人才,扩充职业化的师资力量,确保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如高薪聘任、兼职聘任有经验的师傅,每周请师傅到学校兼课,理论课2节,实操课4节,把来自一线的技术要领、操作能力和教材有机集合,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是学生评价职业化。

职业化评价坚持“以就业为本位”,变终端评价为“过程+终端评价”,变学校评价为“学校+企业评价”,变个体评价为“个体+团队评价”,着重从就业意识、就业知识、就业技能三个板块开展。

就业意识评价从三方面综合考量:一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企业评价,二是学生参加“如何接待客户”等活动的情境评价,三是学生填写就业创业相关量化问卷结果的问卷评价。

就业知识评价则主要采用自主性学分制评价,由平时学分和考试学分构成,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感与态度等),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业技能评价以学校的技能性考核为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引入考核或竞赛,以此衡量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参照工种考证标准,鼓励学生参加等级证书的考试,对优秀者授予“技能能手”的称号。

“职业化”撬动职教发展

办学行为不断规范,办学品质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职业化”学校的建设是职业学校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出路,同时也将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职业化”的校园形成独有的职教气韵。

一个学生进入学校学到什么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受到一种训导,被“浸泡”成一种人才。充满“企业味”的软环境建设,带给学生的就是一种熏陶,它突出了职业文化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陶冶了他们的职业思想,它所传达出的教育理念、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符合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构筑独有的文化精神和职教气韵。

职业化的理念构建“1+1”教学范式。

通过开展“职业化”的教学活动,学校走出了以学科体系为主的传统教学,提倡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并重,构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职业实战课堂学习体验模式”和适合实训教学的“四式”(工厂式场景建设、组团式实训管理、三段式技能集训、来料式产品加工)专业技能集训模式,两种教学范式紧紧围绕企业需求,突出能力本位,有利于职业化人才的培养。

“职业化”渗透提高了就业型学生的素质。

职业学校的职业化建设以学生为本、以企业为本、以创新为本,迎合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力,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有利于为当地经济发展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在见习上岗的过程中,学生提前接触生产过程,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的“磨合期”,并在企业文化中逐渐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更早、更好地向“职业化”员工转变。

“职业化”培养促进了双师型师资发展。

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内涵,面对职校办学的教学质量,面对企业发展的新探索,“职业化”的培养有利于教师突破当前的专业水平,紧扣企业发展节奏,把准专业发展方向,既能开展理论教学又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兼具理论素养和技能素养,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如何与在校生的就业培训有机融合,开展就业培训的“职业化”建设?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关系,使专业课程设置更加突出职业特点?如何引进和对接高品质的企业,使产学研“职业化”工作落到实处?“职业化”这一职教新思路,依然还存在很多问号,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