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师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师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高师教育实习改革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诉求。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在政策支持、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实习时间、实习管理、实习内容与成绩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教育实习 教师专业发展 改革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师范院校逐步迈向综合性大学的趋势,高师教育的“学术性”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作为体现师范院校特色的“师范性”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证和加强。相关调查研究及笔者近年来从事的教学实践表明,高师教育在对师范生获得其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教学知识、教学实践技能等方面的贡献离我们的预期尚有差距。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教育的必修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育实习是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也是连接大学课堂和中学讲台的桥梁。如何充分发挥高师院校在教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改革传统的集中式教育实习就成为必然选择。

对当前高师教育实习存在问题的反思

近年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也在积极探索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形式的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根据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实习带队工作中的调查与研究,从总体来看,我国当前的高师教育实习还存在以下问题。

1.缺失相关政策支持,实习基地建设困难

目前,在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和教育实习的管理上,都由高师院校单方负责,以至我国当前的高师教育实习仅仅是高校和中小学之间的对口联系,缺乏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政策支持。目前所见的教育实习文件大都是由高师院校自己制定,这对中小学校难以起到实质上的约束作用。由于没有相关政策文件规定中小学接待实习是应当履行的本职工作,很多中小学把安排师范生的实习当作一种负担,认为这是额外增加了管理和教学工作,甚至认为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影响升学率。因此,实际上中小学对教育实习只是被动接受,或者推脱。这种相关政策的缺失增加了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困难且不稳定。

2.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缺乏合作,实习成效打折

我国的高师院校与中小学长期以来缺乏互动与合作,因此,高师院校的实习带队教师和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难以形成合力,实习成效受到影响。一方面,由于中小学没有明确自己有参与培养教师的职责,从主观上缺乏对教育实习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在指导教师配备的合理性、各个实习环节的落实和检查上不够到位,造成实习生实践锻炼机会不充分,教师的业务指导不全面。另一方面,部分高师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也忙于自己的专业发展,不同程度地漠视实习带队指导工作,加上负责的实习学校、实习生人数较多、甚至专业不同等主客观原因,教师在实习期间也难以给实习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3.实习时间短而集中,缺乏连续性

当前,我国大多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实习时间为6周~8周,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并且,教育实多集中在第七或第八学期集中一次完成。这样的时间安排,一方面难以使实习生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状况和教师职业有充分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发现的问题与困惑,也没有机会通过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多次交替加以解决,结果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脱节。另一方面,在第七和第八学期,很多师范生忙于考研前的复习和找工作,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实习中去,致使很多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流于形式。

4.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指导时间有限

由于高校的连续扩招,很多高师院校的师资非常紧张,致使实习带队教师数量不足。据笔者在近些年的调查了解中发现,很多实习带队教师往往要指导三四十名实习生,甚至更多,并且这些实习生分布于相距甚远的多所不同学校,这使得实习带队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一名实习生,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由于高师院校师资的紧张,很多带队教师还承担着大学的教学任务,这样对实习生的指导时间就失去了保障。还有部分院校在选派指导教师时,缺乏科学性,存在谁暂时没课谁去、谁愿意谁去的情形。这都使得实习指导工作难以深入落实。

5.实习内容范围狭窄、成绩评价体制不完善

目前师范生的实习内容主要包含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教育调查。并且在实习过程中还存在上课机会偏少,班主任工作止于观摩,教育调查流于形式的问题。组织课外活动、进行心理辅导、教育见习等方面则很少涉及。这样的实习内容在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是不够的,无法满足基础教育领域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当前的教育实习成绩评价标准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评价标准缺乏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一些重要因素。比如教学观念、教学反思能力、教研能力等在实习生的成绩评定表中没有体现。其次,实习生以及实习小组成员没有参与评价过程,以指导教师为单一评价主体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准确。并且实习生本人不参与实习评价,就失去了反思自身问题的机会,不改进和提高。

改进教育实习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借鉴国外教育实习的经验,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1.争取政策,寻求支持

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高师院校独家可以完成。教育实习是教师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需要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中小学的大力支持。部分中小学、尤其是一些重点中学,只想着坐享最优质的教师资源,自身却不愿为优秀教师的培养贡献力量。在联系实习的过程中,很多重点中学对教育实习持拒绝态度或是应付态度,勉强接受了却不给实习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其理由竟是担心影响其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因此,应制订相关的政策,让接收和指导实习生成为中小学责无旁贷的义务,或者把接收并指导实习生的工作也作为中小学考核的内容之一。

2.增加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保障指导时间

高师院校应根据实习生人数,再依据师生比例,合理确定指导教师人数,每名指导教师指导的实习生人数不应该超过25名。在保证指导教师人数的基础上,应有制度保障指导时间。目前,由于高校师资的紧张,各系选派的实习指导教师一面要下实习点指导实习工作,一面还要继续完成大学的教学任务。很多实习指导教师忙于两头奔波,彼此不能兼顾,权衡之下,只能顾及教学任务而应付实习指导工作。因此,高师院校应制订相关制度,以此保障充分的指导时间。

3.延长教育实习时间、丰富教育实习内容

我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时间仅占总课时的3%—5%,与很多发达国家教育实习时间的差距是非常显著的(德国最短为8周,最长为30周;美、英、法、俄以12周到15周左右居多)。为了避免因实习时间过短所引起的短期行为和蒙混过关的消极心理,实习时间应延长为12周或一学期,从而让实习生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对话。对教育实习的内容也应遵照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进行扩充和完善。教育实习不仅应包括传统的教学实习,更应增加学校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辅导和师德教育等内容。

4.完善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体系的设置

基础教育新课程已全面实施,这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但高师院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在教育类课程上仍仅限于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学法,并且学时所占比例很低。在实践教学技能的训练上方式单一、学生训练机会少。因此,一方面要完善教育类课程设置,除过教育理论课程还应增设教学技能课程,如《微格教学》、《课件制作》等。另一方面要创新师范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方式,如:实行理论教学与专职教师示范教学及观摩教学相结合、微格教学与个体教学技能及专项教学技能训练相结合、教育实习与综合教学技能训练相结合、效果评价与学生技能大赛相结合。

5.完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

一方面,我们应该完善教育实习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内容应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对教学观念、教师能力、教师知识等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内容进行细化和量化,设置具体的评价标准。对于评价标准的表述应该体现较强的指导性,要便于实施,并且和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紧密联系。另一方面,评价主体应包括实习小组其他成员、实习生本人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在评价方式上采用他评和自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邓李梅.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30-134.

[2]郑东辉,施莉.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9):69-74.

[3]高月春.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56-157.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数学系 陕西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