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人行”新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人行”新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早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教育、规劝人们谦虚好学、自觉修养的警句。正确理解这句话,对人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修养观影响巨大。人们对它几乎是众口一词地理解为“几个人行走,必定有我的老师”,就连《辞海》对“行”的解释的第一项也是“走”,并且选取的例句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学参考书明确支持了这一观点。笔者总感觉这样解释很别扭,有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的感觉,就像青年男女结婚时,把女方新娘解释为“新娶的娘”一样贻笑大方。对这样的解释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这样解释明显有不妥之处。问题至少有三:一是同一个人,站、坐、躺的时候不能当老师,怎么只有在行的时候也就是在走的时候才能当老师呢?这合适吗?二是“师”引申为学习效、法,是让人们学习这个人还是学习这个人的品行呢?三是“行”就这一种意思吗?

要准确理解这句话,关键要正确理解“行”在这句话中的意义。

“行”在《新华字典》、《现代汉意词典》、《辞海》中有十多种解释,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也有八种意义。选取哪种意义,要看当时的情况和具体的语言环境,还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在《辞海》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行”都有“品行”的义项;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尽管没有“品行”的义项,但都收录了“品行”和“操行”两个词条。在这两个条目中,“行”都是“品行”的意思。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中,意思最接近的是“行走”和“品行”两个义项。在这句话中,这两个意思解释都能文通字顺。但结合后一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选择“行走”的意思就不太合适,选择“品行”的义项则更合适一些。怎么只有在走的时候才能当老师呢?这样解释是很可笑的。另外,“善”和“不善”一般很少指人,通常指的是人的品行、言行好或者不好,很难说或者很少说哪个人“善”或者“不善”,即使有时候说某某人是好人、坏人,也是指他的行为好或者不好。“行”在这里解释为“品行”更准确。有的老师根据新课改精神教学这一课时,启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旗帜鲜明地表示不能接受这样的解释,反问,我和一个杀人犯,一个抢劫犯,一个犯同行,你让我学习哪一个?由此看来,把“行”解释为“行走”的确是有问题的,也是不应该的。

有学者撰文认为,“行”本意为“走”,但这里应引申为“在一起”。全句应解释为:“多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这种说法很明显是有问题的。社会上通用的《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对“行”的解释有十多种,但都没有“在一起”的义项。那么,有必要引申吗?引申的根据在哪里呢?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可能觉得把“行”解释为“走”不合适,认为自己的解释能大致疏通文义,就牵强附会地做了这样没有根据的解释。但这种观点也有可取之处,就是对把“行”解释为“走”进行了反思,认为那样解释的确不妥。

也有学者认为,应当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行”读为“háng”,做了如下解释:“三个同行(háng)的人当中,必定至少有一个人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可以做我的老师。”这种解释实在是太过勉强。只在同行(háng)中学习,不符合孔夫子随时随地向一切人虚心学习的精神。不过,可喜的是,这种观点也对把“行”解释为“走”进行了反思,也认为那样解释不妥。

那么这句话到底怎样解释呢?

笔者认为,把这两句话解释为“在几个人的品行当中,一定有我们学习效法的地方。选择他们善的方面学习,看到他们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比较恰当。这样解释,首先符合工具书对“行”的解释,也就是“行”是“品行”的意思,克服了望文生义的毛病;其次,前句后句语义相互连贯,克服了断章取义的毛病。学习的是别人“善”的品行,克服、改正、反省的是别人“不善”的品行;再次,这样解释完全符合孔夫子谦虚好学、自觉修养的精神,也与《论语·里仁》中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谦虚修养的思想一脉相承。“贤”和“不贤”都是指人的品行。人的品行包括两个方面:善与不善。见人之善就学,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这才是正确的谦虚好学、自觉修养的学习观、修养观。

《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先圣孔孟都希望我们能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才是求学的正确态度。新课程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追求的不是答案的唯一性,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经过学习思考找到答案,得出结论,那么要比告诉他们准确答案重要得多、有意义得多。教学时,应当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广泛参与讨论,有自己的看法与感悟,得出较为正确的答案。否则,只告诉他们所谓的标准答案,死读书,读死书,只读书不思考,也许小则误己,大则误国。无论从准确理解孔子这句话的意义,培养学生谦虚好学、自觉修养的精神,还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把“行”解释为“走”的做法都应当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