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亦谈学校文化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亦谈学校文化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学校文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1.什么是文化

有关文化的定义很多人公认的就有二百八十多种,但我比较推崇的是捷克前总统哈维尔先生关于文化的定义,即“文化在一般意义来说是通过教育能够达到的文明规则,从高层意义上来说,是一个社会心照不宣的精神默契。”

2.什么是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习以为常的做事方式,及其做事方式背后对事情的价值判断。其核心是人们行为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判断。这种“做的”价值判断可能是主体意识到的,也可能是主体没有意识到的。是大多数组织成员,在做事方式中形成的不约而同的某种做事方式和态度。而做事方式中体现的是对某个问题价值的判断,是学校组织成员中的一种精神默契,这种心照不宣的精神默契才是学校文化的真正内容。

3.学校文化的意义

在健康的学校文化中,大多数人都具有相同的价值追求,并以相似的方式实现着这种价值追求,致使学校能够健康持续发展。譬如:有一所学校,换了一个校长非常能干,学校发展不错,过了几年校长调走了,学校又不成样子了;另一所学校,新上任的校长比老校长差远了,几年来质量虽然有所滑坡但一直也还不错;还有一所学校,校长换了好几位,教师们照样工作,学校还照样发展。为什么?那所有些滑坡学校的教师们说,现在学校发展靠的是惯性、是传统,什么时候把惯性给摩擦没了,学校可能就不发展了。后一所学校的教师们说,我们是为了学生发展而工作,真正引领我们的是学校的优秀教师,这是我们学校几十年的传统,多少代人都这样干。

到底是什么使后两所学校仍然发展着,我理解就是学校文化。前一所学校之所以换了校长学校就不成样了,原因是这所学校没有形成一种健康持久的学校文化。一所学校中大多数人在做事中体现出来的独特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是这所学校的生命特征所在。所以,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所在。

二、学校文化的建设

既然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生命,那么作为现代学校的校长,如何建设学校文化呢?

1.校长是学校文化形成与改造的关键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因为其特殊的地位,他的理念、他的行为、他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影响着学校文化的形成与改变。人们常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的“好”实质是教育理念选择的适合了、适应了,所以作为校长首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校长对教育适应社会的认识,对学校功能的理解,对学校育人取向的传承,对校长社会责任的思考,都是校长教育观的具体内涵。创新是时展的客观要求,校长要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正确的教育观、先进的理念哪里来?主要靠学习。校长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结合自己对某些问题的困惑和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我认为校长每年至少应该出去一次,参加有组织的考察学习,在专家的引领下学习外地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消化吸收,让其校本化。让自己学到的先进思想、理念,不断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一位教师心中。

其次,校长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一个人做事只要有了高度的责任感,才能产生强大的动力,才有无比的激情,才会全身心的投入。一个人当了校长,不管任期多长,从上任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把自己与学校紧密地连在一起,与学校共命运、共荣辱,把办好学校作为自己的志趣和追求。选择当校长,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界。这一颗心就是对教育火热的心,对教育痴迷的心,对教育赤诚的心。有了这颗心,成千上万人的学业前途、成人成才的重任就会觉得有分量。同时应有“责任是我的,成绩功劳是大家的”气度,校长就应勇于承担责任,成为教师的脊梁和主心骨。校长的责任感是形成健康学校文化的基石。

第三,校长必须树立正气正风。学校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校风气。学校每天都要发生很多事情,作为校长一定要分清哪些是大事哪些是小事。凡是影响学校文化、学校风气的事就是大事。对这样的事校长一定要认真对待、观点明确,让教师清楚校长对这件事的态度,学校教师通过多次对校长思想的感悟,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做某事的方式和态度,学校文化也就逐渐形成。在评审职称中,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给我校分配了两个高级指标,我校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学校实际严格考核,评选了两个高级教师。可是没过几天,有一名年轻教师通过关系向上级给他自己又要来了一个高级指标,让我盖章推荐。当时我就感到这不是一件小事。我想,论资历他排不上,论工作能力和业绩,还有一批人在他之上。我反复考虑后,决定这个章我不能盖。虽然会暂时伤害甚至得罪这个同志,但赢得了大多数教师的心。这件事大家反响强烈,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评职称不是靠拉关系走后门得到的,靠的是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只有脚踏实地的勤奋工作并创造业绩,才能顺利晋升职称。这就给学校评职称正了气、正了风。

2.教师的行为是学校文化形成的根本

学校文化是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和对某些事的看法,是学校的传统,是教师们在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形成的对待物质、制度、精神的态度和方式,而人们的这种态度和方式是培养出来的。

以教师备课为例,教师的备课不外乎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不备课也能上,能照抄教案就不错了。(这一类教师一般认为自己年岁大了,已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无须再深钻教材,备课只是应付学校的检查――学校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有错误导向,只注重备课数量,忽视质量。)二是唯教参是听。(这一类教师是缺少经验的年轻教师,一味重视教参的提示。在他们的心中,教参就是备课的标准答案――学校缺乏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没有教给他们怎么备课,怎么上课。)三是把备课当任务。(这类教师备讲两张皮,备课是让别人看,讲课是另外一回事。不明确为什么要备课――学校对备课的真正意义不明确,管理者的备课理念缺乏。)四是少而精,多而次。(这类教师认为备一节课,如评优课时,能够潜心研究揣摩,如果每节课都细致琢磨,没时间、没精力,除了备课还要批改辅导,所以也就不那样努力了――教师没有把主次分开,投人与投入的方向有偏差。)五是能够在备课上下功夫。每节课都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有了自己的设计后,再去看教参,再去看上一轮讲这一课的教案,尤其要看课后记,比较自己与教参、与上次在处理教材上的异同,从中吸取教训,力使自己的备课趋于完美。这类教师认为,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以广泛读书活动为基础的,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备课的目的既是为了上好每一节,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这是备课的真正意义所在。

针对教师备课的种种行为,学校对教师的备课应该进行有效管理。首先组织教师反复讨论,重新认识,结合自己成功的课、满意的课对备课的意义再认识,教师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理解,也形成共同的理解。最后,大家的认识都统一到上述第五类教师的认识上,并且反复强化,让行动落实在教育实践上;其次,学校对备课管理进行改进,如不同的教师可以备不同的教案。学校检查的重点应放在授课的思路上,放在对问题情境设计和学生的配合上。学校领导可以听推门课检查教师备课情况,不让教师形成“应付检查”、“完成任务”的共识;第三,学校要想办法加强对教师备课的指导。要引导帮助教师把备课的过程当成自己提高发展学习的过程,从集体备课到个人备课再到上课和课后反思,都要进行认真思考,从而让教师切实体验备好课才能讲好课,教学效果也就明显了。坚持强化一轮下来以后,教师尝到甜头了,习惯也就养成了,自己也越来越会钻研教材了,对备课的做法也就有了共识。这个共识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里关键是让大家形成共识,这个共识形成后教师们的备课不会因学校检查不检查,谁在当校长而改变他们内心的做法。因为它已形成了学校独特的备课文化。

对教师的评课,教师的学习,人际交往、班级管理、课后反思、分层练习等等都要认真谋划并加以改造。每一种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都需要学校管理者艰辛的付出和真情的带动,需要长久培养、不断追求。最重要的是让学校大多数成员形成的那种共同的做事方式和态度是积极健康的、团结向上的,形成学校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