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江苏省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对其工作积极性与绩效有直接影响。目前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整体工作满意度不高,尤其对报酬福利、个人成长方面满意度偏低;此外,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地区、工作年限、教育背景的大学生村官在工作满意度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建立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提高其工作满意度,进而为新农村建设留住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工作满意度;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6604(2012)03-0056-0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070); 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09SJB630015)

作者简介: 李国昊,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经济研究;吴 冰,硕士研究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除需要有力的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支持以外,更为迫切地是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撑。研究表明,农村15-40岁的青壮年中70.16%仅有小学和初中文化,农技推广人员与农村人口比例为1∶ 1 20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 100,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妨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和成效\[1\]。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和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大学生村官计划”在这一背景之下推出,作为引导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的有力措施,其对统筹城乡发展、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该计划在推行过程中,待遇偏低、成长前景不明确、农村社会融入困难等现实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度。江苏省自1995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大学生村官选聘,坚持大学生到村任职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择优选聘与跟踪培养相结合、政策引导与项目带动相结合、组织引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强化保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了大学生村官模式的经验,值得研究和总结。

一、 研究现状

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宏观层面,现有研究多从制度的创新与完善、长效机制的构建、法律地位的明确等进行探讨。如有学者认为考核制度不健全、退出政策不完善、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因素导致了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的不畅通,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是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迫切需要\[2\]。也有学者从制度化视阈探讨大学生“村官”政策,认为制度“嵌入”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必然遭遇体制性的障碍,为此,必须明确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中心目的,进一步深化市、县、乡镇基层各项配套体制改革\[3\]。还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合法地位的缺失为该项制度长期推行并最终取得成功带来了隐忧,应当建立一个公务法人性质的社会组织取代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运行进行全面管理\[4\]。此外,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制所内涵的“知识与社会相结合、农村与城市相结合、上层与基层相结合”的政治发展理念将对未来中国政治生态产生系统而深远的影响,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政治生态的重要生长点、起飞点\[5\]。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宏观层面的一些制度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决。

微观层面研究关注的更多是政策制度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程度。部分学者围绕村官择业动机、角色定位、工作现状等展开调研,发现有近八成大学生选择担任村官是受到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的引导,任职后面临工资待遇偏低、功能定位不明确、有效激励不足等现实困境\[6-7\]。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度,亦对其任职期满后留任农村产生了负作用。有学者调查发现北京市大学生村官在户籍优惠政策、工资待遇、社会考试优惠政策方面满意度较高,而对津贴补助和住房待遇方面的满意度一般\[8\];而一项针对河北省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则显示,近七成大学生村官因对待遇保障、发展空间不满而无法安心工作\[9\];浙江省大学生村官则对邻里关系较满意,而对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居住环境评价不高\[10\];四川省大学生村官对于工资待遇较低、工作中缺乏决断权、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屡被借调等问题较为不满\[11\];山西省大学生村官对福利待遇、工作生活环境、社会地位均比较满意,但其工作自主性及上下级关系还需进一步改善\[12\]。现有研究仅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进行初步探讨,数据分析的方法仅停留在简单的百分比统计层面,并未能从更深层次解释低满意度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此外,从上述研究可知,不同地区由于实际情况不一,大学生村官的满意度存在差别。

二、 研究方法

本问卷是在现有成熟量表基础上发展而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涉及性别、年龄、工作地区、工作年限、毕业院校等人口统计特征变量;第二部分是工作满意度调查。工作满意度通常被定义为员工将自己实际获得收益与期望获得收益进行对比时产生的心理感受 \[13\]1。本研究采用总和评分法,该方法相较于单一整体测量法,能获得更精确的评价和诊断结果,发现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具体问题\[14\]。综合比较各量表,结合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本研究主要借鉴哈克曼与奥尔德姆编制的工作诊断调查量表(JDS)\[15\],从个人成长、工作稳定、报酬福利、社会交往和上级管理五个维度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测量。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 从1到5分别表示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基本满意和非常满意。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收集样本数据。正式调查之前,课题组在吴江、海门、镇江等地进行访谈,其中的36名大学生村官的访谈对问卷的编制与修订起了重要作用。随后的正式调查采取现场调查方式,课题组成员分别带领4支暑期“三下乡”实践分队,于2011年暑期走访了江苏省内及周边农村地区,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完成调查问卷。最终历时三个月的调查走访,共发放问卷163份,回收163份,有效问卷157份,有效回收率96.3%,其中,江苏省内样本有132份,占84.08%。根据研究需要,本文仅选取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涉及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 信度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目前最常用的Cronbach′s Alpha信度测量方法对工作满意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测量,测得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45,个人成长、工作稳定、报酬福利、社会交往和上级管理五维度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73、0.862、0.862、0.901、0.882,均在0.80以上,达到了特定项目的要求。由于本文采用的工作满意度量表主要借鉴国外成熟量表,量表的维度结构已确定,因此未将整个量表题项均纳入因素分析中,而是对各维度层面进行因素分析\[16\]88。对各维度层面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均大于0.5,Bartlett检验达到显著,检验结果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法抽取共同因素,以特征值等于1为判别基准,结果显示,各维度层面上,均仅提取一个因子,且该因子在相应的若干测量变量上的负荷值均在0.8以上,在个人成长、工作稳定、报酬福利、社会交往和上级管理这五维度上,各因子解释总变异量的贡献率分别为72.75%、87.90%、87.92%、83.45%、81.02%,显示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二) 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132份有效样本中,男性57人,占43.18%,女性75人,占56.82%;21岁以下的有7人,占5.30%,22-25岁的有87人,占65.91%,26-30岁的有33人,占25.00%,30岁以上的有5人,占3.79%;工作地区方面,苏南51人,占38.64%,苏中41人,占31.06%,苏北40人,占30.30%;工作年限方面,1年以内有34人,占25.76%,1-2年有50人,占37.88%,2-3年有33人,占25.00%,3年以上有15人,占11.36%;毕业院校方面,“985”院校3人,占2.28%,“211”院校27人,占20.45%,其他普通高校94人,占71.21%,大专院校8人,占6.06%。可见,大学生村官多为22-30岁的年轻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担任大学生村官一职未满三年;另外,发现样本在性别、工作地区上分布较均匀,符合本文研究需要。

(三) 满意度总体情况

从五个维度对大学生村官的整体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统计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的整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67,介于“一般”与“基本满意”之间,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工作满意度的五个维度中,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报酬福利满意度、个人成长满意度、工作稳定满意度、上级管理满意度、社会交往满意度,其中,对报酬福利的满意度最低,与“基本满意”有一定差距。

(四) 各维度对工作满意度影响程度分析

以各维度满意度得分为自变量,整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根据标化偏回归系数大小,可以看出各维度对大学生村官整体工作满意度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个人成长满意度、上级管理满意度、社会交往满意度、工作稳定满意度、报酬福利满意度;其中,个人成长满意度是影响整体满意度的最主要维度,大学生村官整体满意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个人成长满意度偏低导致的。

(五) 基于人口统计特征差异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分析

为检验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个体差异,分别依据性别、年龄、工作地区、工作年限、毕业院校的不同,求得不同类别大学生村官的整体满意度及各维度满意度得分,并运用方差分析方法,检验各满意度得分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若有统计学意义,再用Scheff检验方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发现:

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村官在整体工作满意度及各维度满意度上差异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大学生村官一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职务,多从事一般辅工作,男女村官在该岗位上均不具有明显性别优势,且其工作环境及福利待遇差异不大。

2. 由于22-25岁、26-30岁两群组的大学生村官有120人,占总样本的90.91%,因此,仅对这两年龄段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在整体工作满意度及各维度上,22-25岁的大学生村官的满意度得分均低于26-30岁的大学生村官。其中,在整体工作满意度及个人成长、社会交往两维度上,两年龄段大学生村官差异显著;而在工作稳定、报酬福利、上级管理三个维度上,未发现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2-25年龄段的大学生村官较年轻,对职业发展具有较高的期望,当现实与理想冲突时,更易产生负面情绪;同时,该群体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缺乏足够的经验,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其在个人成长与社会交往方面的满意度较26-30年龄段的大学生村官偏低。

3. 在整体工作满意度和个人成长、工作稳定、上级管理上,未发现苏南、苏中、苏北三个不同工作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报酬福利、社会交往两维度上,不同工作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在0.1水平上差异显著,经Scheff两两比较,发现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苏中、苏北之间。与苏北地区相比,苏中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水平较高,但其福利待遇满意度却偏低,可能是因为苏中大学生村官对该地区的工资水平有较高期待,择业时未充分考虑当地较高的消费水平,且该群体更倾向于与福利待遇水平较高的苏南大学生村官、本地同期考录的公务员、所在村“两委”正式干部等群体比较,易产生不公平感,影响其对报酬福利的满意度。在社会交往方面,苏中大学生村官满意度也低于苏北地区,可能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苏中地区吸引了较多的非当地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语言不通、难以融入当地文化等现实问题,面临着更多的人际交往障碍。

4. 在整体工作满意度及个人成长、社会交往、上级管理三维度上,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度有上升的趋势;但仅在个人成长这一维度上,不同工作年限的大学生村官在0.1水平上差异显著,而在其他方面并未发现显著差异;经Scheff两两比较,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工作“0-1年”与工作“3年以上”的大学生村官之间。江苏省大学生村官首次聘用期限为三年,合同期满后,大学生村官与相关组织部门相互选择,决定续聘与否,因此续聘的大学生村官一般对该岗位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对自身职业发展有较清晰的规划,在个人成长方面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处于入职初期的大学生村官。

5. 从“211”院校和一般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占总样本的91.66%,因此,仅选取这两群体进行比较。在整体满意度及各维度上,“211”工程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的满意度得分均比一般普通高校毕业大学生村官要低,且在整体满意度及工作稳定、报酬福利、社会交往、上级管理四维度上均差异显著。与一般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相比,“211”院校毕业生在择业时具有一定优势,因此,这一群体对工作各方面的期望较高,而较高的期望易导致较低的满意度。

四、 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总体来说,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整体满意度不高,尤其是报酬福利、个人成长两个维度满意度较低,但是对工作稳定、上级管理、社会交往等比较满意。具体来说,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村官对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差异不大;22-25岁的大学生村官整体工作满意度及个人成长、社会交往两维度上的满意度得分均低于26-30岁的大学生村官;苏中、苏北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对报酬福利、社会交往两维度满意度差异显著;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大学生村官的整体工作满意度及个人成长、社会交往、上级管理三维度的满意度有上升的趋势;“211”工程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的整体满意度得分均比一般普通高校毕业大学生村官要低。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

首先,保障和满足大学生村官的物质需要。根据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报酬、人际关系、工作稳定性均属于保障因素,江苏省大学生村官对人际关系、工作稳定方面的满意度较高,而对工资福利方面的满意度偏低,尤其是苏中地区,亟待进一步提升。有关部门应该一方面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村干部福利待遇情况及同类大学生在当地的工资标准等因素,制定相对公平的工资待遇标准;另一方面,在选聘公告中应尽量明确当地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工资待遇水平,“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的表述有待进一步明晰化,对于承诺的待遇标准一定予以兑现,以免造成心理落差,引起负面情绪。

其次,关注和重视大学生村官的个人成长。成长与发展、成就感和工作挑战性等属于激励因素,大学生村官对个人成长方面的满意度偏低,普遍反映在工作中实践自己独立想法的机会较少,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长满意度偏低是大学生村官整体工作满意度不高的关键原因,因此,相关部门应尤其重视大学生村官的个人成长需求,健全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有关部门应该一方面关注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发展规划,对其未来规划给予积极引导,并帮助其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路径,尤其是任职期间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要适当拓宽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内容,并给予其一定的自主处理村级事务的权利,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文化知识、信息传播整合等方面的优势,保证有能力的大学生村官能在新农村建设中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最后,差异化培养和管理大学生村官。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地区、工作年限、教育背景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于年纪较轻的、处于入职初期的、在偏远地区任职的、高学历的大学生村官群体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深入挖掘其满意度不高的原因;相关管理人员应多与大学生村官进行交流,定期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与分析,了解不同类别大学生村官间的需求差异,并对他们的期望予以积极引导。

参考文献:

[1] 陈秋华.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矛盾性分析与对策\[J\]. 惠州学院学报, 2007(1): 31-34.

[2] 郑明怀.论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的障碍及改善\[J\].中国青年研究,2011(6):86-89.

[3] 王久高.制度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J\].探索,2011(3):47-50.

[4] 刘文慧,宋远军,颜 勇,等.困境与出路: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J\].中国农村观察,2010(5):56-62.

[5] 陈 忠.大学生村官与中国政治生态:意义、问题与趋势——大学生村官的一种政治学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6.

[6] 蔡 杨.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基于北京市百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49-153.

[7] 王志刚,于永梅.大学生村官的择业动机、满意度评价及长效发展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6):87-96.

[8] 王少峰.北京市“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由来与变迁\[J\].高校教育管理,2011(6):15-19.

[9] 马倩影,岳 华,褚宝良.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发展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10):100.

[10] 许树洪,苏小菱,刘守赞.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36):116-118.

[11] 史南西.四川省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7):4383-4385.

[12] 史彦虎,赵立斌,谢耀鹏,等.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态度的积极转变及问题分析——以朔州市调研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11):2824-2828.

[13] Cranny, C. J.,Smith, P. C.,Stone, E.F. Job Satisfaction: How People Feel About Their Jobs And How It Affects Their Performance\[M\].New York: Lexington Press,1992.

[14] 冯 缙,秦启文.工作满意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9,32(4):900-902.

[15] Hackman, J. R.,Oldham, G. R.Development of the job diagnostic survey\[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5,70(2):159-170.

[16] 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科,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