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理课堂教学中创新和讲学稿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理课堂教学中创新和讲学稿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深入,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强的要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质量的专业化的地理教师。而高中地理新课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这就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要求教师从角色定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做相应的调整,大胆创新,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教学服务,把传统的较为死板的课堂转化为新时代下的生动课堂。在课堂中,笔者主要把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理念、生活的点滴与生活的现实、课室的现有条件,更重要的是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讲学稿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学起来也更快、更轻松。

关键词:新课改;讲学稿;地理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22

提高课堂教学就是要进行有效教学,就是强调和特指的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在笔者和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中就体现为运用讲学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在课堂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师生互动,最终体现为学生学习的成果。

一、把现代信息技术带进课堂,勇于创新

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课程改革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撑之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利用主要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辅助地理学科教学。而我校的模式为以讲学稿为依托,在多媒体辅助下的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化地理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快更直观地学习地理知识。

在教学中笔者也深有感触,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必修一》的重点和难点是地球运动,笔者记得当时几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讲这个问题。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当考试考到这些知识时,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在答题的时候,他们不会看那些图,也无法理解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那时笔者有种深深的失败感,因为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讲这一节的内容,却没有一点成效。后来笔者在网上寻找到了一个有关地球运动的Flas。在上课时,笔者首先打开了这个动画,同学一看到这个动画立马就来兴趣了,笔者一边播放动画,一边讲解。一节课下来,笔者发现了两个意外:一是跟笔者一年前在课室上课时轻松了很多,课堂气氛非常好;二是课后学生反映说因为看了那个Flas,地球运动这一节好学多了,而且空间想象能力也提高了。这一节课后,笔者深深体会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有多重要,而且效果是我们意想不到的。

二、把生活带进课堂,丰富课堂

“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做一个学生喜爱的教师,让学生喜爱学地理”一直是笔者从事地理教学以来所追求的目标,然而笔者也知道让学生喜欢地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要善于汲取生活中的养分,把生活中的知识提炼为地理知识,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是地理,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笔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现象都与地理有关,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月相的变化等,但学生却有可能“熟视无睹”,因太过熟悉了,反而没有更好地思考它们与地理的联系,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生活处处是地理”,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地理是非常有用的。

在地理课堂中,在上世界六大板块的课时,笔者先给他们读了一则过时的新闻:2008年5月12日我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约2万人失踪。桥梁建筑被毁,供电供水中断,500多万人无家可归,生活困难。读完这则新闻后,笔者让学生先为遇难的同胞默哀一分钟。然后就让他们看书,查资料,找出地震发生的原因。十分钟之后,同学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是因为我国处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还有的同学说,以前在网上看到过报道――汶川地震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然后让他们课后分组讨论,1. 造成了哪些损失?原因有哪些?2. 我们能够做点什么?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板块的知识,也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渗透一点德育理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给教学内容的分析、组织以及教学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指向性要求,必将对未来的基础地理教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使地理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将继续积极研究探索实现的途径,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处处有生活”。

三、用歌曲导入新课,激活课堂

在课堂上,笔者发现偶尔引用一两句歌词,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实现了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活了课堂教学。在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时,一上课笔者就为学生唱了两句当年歌颂的歌“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思想……”同学们一听就来兴趣了。这时笔者就引入我们要讲的课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在复习中国地理时,在讲黄河中下游某城市的工业布局是否合理时,笔者及时引入了《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趁着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提问:黄土高原上是否有东南风?西北风?分别盛行在哪个季节?所以,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应设置在城市的哪个方位比较合理(分布在季风对吹方向的垂直郊外)?

四、以讲学稿为依托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明朗

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事例、教具并不只在教参里、网络上,而教师就要把这些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加明朗、清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而笔者采用讲学稿的教学模式,把地理知识分层次、梯级地制作成讲学稿,从而使教学更加明朗化。

每一节新课,笔者都会以讲学稿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在讲气压带和风带这节课时,笔者的讲学稿设计了如下的环节:1. 给学生留出课前预习的内容。2. 给学生提出这节课的重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让学生引起注意。3. 给学生一些教师在课上如何突破重难点的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尝试绘制三圈环流模式图。4. 学生巩固模块:对自己绘制的三圈环流进行修改和完善。5. 课堂练习。6. 课后作业:气压带和风带和气候有什么关系。在教学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讲学稿的制作和运用是我校的教学模式,也是笔者一直探索和研究的目标,希望以后会使讲学稿越来越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更是笔者教学生涯中要不断探索的,未来的路会更加漫长,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的同时更要“自知”,希望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创造自己事业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张 昕,任奕奕.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 蒋敦杰,杨四耕.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内蒙古牙克石第五中学 02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