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小学学校管理中的“三度”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小学学校管理中的“三度”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发展需以管理为基础。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管理效率不仅取决于管理的密度,还受管理的精度和深度影响。因此,从管理密度、精度和深度着手,科学管理学校,对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促进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以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为基础,就学校管理中的密度、精度和深度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小学; 学校管理; 密度; 精度; 深度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18-002

密度即紧密程度,更多倾向于管理中的宏观调整下的管理;精度是指精细和精密,是学校管理中的又一层次;深度是指学校管理中对每一管理环节的深入管理。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注重从宏观上进行调整,追求管理的精度,将管理渗入到每一环节中,才能有效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密度――学校管理的基础

密度本是物理学中的术语,借用到学校管理中是指学校管理的紧密程度,这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因为在学校管理中,管理的空隙越大,管理效能就越差,相反,如果管理越紧凑,管理效能就越高。那么,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如果提高管理的密度呢?

首先,做到合理化分工。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一个小学中,可能学生数和教师数都不多,但从校长到各级行政成员都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组成部分,从教导处到教研组乃至班级,也是学校管理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施学校管理中,如果忽视了合理化的分工,目标不明,责任不清,也就没有所谓的管理了。要做到合理化分工,一是要落实各行政职能。校长负责总体协调,那么,协调什么?教学还是人力资源,这不需要校长亲自去完成,但作为小组,要有大局意识,宏观性的进行调控。对安全、教学的管理要落实到副校长身上,由副校长再逐级向下落实,层层落实,保证职能部门的合理化构建。二是要明确各行政职能部门的责任。以安全管理为例,副校长负责安全和德育工作,在安全教育中,副校长负责整体协调,将安全管理意识下传到政教处,政教处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然后以行政会形式进行讨论,因地制宜的进行修改,再试行修改。如在教学管理中,分管副校长对教导处进行管理,教导处对教研组进行管理,教研组对学科教师进行管理。如此,形成从上到下的管理联系层,增加管理的密度,才能较好的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其次,要注重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无论是从行政管理层面还是从教师和学生管理层面而言,管理的对象都是人。要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是要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在学校管理中,一些事没人管,一些事没人做,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学校没有相应的人才呢?其实不然,很多教师并不是不愿意去参与管理,而是自身的优点没有被发现。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尽量看到教师的优点,让其优点在管理中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空间。在学校管理中,从行政到教研组长,很多时候属于传统的空降式聘任,这种模式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而如果能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让教师来争取管理职位,效果会更好。以教研组长的选拔为例,学校可指定出一定的选拔方式,然后给教师一段时间准备,最后进行选拔,选拔后采用按年轮选方式来进行选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教师在准备过程中不断比拼,在轮换过程中提高教研组长的忧患意识,这样才能让教研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先进性,从而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精度――学校管理的关键

精度包括精到和精致,所谓精到是在密度管理层次上将管理细化,深入,而精致则是在精到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当学校职能部门明确后,就需追求精度管理,精到的推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的开展。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注重调节个人和团队的管理关系。学校行政对学校实施的管理更多的是对职能部门而进行,而对职能部门的管理是通过对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实施管理而实现的。从一定角度上说,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是个人,而整个职能部门是整体,同时,职能部门中的每一个成员也是个体,管理中正是通过对负责人管理而实现团队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对职能部门成员进行管理而完成管理实务。以教研组管理为例,学校对教研组长实施管理而实现对教研组的管理,教研组长对教研组的管理实现教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只有让个体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有效的激活团队的活力。同时,学校并不是单纯对教研组长的管理而落实教研组的管理,还需将安全管理、德育管理、学生管理等和教研管理整合起来,才能实现管理目的。

其次,要注重对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在学校管理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做事认真、积极,而一些教师则表现出懒散思想。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不想把事情做好,这一方面是主观上的愿意与不愿意的因素影响,而另一方面则是主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满足感是否能得到实现问题。因此,在对教师管理中,一方面学校要从教师的自身特点来实施人员的安排和聘用,另一方面则要注重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有利空间。目前很多小学中延续了按部就班的管理体制,上令下行,管理较为被动。其实,在学校管理中,通过多种活动(如体育运动、教学比赛、业余活动)来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要注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学校管理从宏观上说是对学校组织的管理,从微观上说,是对整个学校中每一个人的管理。按从众心理效应,在学校管理中,形成从上而下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以卫生管理为例,学校由分管卫生的后勤处对校园环境卫生场地等进行划分后,由班主任布置并监督学生进行打扫。学生打扫后的保持更多的就是看习惯养成。因此,在管理中,要树立“要求学生的自己先做到,自己不能做到的不要求学生”的意识,哪怕一个烟头,一句粗话,都要注重。同时,要对学生行为习惯及时进行表扬,(尽量少批评)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深度――学校管理的境界

管理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只注重形式,容易让管理流于表面,没有实际效果,而只注重内容,则会让管理无法顺利进行。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只有将管理形式和管理内容整合起来,在形式的基础上追求内容的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才会步上新的台阶。

首先,要注重将管理形式和管理内容整合起来。形式是内容的依托,而内容是形式的核心,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管理走向实效。以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卫生管理为例,在形式上,是采用班级比分制度,还是采用班主任扣分制,或者是多种制度相结合,这就是形式,而内容则更多的体现的是班级的卫生状况。采用哪种形式不重要,重要的要看这种形式是否有利于管理内容的改进。

其次,要注重在管理理念上的不断革新和实践。从传统学校管理向新的管理模式过渡中,对教师如何管理?教学改革的管理又该如何?学校的理念是什么?要形成的校风、学风是什么?管理中的重点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根据社会和学校的发展需要,不断以新的管理理念充实到学校管理实践中。在管理实践中,理念的落实过程如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学生反映如何?教师反映如何?这些问题也是在学校管理中必须思考的。

最后,要注重细节管理和过程管理。小事不成何以成大事,学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每个环节的内容又有所不同,但无论事情再怎么复杂,作为育人的学校,万事还得从小事做起。学生厌学了,原因是什么?教师批评?学生家庭原因?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是教师原因还是学生原因?如果是教师,那教师是方法有问题还是态度有问题?在管理中,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就过程而言,毕竟小学管理针对的主要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成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要出现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管理中要多关注过程。如某个学生辍学了,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还是学生思想的问题,其中的过程如何等,了解了过程后再去处理,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管理也会更加有效。

总之,在小学学校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在管理实践中落实管理的密度、精度和深度,事实求是,因地制宜的对学校进行管理,方可收到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虎彦华.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J]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2011年第12期

[2]仓定志.以管理的精度谋求教育质量的高度[J]小学科学(教师),2011年第08期

[3]付存刚.搞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新思路[J]卷宗,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