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与精神随行,让心灵欢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与精神随行,让心灵欢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感知——心灵的交融

感知是进入体验的融沸点,语文课文蕴含着作者丰厚深沉的情感,这种独特的情感以抽象的形式蕴隐于语言文字及符号之中。要深入细腻地去抚摸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思,就要调动学生的感觉和知觉,通过各种感官,将对象纳入个体的心灵,这实际上是主体在用心灵接纳客体的过程。即人格化的语言文字材料,通过学生自身的心灵与文本所展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心灵的精华产生交融,与作品中的主体(人或物、景)产生交融的体验审美过程。

请看《鲜花和星星》的教学片段(学习完了第一部分后):

师:(出示星空图)谁能美美地朗诵?(生朗诵)

师:(出示句式)看着满天的星星,我真想___________。

生:看着满天的星星,我真想飞上天空,和他们说悄悄话。

生:看着满天的星星,我真想借来一颗,送给盲人,让他们看到美丽的世界。

生:我真想用星星照亮我的家,既美丽又省电。

生:我真想变成其中的一颗星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情感体验,才能吸收原汁原味的精华。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以学生的观察、朗读、想象为主,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则充满灵性,洋溢着生机,学生闪耀出的思维火花,让人不禁叫好。语文课不是呆板的说教跟读,学生的思维闪出火花,课堂自然会充满活力。

二、激情——心灵的葱茏

情感是阅读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始终伴随着师生双方的体验不断葱茏生长。一方面,教师面对文章,心灵必然会受到一定的感染,由此激发学生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学生在感知课文的时候,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感彩,会调动以往的经验作为补充,把过去曾经建立的某种暂时联系恢复起来,从而使过去经验中的情感因素转而附着在当下的表象上,即“登山则情溢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时,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体验再次发生碰撞而趋于融合。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第一自然段?(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这一段后,有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呢?

生:有一次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让我感动。

师:为什么呢?能说说吗?

生:母亲怕儿子冻着了,怕他在外没有衣服穿,怕儿子外出时衣服破了没人补,所以补补结实……

师:还有谁被这句话感动了?能把你此时的感受读出来吗?(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从“忙着”一词中,我感受到了母亲连休息都舍不得。

生:我被“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感动了。(师贴出母亲缝衣图)

师:能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吗?

生:夜深了,人们都睡觉了,可母亲还在缝补衣服;母亲眼睛不好,但她仍不肯休息,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油灯虽然很暗,但母亲还在坚持着;我知道母亲虽然很困,但为了儿子,她仍然忍着……

师(动情地小结):小朋友,你们看,夜深人静,这位头发花白、双眼模糊的老母亲,还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衣服……看着此情此景,你心动了吗?(指名读这句话)

由此可见,课堂不是一个进行简单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重要阵地。教学中,老师让学生与教材、与作者、与同学、与老师对话,视阅读教学为师生共同经历、共同生成的重要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文本再利用、再发展、再创造,搭建起心灵葱茏的平台,以丰富学生“美”的体验。

三、想象——心灵的飞扬

感知是学生情感体验的前奏曲,阅读教学中,必须在审美感知的体验过程中,进行自由、飞扬的想象。想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是一个在头脑里改造记忆表象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学生心灵与文本或情境的情感联系,通过情感的相互渗透,通过想象和已有材料或经验的自由交互,文本所提供的内容才能融入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一个飞扬的载体。一方面,这种自由想象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但又不局限于已有的体验;另一方面,想象又是由感知所获取的新的形象所引起和激发的,但又不受课文内容的束缚。因此,想象实际上是对主体心灵的超越,是一种“神游怀想”般体验的飞扬。请看《放小鸟》的教学片段: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体会到小鸟的可爱和小鸟不吃不喝时“我”着急的心情)

师:请小朋友们看图,请你做翻译,告诉我们,笼子里的小鸟在说什么?

生:笼子里的小鸟会说:“妈妈,你快跑!这个小孩要来抓你了!”

生:笼子里的小鸟可能在说:“妈妈,你快来救救我呀!”

生:笼子里的小鸟在说:“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乱跑了。”

生:笼子里的小鸟会说:“妈妈,我好想你啊!我还以为永远见不到你了。”

……

师:那么,窗外的那只鸟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窗外的那只鸟会说:“孩子,你怎么会在这儿呢?”

生:窗外的那只鸟会说:“孩子,我找你找得好辛苦呀!我终于找到你啦!”

生:窗外的那只鸟还会说:“孩子,妈妈找你找了好多地方。原来,你被人抓住了。妈妈不是告诉你不要乱跑吗?你就是不听话!”

师:这一自然段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生:这一自然段应该用焦急的语气来读,要读出这两只鸟焦急的心情。

上述课例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愫,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使学生情感体验在多层面、多角度的自由想象中建立了可感的主观形象(或艺术形象)。通过具体的主观形象(或艺术形象),调动了学生原有的情感积累,给予充足和谐的时空,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只有这样,学生的体验与文本中的形象在自由想象中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这里,阅读就变为一种被想象的创造,照耀着学生心灵的飞扬。

综上所述,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心灵体验的审美过程,必须从审美感知开始,以审美体味结束,中间要充分发挥审美想象的功能,充分调动情感的动力因素,通过感知拨开心灵的洞天,通过想象放飞心灵的激扬,通过激情葱茏心灵的成长。这种渗透着情感体验的阅读教学过程,一定会触动学生的心弦,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恒久的心香;同时,也会形成一股无形的成长动力,这样,学生精神的旅程会是一个不断发现美、追寻美、体验创造美的过程,他们的心灵会洒下一路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