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政府部门管理职能转变和建设新型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详细分析这些问题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133-02

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以保证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完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单位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为:事业的发展与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一种双重目标,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更好的服务是事业单位存在的基础,而事业单位的存在与发展又是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事业单位具有数量多、人员多、支出多的特点,由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并不如企业那样严格,导致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政府部门管理职能转变和建设新型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

二、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来自于国家财政,是事业单位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也是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物质保证。目前,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部分收支没有纳入预算管理。按照相关财务管理政策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如房屋等资产出租收入)、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等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均应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缴财政专户。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取得的其他各类收入(如经营服务性收入等)均应比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上缴财政专户。财政适当补助事业单位和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取得的其他收入均应实行财政专户储存管理。政策规定是很明确的,但实际上,一些单位未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各有关部门虽对收费问题三令五申,但一些单位、部门在利益的驱使下巧立名目乱收费;有的甚至无视有关法律的规定,通过设置账外账、“小金库”等手段,隐瞒、截留财政资金和其他收入,现象频发。

第二,重视会计核算,轻事前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首先,当前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存在着由其他岗位转岗而来的问题,会计专业知识不足,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量较大,很多财会人员自身难以妥善处理,工作仅停留在会计核算的表面,忽视了事前的预算管理。其次,在众多的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着事先科学的预测或预算管理,因此,常常是在预算难以维持项目正常运转时,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又申请追加投资,既耽误了项目的进展又影响了工作效率。再次,审计、监督中也存在着不足。审计监督部门限于人力、时间多是在拨款预算总数上审核把关,在具体的使用过程和效果上仍然缺乏较为完善的监督机制。

(二)资产管理方面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发展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的重要物质保证。根据近几年的审计结果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固定资产购置不规范,使用效率不高。事业单位的大型采购主要有办公家具、设备、车辆、职工福利用品及集中购买办公用品等项目,这些项目所需要的资金量往往比较大。但一些单位物资和工程项目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采购和投资的公开透明度不够,易导致腐败的发生;一些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缺乏前瞻性,随意性较大。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因缺乏统一与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果导致有些事业单位大量资产被闲置,使用效率低。

第二,财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权责不清。有的单位长期以来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和盘点,财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使用中财产丢失、损坏甚至丢失现象屡有发生;资产管理权责不清,部门之间调用资产不办理转移手续,财产报废不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式不科学。首先,事业单位在购建固定资产时,将购入固定资产的费用一次性地记入事业成本,这样虚增了当期的事业成本,导致固定资产增加、当期的结余虚减,使成本核算不尽科学。其次,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一方面造成资产负债表在任何时点只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原始价值,虚增了在其报废之前各个会计期间的资产和净资产总量;另一方面也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各会计期间的成本低估、结余虚增,最终又导致收支表提供的结余信息失真。

(三)内部控制方面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内部审核监督仅由一人或多人专职或兼职,已建立内审机构的事业单位也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内控制度极其不完善。其二,事业单位在会计岗位配置和人员配置上往往不够合理,比如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造成职责不明确,使会计事前、事中、事后的审核监督流于形式。其三,对预算控制缺乏刚性。由于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不在少数,弹性较大。然而追加项目越多,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

(四)财务管理职能方面

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各级财政部门,因此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重视不够,容易造成财政资金利用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财政管理职能薄弱。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管理职能不清。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尚未明确,经济关系不清。而且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及财会人员尚未摆脱资金供给制下“记账、算账、报账”模式,财务管理的职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二是财务管理意识淡薄。非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毫不了解,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资金不足时就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多年来形成了“重核算、轻管理”的局面。

三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预算管理的措施

第一,加强收支管理。事业单位应力争将单位各部门各项收支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的实施范围,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要坚持按项目、按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超预算安排支出,因特殊情况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二,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在编制部门预算时,首先应该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原则,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编制方法,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全部收支编入预算。

第三,建立预算考核制度。预算考核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是预算控制和预算纠偏的基础,同时又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条件,是预算体系中重要的环节。预算管理在执行的过程中和阶段目标完成之后都可以进行考核,它可以是一种动态考评,也可以是一种综合考评。

(二)加强资产管理的措施

第一,规范购置程序。购置和投资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效益评估,加强经济核算,坚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监督、执行三者有机结合、相互制约,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项资源,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大宗的物品采购和投资,应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形式,增加设备采购和投资的透明度,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二,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则可能出现资产损失、浪费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

第三,加强会计核算。为了正确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并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以及盈余情况,可以借鉴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建立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设置“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增强财务管理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二是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或确定专职的内部审核监督人员。严格财务管理程序,明确职能,强化责任,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控制支出标准。并定期开展内部财务检查,对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全面审查。三是不断促进和完善对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外部监督。要认识到内部监督有其局限性,来自外部财经监督可使单位管理更加规范合法,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这就需要财政、审计、税务、纪检以及上级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准则和指南,提供参考依据。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单位负责人应当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教育,让会计人员学习并掌握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本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有计划地吸收一些年轻的、具有会计或审计专业学历、懂业务的人员充实财会和内审岗位,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力量。其次,应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者的进一步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和后续教育,增加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和政策水平,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春燕.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6.

[2] 王文萍.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9,(21).

[3] 白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