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阅读中学科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中学科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围绕新课改精神,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及年龄特征、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措施,嵌入有效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科学;材料;有效阅读

一、科学材料阅读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形成和发展

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追求真理及探究的精神,而通过阅读科学发现过程的史实资料,借助于对科学发现过程的了解,是学生体会科学本质以及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例如,关于光的本质的认识,经过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反复争论,才对光的本质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因此,通过阅读科学发展过程,学生分析与思考过时的或错误的科学理论,这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有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学生在科学阅读过程中,是一种先存知识经验参与下的过程,是一种概念重构的过程。透过科学读物中图画与文字,学生以自己的前科学概念,对文本提供的信息再建构,从而不断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科学概念,这就是一个概念重构的过程。而这种正确、完整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广泛的、完整的科学阅读之上的。随着科学阅读的不断深入,一些科学读物都会沿着某一主题将事实、概念、问题或特征等呈现出来,通过科学概念的串联以及内容的前后连贯,先前形成的科学词汇不断趋于准确,学生逐渐形成对重要概念的正确理解。且随着科学阅读的不断深入和扩充,学生理解科学重要概念的能力得以提升,开始进入逻辑推理阶段。因此,在科学教育中融入有效的、系统的科学阅读,不仅对学生当前科学概念的掌握、科学本质观的发展极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科学学习的不断深入也是十分有益的。

3.有助于新课标中学科学素养培养的落实

《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科学素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在中学科学教学中,重视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科学材料阅读在课堂中的实践

阅读作为学生学习、掌握技能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在理科、科学等课堂教学中常常被忽视,然而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学形式的创新,现如今科学阅读逐渐开始被重视,并成为一种潮流融入课堂教学中。重视对科学阅读的应用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

1.课前基础性知识的阅读内容

课前引入阅读目的是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体现,也可以上课之前在PPT或电子白板中打出来给学生阅读。

“课前自学”部分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并由教师批改完后在上课前发给学生的。目的是使教师通过批改了解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为更加有效的教学提供帮助。而学生也能够通过课前自学提前了解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完成课前预习自学的要求,首先,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学生在自身能力可接受的范围内,充分利用查阅资料以及探讨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预习。如,在此结构中引入阅读,则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教师想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并配合几道习题,就可快速地学习并运用。

以“生物与非生物”的课前自学为例:

(1)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千奇百怪,多姿多彩,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为两类呢?请列举一些生物与非生物,填在下表中。

(2)请先根据你自己的认识,然后阅读书本并查阅资料概括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设计说明:最初时,学生显然能凭自己的感知、经验区分出生物与非生物,但他们对事物生物性的认识是片面的、肤浅的,如用“会动”来解释事物。但通过书本的阅读并查阅资料阅读、自学能初步掌握生物的共同特征。教材中呈现了大量图片,这些图片紧密联系着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对自然的认识,是学生进行探究的起点,也是联系旧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以第一问为基础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3)区别下列物体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狗 汽车 电脑 机器人 枫树 化石 气球 含羞草

属于生物的是:

属于非生物的是:

而上课之前在PPT或电子白板中打出来给学生阅读,也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可以使学生静下心来,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课中重点概念的阅读拓展内容

课中的重点概念是自然科学的核心知识,只有对这些概念进行科学合理的阅读,让学生发现科学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在课前自学的基础上,学生在课堂中对这些概念的阅读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阅读的方式在上课过程中解释一个概念,或者一个定理的演变得出过程、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等,会让科学课堂变得更为自然和有效。

例如,九年级(下)“人的健康与环境”这章,在教学“照顾好你的身体”这节课的时候,给学生看一篇复旦大学教师于娟博士《为啥是我得癌症?》来阅读。

一篇近八千字的文章,学生们几乎都是一口气读完的,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很多学生下课后还把阅读文章带回家给家人看。课堂中重难点就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基础上得以落实。

把科学概念与学生生活中的有效资源建立一定的联系,通过阅读这一有力的武器,大大改变了传统的科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使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阅读行为紧扣在一起。

3.课外延伸知识点的阅读内容

在课后,还不应该忽视阅读的功能。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家背后的故事,增加科学史的教育;也可以是本课涉及的知识但课堂上没有时间讲授,那么课后给学生一篇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阅读,提升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例如,七年级(上)“2.1生物与非生物”这一课,学生对蜗牛都非常感兴趣,但是课堂上往往没有那么多时间,给学生讲清楚蜗牛的各个结构,所以我在上课之前编写导学案时,添加了一个高效阅读小资料(如下)。

【阅读小资料】你知道吗?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5600颗牙齿。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

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的叶、茎、芽、花、的果实;各种青草青稞饲料、饲料、糠皮类饲料、饼类饲料均食。

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20多种氨基酸的高档营养滋补品。蜗牛属腹足纲陆生软体动物,种类很多,遍布全球。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各地有蜗牛四万种。在我国各省区都有蜗牛分布,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园、菜园、农田、住宅、公园、庭园、寺庙、高山、平地、丘陵等地。但有饲养和食用价值的种类却很少。蜗牛作为人类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食品和动物性蛋白饲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阅读之后让学生当一当解说员,用自己的话向大家讲解蜗牛知识,并比一比哪一组讲得好。这样马上就可以把这个阅读资料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成性。

三、反思与展望

中学科学课程要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加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阅读材料中有些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良好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乙肝检查指标的含义”“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等。

既然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是要学生最终能适应自然、社会和生活,那么,我们就要以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实践中的原始问题为载体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科学阅读材料贴近现实生活,是自然界、生产、现代科技和科学研究中的某个片段,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生活世界,融入大量的感性材料,因此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身感受、深刻理解科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应用科学知识与方法处理有关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有科学素养的人。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上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