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实施初中体育课堂补偿性体能练习中不可或缺的六因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施初中体育课堂补偿性体能练习中不可或缺的六因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补偿性体能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保障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术,体育教师有效设计出的有益于促进学生顺利地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与动作技能和健康相关或相异的体能。其说法、做法是针对现阶段中小学生的体能状况而定的,实质是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进行的练习。是否拥有良好的体能,对学习运动技能有着广泛的影响。笔者一直认为学生在体育课上必须要有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和适宜的练习密度,否则学生上体育课就会失去意义。对于有些项目练习密度达不到,影响运动负荷,需要做补偿性练习来弥补,而在具体练习时涉及到的因素会很多。现根据自己的体会,梳理成文,尝试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1、要考虑到运动负荷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不够完善,骨骼所能承受的压力和肌肉的拉力都较弱。因此,在安排负荷的强度和负荷量方面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对于初中生而言,进行中长跑教学时,由于运动量较大,补偿性体能的练习可以不考虑;若是学习前滚翻,就要考虑补偿性体能的练习,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因此,运动负荷的安排一定考虑周全,不能死搬硬套。

2、要考虑天气状况(阴天、闷热天等)

每年开学,就个人而言,必定要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但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遇到阴天或者闷热天气,必须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应对不利的教学环境。在阴天或者闷热天气运动,体质稍弱的成年人还有些难受,何况是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呢?因此,体能练习既要按照计划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又要结合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3、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

现在的学生体质状况堪忧,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现在的学生与以往的学生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过去的六年级学生升入初一年级,很快就可以适应初中体育生活。而现在的六年级学生升入初一年级后,笔者发现两个阶段好似出现了一个大的鸿沟,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对于这些学生,必须要进行体能补偿。但在具体操作时,要实地了解学生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出科学的体能练习举措,做到循序渐进,初中阶段的体育教科书中也有详尽的阐述,这里就不再叙述。

4、要考虑练习的新颖、巧妙

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学生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多变广,原来适用的练习方法显然难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此逼迫着老师必须设计出有新意的,巧妙的东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性。例如在传授初一年级原地运球时,一味的运球,绝大多数学生会失去兴趣。这时候,可以设计出“运球破坏球”或者“运球抢球”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球性得到锻炼,实战得到强化,运动量有了保证,学生的参与率得到提高。如此相比枯燥的运球,要好许多。再如,学生学习了传球技术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比赛,要求利用传球、跑动、接球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哪组失误少,失误少的为胜;或者哪组失误先达到规定的次数,为失败。只要教者潜下心来去思考,去探索,会有满意的效果。

5、要最好考虑与主教材相结合

笔者参加过一些教研活动,也在网上看到不少教案和视频,发现有些体能的补偿练习与主教材之间裂痕较大,给人感觉有拼凑上的迹象,有些看起来好像为了补偿而补偿。在笔者看来,体能补偿的练习最好与主教材衔接起来,这样既对主教材进行升华,又给学生和看者有着自然过渡的感觉。例如“肩肘倒立”的内容,体能补偿部分可以用“燕式平衡”和“挺身跳”作补充;“投掷实心球”可以用“仰卧起坐”、“立卧撑”来练习。第4点中的两例也是可取的。信息时代,只要肯花时间,会有所收获的。

6、要考虑时间上的安排

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哪些部分要多些,哪些部分要少些,事先就要有所权衡。同样,作为一个主教材,量和强度如何,在体能练习中就要全盘考虑进去,而不能墨守成规。 此与素质练习有所不同,素质练习一般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而体能补偿练习,可在课的开始部分,也可在课的基本部分,当然还可以在课的结束之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时做出调整。教案只是课前对课堂的一个理想化的预设,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个人的素质不同,接受的能力也不等同,因此,体能补偿的时间安排也不同。例如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明显的有部分学生,以脚掌先着地。此时就得要求学生落地前升小腿,以脚跟先着地,反复练习。

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发展体能成为热点,各类的报刊杂志对此研究刊发的文章颇多,以后还会继续下去。笔者认为,在学生体能素质一直处于下降的今天,体能补偿练习很有必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定要摒弃带有严重竞技性的体能练习,多设计出有新意的,符合现在初中生生理、心理特点的补偿方式,针对不同情况,随时调整,把学生从“要我学”引到“我要学”层面上来,确确实实为学生健康着想。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