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出去”破“生存难”困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出去”破“生存难”困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以来,国内造船业在产能过剩、订单缩减,以及利润下降、产品结构无法满足市场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冲击下,渐人“生存难”困局。面对这样的困境,企业纷纷“各谋生路”,提升软实力、调整产品结构成为众多企业脱困的选择。

2012年以来,国内造船业在产能过剩、订单缩减,以及利润下降、产品结构无法满足市场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冲击下,渐入“生存难”困局。面对这样的困境,企业纷纷“各谋生路”,提升软实力、调整产品结构成为众多企业脱困的选择。

2012年年初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中国海工行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以上。中国熔盛重工敏锐地抓住了相对活跃的海工装备市场,于2012年10月19日成立熔盛重工海工业务的全球科技研发中心及运营平台——新加坡熔盛海事公司(RSOM)。“走出去”战略既是熔盛重工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应对生存挑战的有效对策。

加快海工市场布局

统计显示,2012年1~9月新船成交订单中,以修正总吨计,油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三大船型累计占总量比重降至不足50%,而其他船型(主要为液化气船、海工装备产品和特种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至50.3%的比例。上述船型成交金额达456亿美元,其中仅海工装备成交总金额就高达355亿美元,占总量比重高达60%。

而新加坡则具备熔盛海事所需的一系列条件:相对活跃的海工装备交易市场,优质用户、高端海工设计和制造企业专业人才、天时地利人和,使得熔盛海事将在未来的海工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将以轻资产及高技术含量为主要特征,专注于海洋工程的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等业务。熔盛海事成立同日赢得了首笔海工订单——挪威客户订造的钻井支持驳船,其最大工作水深可达2000米,钻井深度超过6000米,可以满足在全球环境较为温和的海域进行石油钻井作业。作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深水海洋工程装备之一,熔盛重工将作为总承包商,负责该合同的设计、采购、建造。据了解,未来,海工装备制造的收入占到企业产值40%左右的目标。

推进现代造船模式

在加快国内外海工市场布局的同时,熔盛重工将依托技术研发和运营平台、国内强大的造船和海工等相关业务能力,通过集团各板块问的协同效应,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软实力的提升也成为熔盛重工度过船舶周期性危机的一大利器。因此,熔盛重工采用了现代造船模式,在繁荣期实现高速发展,在低谷期做技术储备。

1995年5月,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CSSC)“第二次缩短造船周期会议”定义了现代造船模式,即以统筹优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根据江苏(熔盛)船舶工程研究设计院杨虎的介绍,造船模式的演绎及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级,整体制造模式;第二级,分段制造模式:船体与舾装开始走向结合,造船周期缩短,但船舶设计与制造工艺仍处于分离状态;第三级,分道制造模式:中间产品导向型模式,实现了船体与舾装紧密结合,造船周期缩短,生产设计加以深化:第四级,集成制造模式:能够实现船体与舾装涂装紧密结合,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责任明确、相互协调,使得造船周期大大缩短,实现生产、设计、管理一体化第五级,敏捷制造模式:具有以人为中心、智能化、快速响应、实现虚拟造船等特点,能够使得中间产品模块化,具有标准尺寸和标准件,主要部件具有可选择性的最终产品的预制单元。对高一级造船技术的预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现代造船模式突出了总装造船企业和中间产品的概念,实现了并行工程的延伸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