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新课标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倡在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强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提出关于阅读、书写和写作速度的要求,要求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写作,对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和独到的见解表示赞赏等。这些是在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现代意识。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性。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体系,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过程不仅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还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了主体对知识客体的选择、分析、批判和创造。因此,学生是毫无疑问的学习主体,我们在语文教育中必须十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合作性。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对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不同学生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与教师和教参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里并无绝对的对错之分。同一个题目的作文,学生由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写出来的内容也不免千差万别,所以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教师也要与学生多多沟通,可以写写“下水文”,述说自己的感悟。这对学生有很强的指导示范意义。

探究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所以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使用多种方法如调查、观察、讨论、查阅资料等研究。这可以使学生在更高层面和更深层次上进行学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接受性学习不重要,也不意味着记忆、理解等层面的学习没有必要。恰恰相反,接受性学习是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前提。

显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等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靠教师的空泛分析或“满堂灌”能实现的,而是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循环往复,润物无声,使学生的心灵自然而然受到启迪。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要注意几个关键点。一是语文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语法、修辞、逻辑等语文知识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适当掌握。二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为生活实践。也就是说,从课外阅读中学习阅读,从日常写作中学习写作,从与人交往中学习口语交际,不用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新课标规定了学生的阅读量和每年作文字数,尤其大力提倡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把语文学活,学以致用,内化为个人能力。三是教师要重视开辟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内课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图书馆、电视节目,大自然、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教师要带领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