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真实记录与戏剧元素的巧妙结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真实记录与戏剧元素的巧妙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通过对《社会记录》独特表达方式的评析探讨其区别于其他社会新闻栏目的富有人文精神表达观念。

关键词 《社会记录》 纪录手法戏剧元素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 A

On the Combination of Documentary Truth and the Elements of Drama

Zhao Yi

(School of Literature,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000)

AbstractsThis paper will shed light on its concept of humanism different from other social news programmes by commenting on and analyzing its distinctive approach of expression.

Key wordssociety in the newsdocumentary approachelements of drama

《社会记录》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晚间10点30分首播的新闻栏目。栏目以新鲜耐看的故事、真实记录的情感和主持人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观众的视线,从中流露出的浓烈人文精神更使其从众多的新闻栏目中脱颖而出,自成风格。节目开播以来,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观众的好评,主持人阿丘也成为自成风格的著名主持人。《社会记录》栏目从平民视角出发,抒发百姓情怀,题材囊括“凡人小事,百姓民生”,在表现手法上大胆借鉴纪录片、戏剧、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特长和优势,并将其有机融合,形成了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呈现出别样的审美韵味。栏目的种种特点最终体现在其追求人文关怀这一鲜明的价值取向上,“在目睹他人经历后,了解彼此;在感受不同人生中,审视自我;在参与多冲生活时,激活关爱”。

研究电视新闻,通常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所报道的事实的信息,这是一种不为人的思想观念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二是通过新闻报道所呈现出的思想、观念,这往往表现为一种思想倾向;再就是新闻的视听结构和表现方式,这通常体现为一种美学原则。将这三者予以统筹考虑便形成了电视新闻的表达观念。①本文将从栏目定位、栏目的表现方式、栏目风格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对《社会记录》进行整体分析,以期探讨其所代表的电视新闻新的表达观念。

《社会记录》从题材内容上可以归为社会新闻类。栏目以平民化视角展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注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以百姓立场评点名人大事。栏目运用合适的报道方式,既大量采取纪录片的拍摄手段,以真实的力量直击人心,又注意提炼戏剧冲突,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段,重视可看性。独特的表达观念使其在时下众多的社会新闻栏目中独树一帜。

一、真实记录方式

在纪实艺术里,生活真实不容违背。生活现象、事实原貌是真实的基础,即讲究“真境”,当然纪实艺术不能仅仅满足于“事实无误”。除了真境以外,还包含“真情”和“真理”等等深厚层面的艺术真实。实践证明,影视纪实艺术的佳作,多达到了三者的统一。

1.真境:选择提炼的艺术

“境”在《社会记录》中表现为视听事态、动态、人的喜怒哀乐和各种因素构成的氛围。栏目从根本上说,就是运用这种具有规定纪实性的影像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反映生活的。栏目继承了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与经验,体现了纪实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本质特征。看似自然平和,不加修饰,实则不是漫无目的的随意采撷,而是渗透着创作者的情愫,掺杂着创作者的情思,已点石成金,化平淡为曲折,使纪实的风格上升为思考的、思想的品格。例如有一期节目叫《泰福祥往事》,记录了老商场泰福祥与三位勇敢的女性一步步摆脱困境、走向辉煌的经历。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准确地记录了创作主体对人生与社会的感受,表达了新闻主人公在困惑中对理想“坚持”的主题。

2.真情:以情动人 自然含蓄

情,首先来自内容。有的事态含有浓烈的喜怒哀乐之情,有的则平平淡淡,这是情的客观性。在《社会记录》中,客观之情受主观之情的影响,也是主观之情的表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刻关注是该栏目的一大特色。《送你上学》这期节目中,一名记者两度帮助失学少女李源重返校园,但事与愿违,原本成绩优秀的李源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栏目完整地记录下了这个跨度几年的故事,更将摄像机伸向了三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即记者闵文新,少女李源以及也曾帮助过李源的徐老师,揭示出了三个人在面对同一故事时的精神世界。通过徐闵二人的访谈,探究李源最终弃学离家、嫁入深山的内在原因。该期节目以人的心理历程为记录对象,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还原来透视人们的心理活动,记录下了主人公的内心体验,达成了与观众的心灵沟通。

3.真理:留有余地 深入浅出

《社会记录》中要说的理也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两个方面。客观现象都在说明某种道理,或隐或显或明或暗的理,然而产生于“境”和“情”的理又是纪录手法最佳的美学效果。

《谁来成全爱》这期节目中,主持人阿丘先用简短的几句话交待老人寻找到自己的配偶后心理与生理上的变化,甚至举了几个事例加以说明,接着便介绍节目的主人公――张大爷、华大妈,由于二人老来丧偶,又性格、脾气相投,准备再成家,但双方的儿子都有自己认为合理的理由:张大爷的儿子认为父亲应该等母亲三年孝满后再考虑,况且华大妈有白内障,弄不好又给自己添负担。华大妈儿子则认为,自家楼上楼下找老伴儿的结果都不好,担心母亲会吃亏。顺着阿丘的讲述,人物的性格、命运都已为观众所掌握,尽管老人继续来往,儿子仍然反对,但观众对结局也能猜到个八九不离十。阿丘在节目的结尾公布了有关老人再婚情况的调查数据,又使节目上升到一个完整和趋于理性的高度。

二、巧用戏剧元素

如果在20分钟的栏目时长中,过分依赖纪录手段,往往让人感觉冗长乏味,尤其是在晚间10点05的时候,要想打消人们的倦意,仅仅依靠记录手段是不够的。《社会记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戏剧元素与纪录手法巧妙结合在一起,给观众讲述一个个真实而又精彩跌宕的故事。

1.结构方式戏剧化

《社会记录》对“故事性”的强调首先体现在结构方式的戏剧化。《社会纪录》的结构方式较之于其他新闻专题节目而言显得非常丰富。节目惯用的有以下几种结构:单线式,话题式,开放性,封闭性。并且几乎每一期都注重悬念的设置,讲究“起、承、转、合”。《社会记录》封闭性叙事和敞开性叙事并用,有的节目往往把事件完整地交代给观众,采用的是封闭性的叙事结构,而另外的敞开性叙事节目中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也同时是事件的交流者,作品的结构与结尾与不是编导给定的,而由观众自己去补充发展解答,这样就与观众达成了心灵的沟通。《母与子》讲述的是留美博士儿子和农民母亲之间的一场官司。从母亲的角度,因为孩子刚刚降生,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无奈之下将儿子送于丈夫的大哥抚养,自己便改嫁了,由于种种原因多年以来一直无法与儿子见面联系,现在终于知道了儿子的下落,母亲要求儿子认她。从儿子的角度,他认为母亲当年抛弃他是一种过错,这么多年来也没有进过半点抚养义务,因此自己与她毫无感情,以后也不想有什么瓜葛,节目在交待这一系列情节之后,也没有告诉观众最后官司的胜负如何,而是念了几段网友发表的看法,也留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以自己评说的空间。

2.叙述语言戏剧化

《社会记录》的语言较其他新闻节目而言也极具特色,主持人的串联评点自然亲切,让人喜闻乐见。一些话语看似信手拈来,不费力气,实际却是锐意磨砺的结果。这些评点在很大程度上接续了中国叙述文学的传统。

多“问句”:一般来说,每一期《社会记录》中都有五个以上的问句,有些问句恰恰是设置悬念、承上启下的关键句点。这是《牢笼》中的一些富有代表意义的问句:“在今天的故事开始之前,先给您看一个地方。铁门,铁窗,铁笼,铁锁,铁链,冷森森让人觉得可怕!铁门的下面,留有一个小小的口,那是往里送饭、往外端大小便的地方。如果把一个人关在这里边,和关进监狱有什么区别?” “儿子郑光远的这根手指曾经被生生的剁下来过,剁下它的,也正是郑光远自己。为什么?犯毒瘾了,难受;受罪?”光看这些问句,就已经勾起了人们的收视欲望,这样的经常用在“说书”中的问句形式配上主持人阿丘的特殊风格,是栏目在叙述语言上的亮点之一。

多感叹:传统的新闻节目忌讳将记者的主观感情流露在报道中,新闻与抒情似乎是毫无关联的。然而在《社会记录》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主持人对一些事情发出感叹,这样的感叹更富有人情味,因为其采用“平民化视角”,这样的感叹通常都不失偏颇,反而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拉近观众和栏目的距离。

3.运用其他戏剧元素

《社会记录》除了在结构上和语言上吸取戏剧形式的精华,还在其他一些细致入微的环节,对戏剧元素进行巧妙的借鉴。首先是道具的运用。有观众说阿丘像个“说书人”,阿丘面前的桌子也像说书人的桌子,有时根据节目需要,这张桌子上会摆放上一些小道具,以增添情趣。在《玫瑰玫瑰我爱你》这一期关于情人节话题的节目中,阿丘在最后突然拿出一束玫瑰花,幽默地说道自己也要去约会了。试想干巴巴的讨论了一晚上的情人节和玫瑰,但少了最后那束玫瑰道具的点缀,节目一定会失色许多。而在画面上附载历史资料、图表、模型、示意图和古诗词等等形式,也使现场信息更具有理性的概括和知识的补充。

三、主持人风格和影像的记录品质

在央视网站《社会记录》的观众调查中,1453位观众中有78.32%认为“主持人阿丘很棒”。事实上,阿丘是《社会记录》的一大亮点,阿丘的主持风格是栏目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阿丘作为一个故事的讲述者,最大的任务就是将故事讲好,因此“说书人”的风格定位由此而生。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独特魅力,那就是“亲和力”。阿丘在节目主持中的亲切平和,幽默风趣,有效地融洽了受众与栏目的关系,使受众在心理上与主持人形成老友般的默契,从而成为该栏目的忠实观众。大部分时候,阿丘的看法与他的喜怒哀乐就是我们常人的看法和喜怒哀乐,许多的思绪与情愫压在心里,被他这么一说,倒有“吐之而后快”的感觉,所以有时候看《社会记录》不免有“借他人之酒,浇心中块垒”之感。

电视是视听的艺术,影像是电视表达手段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记录》具有纪录品质的影像风格在提升栏目文化气息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除了具有一般纪录片的美学特征,《社会记录》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纪录风格。由于节目时长较短,在《社会记录》中一般避免使用过于冗长的长镜头,使得节目的节奏感明显加快,另外,记录影像风格与对戏剧元素的借鉴还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加上阿丘个人的主持魅力,栏目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

有学者指出,目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新闻报道方式杂交化、边缘化趋势将更加明显。某些新闻报道将自觉或不自觉地吸取和借鉴其他艺术门类,多元表现形式的优势和特长,并且在样式、特征、旨趣上形成明显的审美特征,以区别于原有的报道方式。②《社会记录》在价值取向和影像风格上汲取纪录片的丰厚营养,在表现手法上博采戏剧、曲艺之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注释

陆晔:《电视时代――中国电视新闻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69页。

芮必峰,姜红:《新闻报道方式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