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和谐中京处处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和谐中京处处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宁城,历史上曾是契丹・辽鼎盛时期的中京都城,是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片有着辉煌历史的中京故地,随着辽王朝的衰落一度寂寥多年。昔日的皇家胜地,如今正和着时代的脉搏,承载着今人求索的梦想,在县委“工业强县、产业富民”战略的指引下,跨越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障碍,向着实力宁城、魅力宁城、和谐宁城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中京大地处处涌动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春潮。

在宁城,布局合理的文化广场,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休闲之地。广场上街舞翩翩,歌声飞扬,不同年龄的群众聚集在一起,随悠扬的歌声健身起舞,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近几年,宁城县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实施天义城区“北扩西移、东提南展”发展战略,通过市场化运作、争取国家资金、财政投入等多方融资11.8亿元用于城市建设,正式启动了铁西新区建设,城市功能和经济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城市品位显著提高。铁西市民广场完成基础工程建设;建筑面积5.47万平方米的中京农贸综合批发市场交付使用;哈河大街中段、长青路南段等12条街路改造全部完成;硬化小街小巷33条,实施旧城拆迁1.9万平方米,商住开发35万平方米。为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建设经济适用房9204平方米,解决了153户家庭住房问题;新建廉租房16323平方米,一期288户家庭已经入住,二期144套正在建设之中。

宁城县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县政府通过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发展设施农业和肉牛产业等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县财政投人资金100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上级扶持资金3000万元,组织银行贷款和农民自筹2亿元,集中发展设施农业,打破蔬菜产业传统的零散种植模式,形成特色产业“一乡多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甸子镇被国家农业部、中国蔬菜协会评定为“中国甘蓝之乡”;大双庙镇成为赤峰市大棚第一镇;必斯营子乡日光温室科技示范园区和大城子镇的冷棚长廊展现出设施农业的蓬勃生机。创建劳动就业信息网,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建立输出、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输出模式,制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为回乡创业人员搭建了致富平台。

针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工业企业运行困难的严峻形势,宁城县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扶停产企业责任制,由县级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到企业调查研究,集中“会诊”。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采取税收返还、垫付中央政策性返还资金、对企业进行补助和贷款贴息、重奖信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企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正常运转。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成为县委、县政府建设“和谐宁城”的永恒主题。县委、县政府在连续多年每年开展十项民心工程,有效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县不同层面的扶贫济困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了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主体的城镇特困户救济制度,古堡了城镇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启动了农村低保制度,努力构筑城乡一体的“大社会保障体系”。2009年,全县养老保险新增144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增4447人,发放各类社保资金1.2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每月人均提高124元,6643人受益。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4063万元,保障人数达到4.1万人。发放粮食直补等涉农补贴资金7352万元。针对贫困高中生上学难问题,县委设立了党员助学基金,首批100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全县高考本科上线率和万人升学率处于全区领先位置。天义城区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和辽中京博物馆文物库投入使用,新建农民健身工程35处、草原书屋19个;建立了全区第一个博爱家园,收养孤儿32名,为建设“和谐宁城”增添了更加绚丽的色彩。

宁城县立足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采取了多项措施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传承、研究和保护,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宁城辽中京文化艺术节”,传统民间文艺登上大舞台,三座店背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宁城县还依托三省区交界和辽代古都区位优势,开发了具有宁城特色的“览原始森林、看第四纪冰川、观大辽古都遗址、沐塞外温泉圣水、体验黑里河漂流激情、品味打虎石”精品旅游,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通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深化和拓展了公民的道德素质,宁城县先后有两名村民被评选为“感动内蒙古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