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有效性理念下的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有效性理念下的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言技能的教学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技能在语言技能训练中通常处于首要地位,是语言“四会”技能的基础。目前,中职英语听说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尤其如何贯彻教学有效性理念。为此,笔者通过文献法、经验提炼法等对其原因进行了思考,并结合所任教学班级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一堂课。在这节课的设计中笔者确定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从而明确了课堂的定位;创设了以话题为中心的课堂情境,以充分激活学习动机;搭建了以词句为主干的教学支架,实现夯实口语基础;运用了以活动为载体的教法学法,促使达成学用结合;实施了以过程评价为主体的多元评价机制,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计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得到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故撰写成文供教育届的同行进行参考。

关键词:有效性;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实践;情境;支架

最新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会话和职业场景中的简单指令;能简单描述个人和日常生活情况等。”在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语1、2、3(基础模块)》的每个单元的编写中,都包含了听说的内容,这也证明了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和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语言技能的教学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与说技能在语言技能训练中通常处于首要地位,是语言“四会”技能的基础。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听、说技能,是形成其职场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未来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听说课的教学中存在设计低效(无效)的现象或者趋势,其原因必然是多方面,但最基本的问题还在于教师本身。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与实践,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也必须给予彻底的研究与解决。

一、教学有效性的界定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学术界和教育领域的专家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界定各有不同,但是我却认为其本质性的内容是相同的,那就是教学有效性应该关注的是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对于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有效性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应该成为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换句话讲教学有效性也是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当然了,这里的“发展”不仅仅包括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且还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指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其所追求的是在有限时间内实现学生最大化的发展。

二、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言技能的训练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已越来越被受重视。但我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观察等方法,了解到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一直是难以突破的瓶颈;在听说课中,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达成,学生在学中也常常品尝不到乐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情感淡薄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一定的学习情况。实际上,我们的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词汇和句型的掌握量较少,这导致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加上大多数的中职生,长期缺乏鼓励和肯定,自信心严重不足,他们不敢开口说英语,甚至对“听”和“说”都产生了恐惧心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学习情况淡薄的问题就成为了其学习低效的诱因之一。

(二)教师教法陈旧滞后

调查与观察中,笔者感觉到影响英语教学低效(无效)的一个很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教法。在教学当中很多教师把教材中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块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仅仅局限于完成教材的听力练习和口语练习,长期地将听说课呈现出一种固有的模式:教师放录音―学生听录音―学生做题―师生对答案―学生读对话。可以说,这种单一的听说活动形式表露出的枯燥乏味,使我们的学生产生了厌倦感,也导致学生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最终极大地降低了英语听说课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说,教师教法的陈旧问题不仅仅只在英语学科教师当中存在,其它的学科也存在,但是由于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原因其显得更加突出。教师教学教法创新与学生的发展之间所出现的滞后问题,必须值得我们引以重视,只有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教法、创新教法,才能有效地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学生实践机会缺乏

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固有认知,总是以为中职学生不敢且不能大胆地用英语来表达,因此学生常常被满堂灌,导致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性的参与,缺乏一定的实践机会与实践体验。学生几乎没有机会运用英语来交流、来展示,语言的交际作用几近丧失。我们知道,语言是用来说、用来交流的,学习英语也同样,因此,通过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是提高其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实践对于其学习有效性的提高是具有很高的意义,应给予重视。

三、教学设计与实践

我认为,提高听说课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作为一门艺术,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想法与经验,考虑学生需求,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整合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教学方式;修正教学方案,巧妙地运用施教策略;又要客观地评价教学的结果。教学设计重点在于能否有效地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是教学设计是否有效的唯一衡量标准。为了切实提高听说课教学的有效性,我在学习与观摩的基础上,对Unit 9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的听说课进行了如下设计与实践。

(一)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根据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本单元的话题和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力争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性及较强的可操作性,创设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搭建以词汇和句型为主干的教学支架,设计形式多样、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延伸和运用,结合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教材分析。本节听说课的教学内容为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语2(基础模块)》Unit 9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中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主要内容是为两个有关物品的材料、产地及用途等的对话,并参照范例表演对话、讨论物品的材料、产地及用途。本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把语言活动设置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听说读写,以此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财会班的学生,与其它专业相比该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好,但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强。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和常见物品材料相关的词汇。但也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掌握的词汇量和句型结构较少、口语表达能力较弱、不敢开口说英语等。

4.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指引和制约着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教学目标不仅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应关注学生个体情感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去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能拼读以下表示物品材料的常用词汇,如:leather,wood,plastic,cotton,steel,silk, stone, wool等;能识记有关常见物品的材料、产地及用途的基本句型,如What is it made of? It’s made of… Where is it made? It’s made in… What is it used for? It’s used for…能听懂有关物品的材料、产地、用途等的对话并获取对话的主要信息和细节信息,能较熟练地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对常见物品的材料、产地及用途进行提问并回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答问题、填写重点词汇和句型,获取对话的主要信息和细节信息;通过角色扮演、猜图竞赛、情境对话、编写对话等多种活动,能在真实情景中运用本课所学词汇和句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竞赛养成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敢于开口和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5.教学重、难点。我认为重点是掌握有关物品的材料、产地和用途的词汇和句型,并能运用于真实情景下的对话,难点是运用课堂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真实情景下的对话。笔者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突破本堂课的重难点:通过视频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有关物品的材料、产地和用途的话题;通过实物展示,使学生初步感知相关词汇和句型;通过归类记忆和导图引领,加深了学生对相关词汇和句型的印象;通过听录音填写对话中相关的词汇和句型以及跟读对话,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相关词汇和句型的印象;通过角色扮演和猜图竞赛,使学生巩固本课的重点词汇及句型。这些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旨在为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真实情景下的对话做足铺垫。

6.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将采用分层教学,在教学中利用直观的视频、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搭建有关常见物品的材料、产地及用途的词汇和句型支架,以扫清听力过程中的障碍;要结合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采用小组合作以及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开展口语活动,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参与热情和口语表达能力;要根据学生和教学需要设计相应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1)视频导入创设。在导入环节,借助一段有青花瓷图片和《青花瓷》歌曲相结合的视频创设贴切的教学情境。

(2)模拟场景设计。在听后活动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一名顾客在一家商店购买T恤衫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参照提示信息和范例表演顾客与售货员之间的对话,谈论物品的构成材料、产地和用途等。

(3)生活体验设计。在拓展运用环节,安排情境对话――学生两人一组谈论他们课前准备的旅游纪念品,与大家分享纪念品的材料、产地以及用途等相关信息。

7.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的继续和深化,是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设计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能有效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行为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主要涉及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与教师自身评价,能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1)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既要有针对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主要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也要有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A.针对课堂表现评价,评价的主体应体现多元化,即本人、同伴、教师都可成为评价的实施者,可采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方式。特别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诸如对学习态度、活动参与、问题思考、讨论、反思等活动中的表现加以综合评价,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发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从而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B.针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成果展示、竞赛活动等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过程、方法策略、效果、感悟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当然教师也要讲究评价策略,做到指导性与激励性相结合。通过这样的评价,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听说活动的积极性,又让学生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快乐。

(2)教师自身评价。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整个教学活动。既要反思教学设计,又要反思教学行为与过程,还要反思教学的结果,在反思的基础上总结提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听说教学活动完成后,要认真评价本次听说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在哪些内容的选择、哪些环节的处理上自己感觉比较成功,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原因何在,怎样补救。

(二)教学实践

在上本堂听说课前,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各教学环节,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如下:

1.导入环节

本堂课以视频导入,在观看结合了青花瓷图片和《青花瓷》歌曲的视频前,我对学生说:“Boys and girls, I bought some goods at Hefang Street last weekend.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they are? Now let’s watch a video. While watching it, please guess the goods I bought last weekend and the name of the song?” 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在适当的引导下,学生了解了《青花瓷》这首歌的英文名称为blue and white china。接着,向学生介绍笔者所买青花瓷的材料、产地和用途,如:The blue and white china is made of china. It’s made in China. It’s used for decorating等。

2.听前活动

(1)实物展示。当学生猜出这首歌曲的歌名后,我对学生说:“I also bought many other goods at Hefang Street last weekend.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m?”在学生好奇的目光注视下,我依次拿出一个瓷茶杯、一个皮包和一条丝绸围巾, 然后指着相应的物品向学生介绍其名称、材料、产地及用途。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并让学生跟读这些词汇和句子: It’s a teacup/ bag/ scarf.(names).It’s made of china/ leather / silk.(materials) . It’s made in China/ Guangzhou/ Hangzhou. (places of production).It’s used for drinking tea/keeping things/keeping people warm and beautiful.(use).

(2)归类记忆。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仔细观察板书中的词汇和句子并归类。我还鼓励学生补充更多的有关物品名称、材料、产地和用途等的词汇和句型并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积累和记忆词汇和句型。

(3)导图引领。我鼓励学生围绕本节课的话题“物品(goods)的材料、产地及用途等” 开展小组合作,设计思维导图。接着,引导各小组就思维导图中的单词和词组设计相关问题。

3.听中活动

(1)要求学生根据以下两个听力问题预测对话1的内容:

①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 and the woman?

②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buy, a skirt or a T-shirt?

(2)第一遍播放对话1的录音,让学生思考以上两个问题,然后核对答案。

(3)第二遍播放对话1的录音,让学生选出对话1中所买物品的具体内容(即教材中的练习4),然后核对答案。

(4)第三遍播放对话1的录音,利用投影打出挖空对话。让学生填写对话1中空缺的词组和句型,然后核对答案。挖出的词组和句型包括:What is it made of ?/It’s made of wool./made of silk /Made in China?/Yes,it’s great.

(5)让学生跟读对话2并找出关于物品的材料、产地或用途的句子。

4.听后活动

(1)角色扮演:假设一位顾客在国外的某商店购物,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英语水平选择不同梯度的提示信息和范例并自由选择PPT上呈现的某种物品表演顾客与售货员之间的对话,谈论该物品的构成材料、产地和用途。笔者先与班上一名学生做示范对话,然后让学生进行双人活动,学生按示范轮流交换角色,展开对话。

(2)猜图竞赛:笔者先宣布竞赛规则:小组成员每回答对一个问题,该小组就得到一枚小国旗;如果回答有误,回答者需重复刚才的这个问题,再让各小组补充回答。然后竞赛开始,教师在PPT上逐步呈现完整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同时发挥想象,猜出实物的名称、材料、产地及用途等。

5. 拓展运用

在教授本节课前,笔者让学生从家里拿来了他们在旅游途中所购买的纪念品,笔者也拿来了在内蒙古旅游时买的一个蒙古包造型的小盒子。因此在本节课的课堂尾声,笔者创设了真实情境:“Boys and girls, I went to Inner Mongolia this summer vacation. The travel was exciting and I bought a souvenir ――a cool box. Look! Here is my box. It’s made of leather. It’s made in Inner Mongolia. It’s used for keeping things. I like it very much. What about your souvenirs?”接着让学生谈论他们在旅游途中所购买的纪念品,一起分享纪念品的材料、产地以及用途等相关信息。对于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笔者只要求能在对话中使用本节课中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即可,并在屏幕呈现相关提示。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笔者鼓励他们除了使用本节课中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外,尝试更多已学的词汇和句型组织对话。

6. 课后作业

在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以下的家庭作业:“请根据自己的实际英语水平,自由选择其中一项作业:①写下在课堂中已开展过的对话。②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与你的朋友谈论某件你最喜爱的物品,并把对话写下来。”

四、设计与实践反思

1.视频导入效果显著

设计通过教学实践的验证后,笔者认为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设计上,采用的视频导入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可以说,笔者所选取的视频具有一定的新颖、直观形象性,其起到了吸引有学生眼球,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当学生们都目不转睛地观看完视频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猜出上周末笔者在河坊街买的物品――青花瓷,并能说出这首歌的歌名――《青花瓷》。可以说这里就实现了学习上的共鸣,对后续的主题切入做好了铺垫,为有效性教学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笔者进行了适当的引导,学生说出了《青花瓷》这首歌的英文名称:blue and white china。总言之,本堂课的视频导入具有直观形象性,因此促使了学生自然地进入了本堂课的话题“物品的构成材料、产地以及用途”学习上来,实现了让学生基本领悟教学内容的同时,受到了视觉的冲击,也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为后续的词句学习做好了铺垫。

2.听前活动铺垫有效

我们知道,在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语(基础模块)》中的生词很大部分是通过听力文本进行呈现的。在听力文本中,如果学生对一些关键词全然不知或一知半解,就会直接影响其对听力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教材中的许多句型也是通过听力文本呈现的,这成为了听力教学中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在听力活动前,为学生搭建必要的词汇和句型支架,对这些词汇和句型进行有效的整理和突破。在本课设计中,我借助直观的实物,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有关物品的材料、产地及用途等的词汇和句型,随后引导学生对词汇和句型进行归类,帮助学生积累和记忆词汇和句型,鼓励学生围绕本节课的话题设计思维导图,思路清晰,一目了然。在交流和展示过程中,各小组各抒己见,纷纷展示自己小组设计的导图。例如,一个小组设计的思维导图中显示,关于物品(goods)可以谈论name、price、color、material、place of production、use等。各小组还群策群力,就思维导图中的单词和词组设计了相关问题,如:“What is it called in English?”“What is it made of ?”“Where is it made?”“What is it used for?”“How much is it?”“What color is it?”等。可以说,思维导图和问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本课词汇和句型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自主提问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下面将要听的内容进行预测。因此,笔者认为听前活动的铺垫实现了其有效性,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帮助。

3.听中活动有提升

本节课的课堂反馈情况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预测对话1的内容、回答听力问题并能正确选出对话1中所买物品的具体内容。但在填写对话1中空缺的词汇和句型时,正确率不是特别高。我得到这个反馈信息后,马上调整了教学节奏,给学生再次播放了对话录音,并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给予了一定词汇和句型提示。在我的引导下,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填写空缺的词句。实践证明,教学支架的有效搭建可以降低教学活动的难度,减少学生对听力的恐惧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在听力训练中,教师不应局限于课前的教学设计,而应以学生的实际理解效果为参考,对教学内容或教学步骤进行恰当的处理,随时改变形式,如多次播放录音,适当停顿下来给予必要的提示等,部分学生也可以在课后继续听,教师给予同样的指导和关注,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在此环节中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4.听后活动有深入

角色扮演、猜图竞赛等活动促进了师生的双向互动,更促使学生在生生互动中自然、轻松地掌握词汇和句型,有效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角色扮演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景下开展口语活动,提高了口语活动的真实性和交际性。猜图竞赛激发了学生参与英语听说活动的热情,在本堂课中,学生对猜图竞赛这种方式的兴趣很浓,从而使参与面广,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在竞赛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拓宽了思维训练的渠道,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在不断产生的碰撞中再次获得了听说练习的机会,做到了学以致用。

五、拓展运用与生成

在拓展运用环节,我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境,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继续生成。情境对话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了本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我还考虑到了授课班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布置了分层练习,这有助于全体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觉参与练习,从而能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本堂课中,学生敢于说、乐于说,学习态度积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跃跃欲试,都力求得体地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与同学谈论自己所购买的旅游纪念品的材料、产地及用途等相关信息。其中有一组学生还结合本册教科书Unit7中已学过的有关旅游的句型开展了如下的对话:

S1: Where did you go for your National holiday? S2:I went to Yunnan.

S1: How was your holiday? S2:It was interesting.

S1:Did you buy anything there? S2: Yes, I bought a bracelet.

S1: What is it made of? S2: It’s made of jade.

S1: Where is it made? S2: It’s made in Yunnan.

S1: What is it used for? S2: It’s used for decorating.

S1: How beautiful! S2:Thank you!

此外,我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都及时地做出了积极的反馈,评价时使用了多样而有效的语言,如Your voice sounds sweet, but if you speak louder, it will sound better. / You did a good job. I hope you can be more relaxed next time.等。除了我的评价外,还引导学生根据中职英语听说课课堂表现评价表进行自评和互评,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分层作业有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通过课后再谈论某物品的材料、产地及用途等,能进一步巩固课堂内容。而编写对话则能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所以,我的体会是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科学有效地布置课后作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是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巩固与运用。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加深知识的记忆。

六、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1.正确的教学目标是保证听说课有效性的关键

通过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我认为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把握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的程度,这一点是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的。通过对教学大纲的解读以及对学生的分析,我认为中职英语听说课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兼顾听力技能、策略以及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听是说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首先必须提高听力。提高听力理解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口头表达,培养交际能力。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听与说的关系,先听后说,保持听说相长、以听促说的课型定位。

2.合理的教学支架是达成听说课有效性的前提

通过设计与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课堂中教师的重要角色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架。因为,支架的合理搭建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其自身的发展。从这一点出发,我认为合理的教学支架搭建是中职英语听说课有效性提高的前提所在。同时,我还认为听说课中教师要以生为本,要根据学生的当前发展水平,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搭建必要的词汇和句型支架,帮助学生扫清影响听力理解和口语活动的词汇和句型障碍。同时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3.互动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听说课有效性的途径

我认为听说课的有效教学是要以话题为中心,而引出一个话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创设情境。教师要创设紧扣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语言表达氛围,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让学生在话题情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互动,积极建构有关该话题的知识。通过教学实践的验证,我在教学设计中所设计的三个情境实现了设计初衷,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这也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然,其也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因为不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环境都是相同的,教师还要学会灵活应变、有效调整。

4. 学用的结合是提高听说课有效性的最终目的

有效的听说课倡导“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能活用所学知识,教师必须设计大量的语言运用活动,使学生在亲身的参与与实践中感悟和体验所学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进而逐步获得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不能停留在照搬课本上出现的或教师说过的话,学生的语言实践也不能是单纯为了运用语言而运用语言,而应该以交流为目的,让学生学会在真实的情境中恰当运用所学语言,从而实现信息的分享,生成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

(二)几点建议

1.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学起点不宜太高,步子不宜太大,要注意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在难度设置上呈现阶梯状,呈小步推进,做好教学环节之间的铺垫和过渡。在听说课教学实践中,我遵循先模仿后应用,先机械后活用,先语言训练后灵活交际的总原则来安排和开展课堂活动,即由知识呈现、机械性操练,到有意义操练、交际性练习,直至情境实践。

2.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必须倡导与实现学习的多样化

有效的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应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突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英语学习的魅力,激发求知的欲望。

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评价上必须采用多元评价机制

有效的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应采用多元的评价机制,恰当把握评价标准并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指导和调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同时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找到自身的优势,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使学生有效地扬长避短,增强信心,继续努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走上自我发展之路,不断地完善自己,最终得到全面发展。

4.中职英语教学必须注重职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中职英语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未来职场环境中应用英语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会话和职业场景中的简单指令。有效的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不仅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注重职场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七、结语

提高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广大的中职英语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听说课教学设计,积极的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起,从设计的每一个点滴做起,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正确处理教学内容,适当选择教学方法,恰当运用教学模式,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合理设置运用教学评价,坚持不懈地去研究、去实践,通过这样的努力,相信在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上一定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蔡秀盈.2011. 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北京: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卷) (2):7-9

2.何林松. 2011. 何林松谈英语听说能力训练 [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3.胡庆芳. 2008. 探究有效的听说教学策略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2)16-19

4.教育部. 2009.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康艳. 2011. 新课程理念下影响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14-19

6.赖蓉莎. 2011. 中职英语有效教学设计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皮连生.2000.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许颖. 2012. 例谈 《牛津初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 板块的听说教学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22-25

9.余文森. 2009. 有效教学十讲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