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教课文”走向“教课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教课文”走向“教课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于缺乏课程意识,传统课堂教学中课文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语文教学只是教书——教一篇篇课文,变成了一种极其狭义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语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课文”转变到“教课程”。

一、具有基于课程层面的专业自觉

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把职业自觉转化为专业自觉,而且必须具有基于课程层面的专业自觉。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我们要从课程这个“整体”出发,探究文本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在这个学段中的地位,在这一册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在单元中的地位,以及该文本所承担的知识序列的示范价值。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选择。 内容具有层次结构:课程内容(一般应该教什么)决定教材内容(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教材内容又决定了教学内容。一线教师通常考虑教材内容比较多,但是教材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因为教材内容中常规元素和特殊元素众多,哪些可以成为教学内容呢?也就是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实际上最好用什么教。这也还得回到课程内容,明晰文本中各元素的秩序和关系,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就不至于发生偏离。

最后,对于达到专业自觉的语文教师来说,用课程观统领设计教学,上课前后至少要经历三次追问:

1.是否知道这个阶段(如小学阶段,或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单元)的教学关键点是如何排列成序的?这堂课的学习、训练目标——关键点是什么?我选择的目标相对集中吗?这次追问其实是“教什么”的问题。

2.通过哪些学习活动来落实这个关键点,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达成设定的某个目标?这些学习活动之间、这些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吗?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这次追问其实是“怎么教”的问题。

3.学生在这堂课上可能有哪些收获?这些收获与教材所隐含的主要价值、与教师课堂设计的出发点是否一致?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是不是有较高的效率?这次追问其实是“教得怎么样”的问题。

二、认清基于课程性质的语文核心价值

要从“教课文”走向“教课程”,我们还必须认清基于课程性质的语文核心价值。它体现在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言文字的特点,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重点完成语言文字的运用。一句话,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判断什么样的内容是一篇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可以从三个维度考虑:

1.具有语文特点。简单地说就是只有通过语文课才能学到的知识。

2.具有明显的特征。这种特征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但是一旦被解读出来,往往能被公认为是该文本的主要特征。

3.具有统领性。从这一特点出发,便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涵,走进作家的世界,建构起对文章丰富意义上的理解,即可以迁移,用于理解同一类文章、同一种语言现象,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展望基于网络的语文课程

审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历程,观照目前的现状,我对基于网络的语文课程有如下展望。

1.从学习内容的拓展转向学习功能的延伸。语文课程通过网络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向信息材料检索、筛选能力、综合研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延伸。

2.从学习工具的丰富转向学习方式的变革。语文课程将把网络的地位从作为一般学习工具使用上升到学习方式变革的高度,在网络使用过程中,让学生养成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从单纯的计算机教学工具向综合性学习网页网站发展。语文课程将利用网络实现教与学兼顾,课内外互补 ,构成一个生成能力极强的学习空间。

4.从教师的单兵作战走向地区性和全国范围联合。基于网络的语文课程将使教师教学的能动性迈上一个新台阶,形成一个上中下联动的体系,真正进入团队与区域性合作的轨道。

借用冰心的话: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为了追寻共同的教育理想,我们必须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想得更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