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刘绍棠:不要工资的作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刘绍棠:不要工资的作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56年,年仅20岁的刘绍棠经人介绍,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会员。第二个月,他便向团中央提出申请,经批准从事专业创作。从此,刘绍棠成为不拿工资,完全依靠稿费收入的专业作家

年纪轻轻的刘绍棠为何敢抛开稳定的工资收入呢?

写作致富

刘绍棠是个少年天才,13岁便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小小说,到15岁时,他已经发表了十余篇短篇小说,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51年,《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发表了刘绍棠的短篇小说《完秋》,由此给他带来了26万元(旧币)的稿费。当时,一般人的生活费约为每月12元左右,这笔稿费,足够刘绍棠两个月的开销。作品颇丰的刘绍棠完全有能力靠稿费来养活自己,还有盈余补贴家人。

不过,仅仅依靠这类稿费收入,刘绍棠还不足以底气十足地不领取工资。考察他的经济状况,还要先看看当时我国的稿酬制度。

1953年起,我国的稿酬制度采用苏联的“印数定额制”。也就是说,图书出版时,由国家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定额”标准,如一万册、两万册或三万册。一般是发行面宽的作品,如小说,定额就高一些;发行面窄的作品,如学术类著作,定额就小一些。国家规定,印数在1~4个定额的,每个定额都全部按照“基本稿酬”付给,第5~6个定额,每个定额按基本稿酬的80%付给,以上递减。

我们可以按照这种稿酬制度,来算算刘绍棠的稿费收入。

1953年,刘绍棠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共4万多字,他的基本稿酬标准是千字15元,算下来基本稿酬为627元。该书再版三次,累计印数6300册,达到三个定额。这样,他的全部稿酬就为基本稿酬的3倍,有1800多元。这在当时,基本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干部近3年的工资收入。

一年之后,刘绍棠的第二本小说集《山楂树的歌声》,又为他带来了两千元左右的收入。

1955年,刘绍棠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问世。此时由于刘绍棠名气越来越大,稿酬标准也水涨船高,提升至千字18元。单单这本书,就为刘绍棠带来了近6000元的收入。

1956年,刘绍棠又出版了中篇小说《夏天》和儿童小说《瓜棚记》,又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尤其是《瓜棚记》,虽然只有短短一万余字,但印数竟然达到了17万册,6个定额,算是个破天荒的数字。

四年内,刘绍棠出的书至少为他带来了近两万元的收入,还没有算上他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稿酬,这在当时无疑属于高收入了。此时,20岁的刘绍棠正处在创作的高峰期,对前途充满信心,也希望没有工作的羁绊,心无旁骛地专心从事写作,做出放弃工资的决定也就不足为怪了。

此外,当时我国的存款利率很高,这笔收入存入银行,每年还可获得利息2000元左右,相当于每个月也有160元,完全可以满足一个大家庭的正常开支。

1957年的夏天,刘绍棠在北京府右街买了一座三合院。其中有住房五间,厨房一间,厕所一间,柴房一间。院子里还有十棵树。刘绍棠为此花了两千元。卖主提出还有一幅古画,也被刘绍棠以500元的价格买下来了。而这,还远远少于一本小说为刘绍棠带来的收入。

在人们收入普遍较低的建国初期,20出头的刘绍棠仅仅依靠“爬格子”,便实现了安家置业,成功跻身中高收入人群,应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真是不能不令人羡慕。由于他的作品印数都比较大,在当时的稿酬制度下,他的收入甚至超过了不少早已成名的作家,那些学术理论著述的作者更是难望其项背。

稿费养活20年

那时候,在北京的青年作家中,只有刘绍棠和从维熙不拿工资,完全靠稿费生活。虽然收入不菲,但由于没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年轻的刘绍棠难免有后顾之忧。一次会议中,刘绍棠向从维熙谈起自己的感受,说如果能有三万元的存款当做后盾,利息可够穿衣吃饭,不用考虑饭碗就好了。那样,心就能踏实下来,有条件长时间深入生活了。

为什么刘绍棠会说出“三万元”这个数目呢?

原来,当时刘绍棠历时8个月创作的长篇小说《金色的运河》已经由出版社排版,并在《人民日报》上登出了发行广告,定于国庆节期间出版。当时北京最大的书店――王府井新华书店,也用红字写出新书预告。出版社告知刘绍棠印数是10万册,按照当时的稿酬制度,他可以得到稿费3.5万元。

刘绍棠以为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谁曾想这3.5万元的稿费最终竟成了泡影。

一个参与会议报道的记者,以《从神童作家到分子》为题写了一篇文章,把刘绍棠这段说法变成了“刘绍棠扬言要为三万元而奋斗”。到了1957年10月,《人民日报》更发表了评论员文章《从刘绍棠的堕落吸取教训》。

结果,小说《金色的运河》终因刘绍棠的“为三万元而奋斗”的追求和“”的帽子未能问世。刘绍棠也与这3.5万元的稿费失之交臂。

刘绍棠成为专业作家仅一年,就被扣上了“”的帽子,其后又经历了“”,几乎没有再发表过作品,生活开支只能依靠以前那些稿费。即便如此,到1979年刘绍棠的问题得以解决后,他的银行存款还有2300多元,足可看出,他早年的笔耕不辍,确实为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