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融生活资源与数学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融生活资源与数学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而生活中处处蕴藏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要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尽可能的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问题、素材、情节和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情景 资源 活动 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要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即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灵活运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身边熟知的、亲近的生活数学引进课堂,创设生活情境,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体验数学的魅力。

1精心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新科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再导入过程中尽可能的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问题、素材、情节和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导入新课乘法分配律时,我精心设计生活情境:"同学们,老师星期天准备到酒泉公园去游玩,想要请两个小朋友参加,顺便买点饮料(随机出示一些饮料的价钱),你们能帮老师至少购买两种饮料吗?"听到老师要邀请学生帮忙,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说:"纯净水"和"可口可乐"各买三瓶,花去2×3+5×3=21(元),有学生补充说:"也可以这样算,(2+5)×3=21(元);"还有的说:"除了买些饮料,吃的也可以买点,比如面包之类的,纯净水、可口可乐和面包个卖三份,花去2×3+5×3+1×3=24(元),或(2+5+1)×3=24(元).看,学生已经在自觉运用乘法分配律来探究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然后,我引导学生发现、探究两种算法之间的关系,进而质疑:"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数相加,在数学知识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现实生活现象引入新知,极大地减小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通过举例说明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事先让学生带上自己的玩具、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和自制的纸币等,帮助学生给这些物品标上价钱,组织学生分组,选定售货员、收银员、顾客,模拟生活中购物、算账、付钱等场景,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体验中,兴致高涨,兴趣盎然,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也很快认识、使用了人民币,在不知不觉中也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融入生活素材,创新教材内容,让教材焕发新的生机

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科学性、系统性。新教材充分借助课本情景图和数学活动,呈现、探索数学知识,但是面对目前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有些教材显得很不适应。为此,创新性的处理教材,把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引入课堂,创新教材大有用武之地。

如:随着商品的价格上升,人民币"分"已经很少用到,为此我们就应加以淡化,注重元的认识,特别是二十元、五十元、百元币的认识,使学生及时得到新的信息。在"小数认识"一节中,也可以增加电表、水表的读书,使学生了解家庭生活开销情况。在"时间认识"一节中,也可增加电子表、闹钟、秒表的认读,使学生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合理安排时间、支配作息时间。

3创编应用情景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在学生学完某个知识点后,我都力求紧接着创编一个"用数学"的生活化活动,以训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创设了"美丽景观设计"的情景活动:我们的校园缺少绿化和美化,现在想用36米长的栏杆在教室面前设计花圃,请你帮帮忙,画出你的设计草图,并求出它的面积。学生对所熟悉的环境,兴趣盎然,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找问题答案的创造性思维再次被激活。有的设计成圆形,有的设计成长方形,有的设计成平行四边形,有的是"日"字形……学生一个个都很努力,很投入,在纸上画图、认真演算。然后,我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设计理由,在安排学习小组相互评价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这样让教材内容转化为"真实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的一面,学生切实体验到了数学的神奇魅力和成功喜悦。

4充分利用身边的问题,设计习题,化知识为力量

身边的有些数学问题很新鲜、很切实、很有价值,我在教学中,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将平时发掘、搜集、选择到的适合当时学习内容生活问题、素材和资源,组编设计成例习题,提供给学生进行数学应用训练以及操作、探求和交流,这样既更充实、补充和丰富了材料,又在现实生活问题中,历练了学生的数学技能,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恰好是运动会结束的第二天。为此我将材料上一道单纯的计算题改编成了联系学生实际的应用问题:在我校举行的运动会上,跑赛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5,跳远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7剩下的是打篮球的。打球的占了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运动会的活动过程,易于接受这样的应用题,做起题来也格外用心。学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概念和公式后,我要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并将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学生真实体验长方体表面积知识应用,同时也体味到问题解决后的一种成功享受。

5设置实践活动,亲历过程体验,帮助理解、建立概念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设置、组织"玩"数学游戏活动,学生会表现出极大地参与热情和愉悦的身心准备。学生在活动中轻轻松松地学,课堂效率自然会有明显提高。在教学"左右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一个学生发号指令,其他学生做动作,速度由慢到快,动作也由简单的举左手、举右手到复杂的左手拍右肩、左手摸左耳等,学生很轻松的就进入了课堂角色。另外我在课的最后还设计了"走楼梯"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左、右"的相对性。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参与自觉、积极,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对"左、右"的认识影响深刻,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无处不在,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总之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而生活中处处蕴藏数学。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更是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需要我们去裁剪、修理。作为教师,更应该有研究处理、组编、创新教材和课程资源的意识和义务,善于并鼓励学生去发现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生活化内容融入数学课堂,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生活气息,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小学教育

[2] 课程标准

[3] 酒泉教育。

[4] 人民教育。

[5] 解读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