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脑出血病人中的临床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脑出血病人中的临床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202-0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急性脑出血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出血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而神经功能不同程度缺损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没有直接关系(P > 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增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

急性脑出血是指脑内动脉、静脉自发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脑内实质性出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致死率高的特点,是老年人致死病之一[1]。急性脑出血可能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其并发症非常多,心脏并发症是急性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有研究表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程度可能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密切相关。本文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7例,作为急性脑血管出血组,其中,男43例,女24例,年龄31~82岁,平均60.3岁。所有患者脑出血的诊断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经我院CT或者核磁共振成像(MRI)确诊,均经临床排除感染、糖尿病以及甲状腺、心、肺、肝、肾、肌肉等疾病。对照组为同期到我院门诊做健康体检人员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8~78,平均年龄59.2岁。急性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均排除糖尿病。

1.2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72 h内禁食10 h,在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置于肝素钠抗凝管,用于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亲和层析高效液相法,仪器采用primus PDQ Plus 分析仪。

1.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定的NDS评分标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按评分值将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组(31~45分)。

1.4 数据处理

测定结果经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两组间数值数据用采用t检验,三组间数值数据采用方差F检验,计量数据采用卡方χ2检验。所有分析中,P

2 结果

2.1 急性脑出血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改变

如表1所示,急性脑出血组患者中,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2.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

根据NDS评分标准标准,67例急性脑出血组患者中,脑神经功能重度缺损12名,中度缺损38名,轻度缺损17名。如表2所示,神经功能缺损轻度、中度组相、重度组三组间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没有直接相关。

3 讨论

糖化血红蛋白的主要成份HbA1c是血红蛋白β亚基的N端与一个己糖相连构成的糖蛋白,是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通常作为一段时间内平均血浆葡萄糖浓度的参考标准,一般来说血红蛋白被糖基化的比例与一段时间内血浆葡萄糖浓度的水平呈正比。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浓度,由于其Bobr效应(微循环中从红细胞释放的氧增多,对低氧起代偿作用)减弱或消失,引起神经组织低氧,加重神经结构的缺血低氧,造成神经变性、髓鞘脱失、坏死及功能异常。糖化血红蛋白与心、脑血管脑疾病方面报道亦有很多。脑出血患者起病急剧,病情变化快,一些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患者往往在脑出血之前并未发现有糖尿病。如果对这样高血糖的患者不能及时采取降糖治疗,将会影响脑出血的治疗及预后。

本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急性脑出血组患者中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提高,不过,没有证据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直接相关。

尽管急性脑出血发生时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机制尚未阐述透彻,但已有的临床报告显示,心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对于急性脑出血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4,5]。进一步研究心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脑出血的关系,加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将有利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诊断、治疗与预后。

参考文献

[1]许志强, 周华东, 蒋晓江, 等.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脏的应变效应及其机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 7 (6): 391-393.

[2]Magamn EF, Evans S, Hutch M, et al.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a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J]. South Med J, 2005 ,98 (7): 681-685.

[3]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6.

[4]杨期东. 神经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09.

[5]Wanofsky L, Burman KD. Alterations in thyroi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illness. The euthyroid sick syndrome [J]. Endocrine Res, 2004, 3 (8):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