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执骅:潜心念好玉米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执骅:潜心念好玉米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颗历经33年磨砺,终于崭露锋芒的神奇种子,彻底把王执骅的人生轨迹引进了广袤无垠的绿色田野。

7月19日,刚刚进入初伏,正是玉米拔节的好时节。中原大农农垦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董事长、河南省农垦集团总经理王执骅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一张张查看公司员工从新疆传来的玉米照片,照片上的玉米高大翠绿,长势喜人,这让她颇感欣慰。

“你看,玉米田里站着的这个人是我们新疆分公司的员工,一米七五的个头,可还没长出雄蕊的玉米就已经超出他二三十厘米了。”从照片中的玉米谈起,王执骅把记者带入到一个凝聚智慧和汗水,充满惊喜与振奋的神奇玉米世界。

与玉米结缘

王执骅与玉米的缘分,起源于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南阳衡达研究所玉米研究专家苏子教授。

2007年,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王执骅认识了苏子。

“他历经33年,用无法计量的艰辛和汗水,以整个家族的无私奉献为代价,终于让‘衡星’玉米新品种横空出世。”苏子对玉米种子的执着研究,让王执骅深受感动,“我从来没想到,一个科研人员,为了玉米种子的研究,竟能如此历尽艰辛而坚持不懈。”

研发之初科研经费少,为了解决科研必需的资金,苏子把全家的工资凑在一起;由于自己的实验仪器落后,很多核心实验苏子都要从南阳跑到郑州的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做;苏子父亲病逝那年,他正在海南做年终检测实验,当他安排好工作匆忙赶回家时,父亲已病逝七天了;曾与苏子在一起工作的表妹临终前特意叮嘱丈夫,把因车祸而得的抚恤金全部拿出来,支持玉米种子研发……

说起这段艰辛而感人的“衡星”研发之路,王执骅眼睛湿润了。

今年6月,苏子对王执骅说出了一个心愿:希望王执骅带着公司的同事看望自己的岳父母。苏子的岳父是国家离休干部,为支持他做科研,把全部退休金拿了出来。身体好时,还会到海南替苏子看守田地,保证他研发的绝密性。由于患病,83岁的老人体重只有30多公斤,但他还算清醒的大脑始终惦记着女婿的事业。

“没想到老人这么关心玉米种子的研究,见到我们后不停地询问。”王执骅感动地说,“当我告诉他,种子已经问世,很快就会成为爆炸性新闻时,老人紧紧抓住我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看着老人因激动而颤抖的面容,听着他含糊不清的“谢谢”,王执骅和在场的人都热泪盈眶。

值不值得把自己的后半生投入到这个事业上来呢?王执骅也曾犹豫不决,但当她了解到这颗种子所凝聚的艰辛和付出,所承载的期盼和希望后,她“觉得自己找到了所要追求的人生价值”。

对神奇种子着迷

对于一个新事物的认识,起初人们都会持不同的怀疑态度。一颗玉米种子,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刚开始,王执骅心里也没底。然而很快,一个个引人注目的试验成果、一份份令人欣喜的化验报告、一场场振奋人心的专家论证,让她坚定了信念:要在这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玉米之路”上矢志不渝地走下去。

说起“衡星”玉米,王执骅难掩兴奋之情。

“衡星”系列玉米品种实现了“世界农业史上首个‘糖料玉米’作物品种,玉米育种史上首个籽粒和秸秆双优质全能品种,国内玉米品种中首个籽粒和秸秆产量双高产的高效能品种”三大创新。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专业机构对“衡星”系列玉米籽粒收获后的秸秆成分检测报告显示:衡星101秸秆总糖量达21.9%,这在世界玉米育种史上前所未有,是一次革命性创新;“衡星101”玉米籽粒成熟收获后,玉米秸秆仍是全株活棵,茎叶肥绿,不但产量高于籽粒数倍,其秸秆粗蛋白含量达9.26%,脂肪含量为1.6%,已相当于普通一级玉米籽粒的含量。籽粒和秸秆几乎具有同样丰富的营养价值,这又是玉米育种史上一个破天荒的创新;经在新疆、内蒙古的中高产田初步试种,“衡星101”玉米籽粒单产水平达到800~1000公斤,属国内一流高产水平。除去籽粒,鲜青玉米秸秆产量达5~8吨,同样达到国内一流高产水平。籽粒和秸秆双高产、双收益,实现了“鱼和熊掌”的兼得。

除此之外,“衡星”系列玉米品种来源于玉米与高粱的远缘杂交,集合了两类作物的抗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抗病害、抗倒伏6大优良特性。

王执骅介绍说:“衡星”系列玉米能够将6项特性集于一身,可以说是现代科技与大自然近乎完美的结合。”数十年来,美国科学家和德国合作投入上亿美元研究抗旱玉米,联合国也在非洲投资4700万美元研发抗旱玉米,但都没有结果。在滩涂、盐碱地上栽种玉米,更是一个国际性的重大科研难题,至今还没有一个西方国家得以突破。

“今年,全国6大产区和10多个省都种了我们的玉米,下一步,我们将打造绿色产业工程,让‘衡星’玉米为人类的食品安全作出贡献。”这颗历经33年磨砺,终于崭露锋芒的神奇种子,彻底把王执骅的人生轨迹引进了广袤无垠的绿色田野。

一心念好玉米

到海南检测试验玉米数据,到内蒙古、新疆推广玉米品种,深入全国各地进行调研和考察……不知不觉间,“衡星”玉米已在王执骅心中扎下了根,而与此同时,一股要为国家农业发展作贡献的豪情也在她心中潜滋暗长。

“中国是农业大国,如果农业问题解决不了,想飞起来,根本不可能。” 充满激情的王执骅对中国农业的发展有着敏锐而深远的洞察力。

改革开放后,实行分田到户,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曾经很大程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越来越低。现在,农村的年轻人,有文化、没文化的都一个劲地往城市跑,耕地荒芜,老人、小孩、妇女留守家庭,农村劳动力缺乏,恶性循环接踵而至。

如何解决好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一个大大的问号无数次在王执骅脑海中盘旋。在她看来,要想发展大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经济快速提升,必须有一个载体来带动,而“衡星”玉米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

“‘衡星’系列玉米品种的创新研发成功,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饲料和能源严重短缺的社会难题提供了可能,并有望改变我国能源、饲料、粮食的战略格局。”王执骅说,“‘衡星’的问世,是玉米作物战略用途上的重大突破。”

在饲料饲草农业方面,“衡星”系列玉米在确保玉米籽粒高产收益的前提下,其高营养含量的秸秆又解决了畜牧业对于优质青饲、青贮玉米的巨大需求。据测算,1亿亩的衡星玉米秸秆副产品,至少可加工转化1.5亿吨高蛋白全价精饲料,可将一亿多只3个月大小的架子羊喂养至成羊。“衡星”系列玉米在我国三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推广,有望引发一场农业与畜牧业的产业革命。

在能源农业方面,“衡星”系列玉米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应用空间。其高糖秸秆和源源不断的巨大产量将是制糖业、酒精业、燃料乙醇与生物柴油等产业取之不尽的原料来源。另外,“衡星”系列玉米秸秆,是替代甘蔗和玉米等原料生产食糖、酒精和燃料乙醇最为经济可行和最可持续的选择。

在环境农业方面,利用“衡星”系列玉米的高抗逆特性,可以在我国滩涂、盐碱地、劣质沙地、裸地上进行种植,这样,对保护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以及遏制土地沙化,保护环境,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在食物农业方面,“衡星”系列玉米可以提供品质优良的食物新品种。这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将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

“‘衡星’系列玉米能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得利益,让企业家得市场,让国家得民心。”王执骅笑言,“我现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念玉米经,我觉得自己在从事一件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大事情。”

谋划大蓝图,发展大农业

4月份在新疆哈萨克族居民聚居的地区考察时,当地的领导对王执骅说:明年我们这里的地可以全部拿出来,只要你们有种子,想种多少都可以。在奇台县,当地领导甚至表示,可免费给王执骅的公司提供一个占地150亩的加工场,并且水管等基础设施都已装好,条件是要在当地种植玉米,并进行深加工。

“不但国内,英国、南非也都在盯着我们的种子呢,都想种植。”王执骅说,“现在我国有荒地、滩地13亿亩,仅内蒙古就有5300万亩的沙地需要开发,我们有非常紧迫的使命感,这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需要。”

目前,“衡星”系列玉米种子还比较短缺,明年只有30万亩的种子供应,现在已全部预订完。内蒙古10万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个农场要10万亩,但只给了5万亩;洛阳要5万亩……安阳临近红旗渠的地方,有300万亩沙化地,安阳市想种植200万亩,但已经没有多余的种子提供。

对于未来的发展,王执骅心里有着宏大的蓝图:团队里不但聚集了来自台湾、香港、中科院等最具权威的专家,还有亚太地区的专家,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形成强大的产业链,发展大农业。

按照王执骅的设想,未来,公司打算把收入的一半拿出来进行循环再生经济发展和支持农业建设。公司不但发展玉米基地,还要发展大豆基地和蔬菜基地。形成规模后,可以把当地农民流转成产业工人,这样就不用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了。“我们要帮助农民实现老有所养,少有所管,青年人有所为,要在广阔的农村土地上种出和谐的种子”。

一个新的邮件传来,王执骅打开一看,是一张她在新疆奇台县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玉米田里,七八个人站在一起,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株玉米苗在品尝。“‘恒星’玉米幼苗吃起来像甘草,非常甜,在新疆寸草不生的地方,能让每亩地有800公斤玉米和8吨秸秆的收成,可以说我们正在为新疆的和谐建设,为新疆百姓的安居乐业作着贡献。”

窗外,绿意盎然,王执骅的脸上,笑容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