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方法:将46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注射剂(250ML,0.5g)及倍他司汀(6mg/片)口服治疗治疗,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剂(NS250ML+复方丹参20ML)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椎一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椎一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提高程度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一种有效选择。

关键词:葛根素倍他司汀复方丹参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与多种原因造成该系统缺血有关。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本院分别应用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和复方丹参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观察其疗效及椎一基底动脉的血液流速变化,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6例患者为2008年1月-2009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按照1996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全部患者均行TCD、颈椎X线摄片,眼底检查,经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占位、出血病变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男性13例,女例10例,年龄42-76岁(56.9士7.8)岁,病程2d-4年;对照组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41-77岁(57.2士8.6),病程ld-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葛根素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250ML(0.5g)静脉滴注,1次/日及倍他司汀片(6mg/片)一片口服,3次/日连用2周;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两组均予抑制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治疗且方案相同。

1.3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2]及TCD检查。

基本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TCD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恢复正常,未再发作;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或眩晕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TCD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改善50%以上;无效:发作次数、程度无变化,体征无改善,TCD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改善50%以下。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治疗组疗效及TCD所示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体如下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之一,它是一组波动性的脑干症状,包括头晕和其他脑神经、长束及小脑症状。病因为后循环缺血,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反复发作,其中大约有5%的患者演变为完全性脑卒中[3].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由于脑动脉硬化、颈椎病椎动脉受压、血液粘度增高等多种因素引起椎-基底动脉管腔变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从而引起其供血区域脑干或小脑功能障碍。葛根素主要化学成份为4’7―二羟基和8一α一β―D一葡萄糖基异黄酮,它具有α、β受体及血管紧张素受体的阻滞作用,故可扩张脑血管,解除脑血管痉挛,从而改善脑部血流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提高脑血管灌注作用。陈连壁等[4]研究表明静脉注射葛根素后犬脑半球血流量增多。李宝格等[5]发现葛根索可提高脑微循环血流量,改善脑循环。从而增加神经血流量,改善缺血缺氧,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另外葛根素还可以提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清除自由基,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倍他司汀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性质与组胺相类似。它是组胺H1受体的弱激动剂,H3受体的强拮抗剂,对H2受体几乎没有作用[6]。倍他司汀通过抑制H3受体抑制组胺的自身负反馈机制延长已分泌组胺的作用时间。目前的研究表明它抗眩晕的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①对脑及内耳血管舒张作用。这被认为是组胺抗眩晕的最重要的作用机制[7]。动物实验证明静注倍他司汀可舒张血管,使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量增加54%[8]。倍他司汀的循环系统作用在人体实验中也得到证实,如增加脑血管病患者局部的脑血流,显著改善老年患者大脑功能[9]。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579-58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ee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1993:25

[3]王复新,姜志梅,黄作文,等.EAPA转颈试验与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4,1(6):376.

[4]陈连壁,柴强.葛根素对犬脑血流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9):560.

[5]李定格,王世军,李以菊,等.葛根素对小鼠脑循环血流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微循环,1998.2(7):30.

[6] Arrang JM,Garbarge M,Thanh Quach T,et al.Actions of betahistine at histamine receptors in the brain.Eur J Pharm,1985,111(1)∶73.

[7] Laurikainen EA,Miller JM,Quirk WS,et al.Betahistine-induced vascular effects in the rat cochlea.Am J Otol,1993,14(1)∶24.

[8] Pathy J,Menon G,Reynolds A,et al.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Serc)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 placebo-controlled study.Age Ageing,1977,6(3)∶179.

[9] Unemoto H,Sasa M,Takaori S,et al.Inhibitory effect of Betahistine on polysynaptic neurons in the lateral vestibular nucleus.Arch otorhinolaryngol,1982,236(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