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青叶――清热\消疹良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青叶――清热\消疹良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青叶,原名大青,始载于《本草经集注》,因其茎叶皆深青而得名。大青叶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而北京地区依传统用药习惯多使用蓼科植物蓼蓝的干燥叶,用“蓼大青叶”为名加以区别。大青叶于每年夏、秋两季分2~3次采收,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叶片皱缩成团块状,有时破碎。完整的叶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厘米,宽2~6厘米;上表面呈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边缘整齐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长4~10厘米,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本草中记载大青叶味苦,性寒,入心、胃经。大青叶主要是用以内清解血分热毒,外透疹消斑,用以治疗血分热胜所致的斑疹、疮等证。如宋代朱肱所著《伤寒百问》中,治疗伤寒发赤斑烦痛等证,用犀角大青汤、大青四物汤。就是说伤寒热病发斑疹、烦热、疼痛这类证候,用这两首方剂,其中大青四物汤中除大青叶以外,余三味是阿胶、甘草和淡豆豉,方中以阿胶养阴,甘草清热,豆豉除烦,再由大青叶透疹解毒,与养血调经的“四物汤”虽同名,应以区分。犀角大青汤中有大青叶、犀角(现多用水牛角或玳瑁来代替)、栀子、淡豆豉,两方在治疗此类疾病时有异曲同工之效。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提供的预防甲流的成人漱饮方,就是由金银花6克、大青叶6克、薄荷3克、生甘草3克组成,可见大青叶古往今来应用广泛。

与大青叶同出一植物的药物名叫板蓝根。板蓝根即是前面提到的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厘米,直径0.5~1.0厘米,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体实,质地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中间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与大青叶相同之处是味苦,性寒,入心、胃经,功效也是清热解毒凉血;不同之处就是板蓝根有利咽的功效。在《中药成方制剂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就有两种以板蓝根单味药为原料的制剂,用于治疗扁桃体炎、腮腺炎、咽喉肿痛,并可防治传染性肝炎和小儿麻疹等。

值得一提的一味药名叫青黛。青黛是大青叶的一种加工品,由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浸泡后加入石灰后澄清干燥而成,呈深蓝色粉末,体轻,易飞扬,微有草腥气,味淡。传统中以质地轻浮的青黛为上等,即能浮于水面为优,故有“浮水青黛”之说。

青黛在古时还有另一种作用,女子对于眉的修饰十分看重,化妆时多将眉毛剃去,并用青黛描画,最早见于战国时期《韩非子》中的记载。唐代诗人李白《对酒》一诗中有“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的描写,白居易的《长恨歌》里那句最著名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中的“粉”就是指女子面扑白粉,“黛”则指青黛画眉。青黛味咸,性寒,入肝经,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定惊。小儿多生热病,在中成药中一些小儿用药多用青黛作为包衣,借以清热定惊。《中药成方制剂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载有青黛散,由青黛20克,甘草10克,煅硼砂30克,冰片5克,薄荷30克,黄连20克,儿茶20克,煅人中白20克,将这8味药制成散剂,吹撒于患处,用以治疗口疮、咽喉肿痛、牙疳出血等证。

在一些古籍中还有大青叶的果实入药的记载,并有久服头不白、轻身等功效,鲜大青叶的汁也可以清热杀虫。由此可见,大青叶全身是宝,但脾胃虚寒者应当忌用。因大青叶药性苦寒,一般人也不可长期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