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核雕:方寸之间有天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核雕:方寸之间有天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核舟记》

在博物院,有一件拇指大小的珍宝,颇为引人惊叹。它只有3.4厘米的长度空间,却“蕴藏”着一番不小的天地:一叶小舟、舟上有可自由开合的四扇花窗、舟里坐八人、船舱有一应俱全的生活用具,人物动态神情兼备,细致入微,且舟底镌刻着细字《后赤壁赋》全文,下有“乾隆丁巳五月臣陈祖章制”款。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一番天地,竟是刻在一枚凡常的橄榄核上。这件珍宝名为《东坡夜游赤壁》核雕,是乾隆年间核雕艺人陈祖章的传世作品。据说当年还是乾隆皇帝的心头之物。苏子泛舟的怡情,已令后人无限神往了,那方寸间营造天地的核雕艺术,更吸引着人们一探究竟。

核雕,依其命名,便知是在果核上雕刻成像。桃核、杏核、橄榄核都是首选的材质,依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刻人物、山水、鸟兽、亭台楼阁等,能以小见大,以趣取胜,是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绝。这果核,原是人们食后的弃物,本就无所价值,但在古代经能工巧匠的想象发挥和施展刀技,却幻化出奇巧无比的模样,真真是“化腐朽为神奇”了。

要说,古代工艺品中,以雕刻见长的却也不少,像玉雕、石雕、牙雕、根雕之类,但在载体的独特性和发挥的受限性上,却显出核雕的不易拿捏来。创作人必须用丰富的想象将紊乱的纹路想象成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然后沿着想象的轨迹,运用娴熟的技艺,将神、形、理、趣融方寸之中。如此一来,便很受果核纹理和形状的限制,但凡核或椭圆或扁圆,又或是最为皱脊、错综诡杂的山核桃,其造型布局就要比平面雕刻艰难十倍。且核雕又不同于在平面上划痕的微刻,它是浅浮雕,需要掌握浮雕、圆雕、透雕、线刻、磨制等技艺,真如《诗经・卫风・淇奥》咏唱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创作上既需要有一定的写实性,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窃以为,核雕是当得起“虚实相生”四字的,远的不说,就单单以大家中学语文名篇――明魏学的《核舟记》所记核雕为例,就颇为引人遐思。那是明天启年间常熟核雕艺人王叔远的“东坡赤壁游”:只见在一枚橄榄核的径寸之间,卧着一长约3厘米,高约0.5厘米的小舟,且为篷船,中间为舱,又左右各开4扇活窗。窗旁有带字雕栏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舟棹如画,毕现眼前。若只船无人,也恐唯静而已。夜游自当有人,有人才有动。遂有苏子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三人坐于船头,苏子、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而佛印和尚如一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又横着一楫,楫的左右各立船夫一人。船背有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刻。”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 若不是文字记载,谁能料想世间曾有此巧物?此文有名,也是因雅而雅。“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道出微雕工艺品的精妙绝伦和艺术价值。

核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究竟源于何朝何代尚无史书记载,不过最早可追溯至宋朝中期,距今一千多年了。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别开生面,富于创造性。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其中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无论在构思,还是雕刻上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

明代时,小小的核雕常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既可作装饰,也可玩赏。当时京城、江浙一带官宦商贾崇尚风雅,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奇珍,核雕的精而雅,恰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而在文人雅士,他们则用之施展才情、表达心境、显示身份,于是乎出现了 “凡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扇坠”的盛况,精湛而玲珑多巧的核雕被人们争相佩带和收藏。在民间百姓中,则风行珠串,有的把它当作信物,如胶东地区男女传情时,女赠男用荷包,男赠女则常用核雕品。

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的另一大功能被发现――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此时,核雕的取材多选用一种核大、肉厚,质地紧密,含油性高的“乌橄榄”的核。核雕在掌上盘玩,不时“嗑嗑”作响,时人视为时髦之物。文人学士闲庭静坐,王公贵胄后院赏花,手里盘玩着核雕,既可以添助雅逸,又能够彰显清高。就连清乾隆皇帝也是对核雕偏爱有加。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提到,紫禁城皇宫保存一只乾隆皇帝的“百宝匣”,其中有一格装的是一对揉手核桃,雕刻着神话人物。

与书画、玉石等在传统文人眼里的上品相比,核雕大约不能堪入其列,但小巧且携带的随意性,却成全了它的亲近感。所谓“古玩、把玩”,不正是在反复摩挲和赏玩之间,增进人与物的感情,完成一段赏识赏心的过程吗?可把玩之物,或许不止核雕,也有象牙、红木雕件的。但象牙雕件长时间把玩后会越来越黄,失去洁白的本色,有碍观瞻;红木雕件佩戴或把玩的时间一久,也会慢慢失去红润的光泽,颜色变暗。相反,核雕经过不断把玩后,外面的色泽会越来越红润,给人一种通透的质感,有点类似于玉雕饰件的特性。如此,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核雕有了包浆,浸入了人的温度,愈加润泽,愈生光辉,哪怕是弃核一枚也以“金山银山”对待了。

从废弃的果核到奇巧无比的核雕,这化腐朽为神奇的转变,当然离不开核雕艺人的“回春妙手”。明清时期,核雕手工作坊、古玩市场涌现了一大批果核雕刻艺人,嘉定有封锡禄,苏州有宋起凤、杜士元、沈君玉,广州有陈祖章、湛谷生等,或善花鸟山水,或工亭台人物。其中一些雕刻名家,本身还是文人,像明代夏白眼、王叔远,清代杜士元、陈祖章、湛谷生,他们给核雕带来浓浓的文人气息,似乎也更偏爱苏子泛舟、仰观宇宙的一类题材。

核雕艺人,确凿见于著述的最早是明代宣德年间的夏白眼。《清秘藏》记载他“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在当时被称为一绝,明宣宗朱瞻基大为赏识。

明代常熟的王叔远首创以橄榄核雕制“东坡夜游赤壁”小舟,舟上舱轩篷楫,什物俱全,镌刻坡等五个人物,精妙传神,被魏学的《核舟记》记载而传世。在他之后,“东坡夜游赤壁”成为核雕的经典题材,被很多核雕艺人不厌其烦地表现。

明代的雕刻艺人中,还有一位很特殊的,便是明熹宗朱由校。他自幼不喜读书,好木工手艺,曾亲自操刀刻核,所作的“五鬼闹判”,亦为上乘之作。

清代核雕大师辈出,宋起凤、沈君玉、杜士元、陈祖章皆有巧夺天工的手艺,尤其是陈祖章、杜士元还被人称为技高艺绝的“鬼工”。乾隆皇帝爱核雕,曾召杜士元进宫专门为皇室服务,不料他偏爱自由不爱财,进宫之后郁郁寡欢,甚至假装疯癫才被放归故里,险些丢了性命。杜士元的作品当时被视为至宝,所雕核舟,每枚价值可达白银五十两。其作品传世的,有一件《渔乐图》,现存于常熟博物馆。此核呈枣红色,舟上有舱、篷、舟楫,船内数人都如米粒大小,有人晒网、有人烹茶、有人闲坐聊天,表现渔人生活的其乐融融。

在追步明代王叔远的“东坡夜游赤壁”核舟的艺人中,就包括清代的陈祖章、湛谷生。展览于博物院的那枚核舟,是陈祖章的传世之作。在舟长不及二寸的空间内,雕篷雕窗,人物除坡外,有客人、客妇、艄公、书僮等八人,人物神态自然、宁静、超逸,个个刻画精致,在放大镜下看光影迷离。另,广州增城市博物馆保存有湛谷生所刻的一枚核舟,小舟为两层,可拾级而下,花船上有六个人物,十多件器皿,船底满刻着《赤壁赋》,船舱上有两扇可开合的小花窗,船舷边有九孔栏杆,船尾高挂着一盏风雨灯,同样精巧绝伦。据说湛谷生在雕刻橄榄核时,要先把橄榄核含在嘴里,待湿透后才取出来。每遇晴天早上,他便对着东边的窗台,在阳光照射下精雕细琢。

王叔远的作品,后人只见得《核舟记》的优美文字,却无缘得见核舟是如何光景,幸得陈祖章、湛谷生的作品还可在博物馆一睹真容。不过,有资料显示,核舟核雕全世界也仅有十几枚。

兴盛于明清时期的核雕,近几年也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成为艺术品收藏、投资市场的热销货。不过,与古代争相佩带核雕的盛况相比,目前国内收藏界核雕的价值还没有真正体现。与国外核雕拍卖成交价高出国内拍卖成交价几十倍、上百倍相比,国内核雕作品的行情才刚刚起步,不论是桃核雕,还是橄榄雕,单件的市场价格一般在200~1000元之间,雕工优秀的作品也很少突破万元。一些早年清代核雕珊瑚串珠、人物手串、十二生肖手串等的成交价格大多在万元左右。

核雕与书画作品的收藏一样,名家的精品才是收藏的王道,这也是保值增值的关键。收藏核雕的圈内也一直都有“材料不贵人工贵”的说法,原本无甚价值的果核经雕刻师精心加工后,所呈现出的艺术价值让人刮目相看,因此雕工的好坏直接影响核雕的市场价格。而名家作品本身反映的内涵、布局、雕工以及材质等都是个中翘楚,而且数量有限,极难模仿,所以具有极强的升值潜力。在2005年北京翰海的春拍上,清人湛谷生所雕刻的一件“清核雕先贤人物串”108粒以134.2万元的高价成交,开创了核雕拍卖的新纪录。这串核雕颗颗大小匀称一致,包浆圆润呈棕黄色,每颗果核上所雕皆是秦汉至明初的忠臣良将、诗人儒士等共108位。每颗果核上还用阳文雕出人物的姓名,每个字约2毫米,字字清晰规整,让人叹为观止;北京荣海于2011年拍出的由巴黎藏家旧藏的湛谷生所制八窗核雕船,以传神的刻工和潇洒的气度拍得36.8万,是仅次于清核雕先贤人物串的拍卖纪录;其余出现在拍场的核雕作品,以人物手串居多,则几十万、十几万不等,价格不甚昂贵,这也意味着收藏家和投资者不妨大胆到拍卖会上去“捡漏”。

现代核雕作品,值得收藏的,首推苏州核雕。苏州核雕吸收了石雕、玉雕、木雕、竹刻、微雕等艺术精华,在保持果核外形的前提下,无论浮雕、圆雕、透雕均以“精、细、奇、巧”取胜,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征。从一代民国核雕高手殷根福开始,苏州核雕涌现了诸如殷荣生、殷雪芸、须吟笙、钟年福等核雕名家,当代又有周建明、宋水官等工艺美术师,其作品也颇得收藏爱好者和市场青睐。

佛家常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来描述由微观世界通向宏观世界的途径――只有心地澄澈、内心清明的人才能从“小”看出“大”来,对凡夫俗子的我们来说,或许有些玄而又玄了,倒不如一枚核雕来得干净和利落。那径寸之间包蕴的万千世界,是生活的微缩、是俗世的一瞥,放一枚在手里,莫不是握住了一方天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