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从“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施两个方面简述“分层次教学”的概况。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指导思想 分层实施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这两个方面简述“分层次教学”的概况。

一、指导思想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实施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合理地制定针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比如,让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尝试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人;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其他同学。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

4.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层学生吃不消,C层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让学生能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5.单元考核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

6.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好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开设竞赛讲座。这样可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德雄,章明富.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层次性.数学通报,1999.3.

[2]冯跃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