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标准引领 品牌示范 特色创新 全面提升江苏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标准引领 品牌示范 特色创新 全面提升江苏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专业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单位,专业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根本举措。《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引导职业院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规范化建设,实施示范专业建设计划”。为落实《纲要》精神,2011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正式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就“十二五”期间全省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本期特稿分别从行政的角度阐述了“十二五”期间江苏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与重点任务,从专业的角度对《建设标准》进行了内涵解读,为我省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指明方向,实现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永恒主题。专业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单位,专业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根本举措。职业教育的特质表明,其包括招生、培养、就业在内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全部基于具体的专业活动。专业外部对接市场的需求,直接感受行业企业发展变化;专业内部凝聚学生、课程、师资、设备、合作企业等一系列办学要素,形成相对独立的办学单元。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历史选择。当前,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江苏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同时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接受多元化、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把专业建设作为战略举措,着力提高每个专业的建设水平,全面增强人才培养能力,一方面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另一方面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顺利就业、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这样才能不辜负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任。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引导职业院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规范化建设,实施示范专业建设计划”。为落实《纲要》精神,2011年9月,省教育厅正式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就“十二五”期间全省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一、江苏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历史沿革

江苏历来重视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一直将专业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抓手,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探索出一条以专业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道路,始终保持江苏职业教育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对接国民经济五年规划的宏观部署,江苏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已经连续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专业建设15年历程,建设宗旨始终如一、建设思路愈加清晰、建设目标与时俱进、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九五”期间开展“专业现代化建设”,强调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质。1996年初,原江苏省教委召开全省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以专业建设现代化带动职业学校建设的现代化”,选择机电一体化和现代农业两大类专业,部署在40所职业学校先行专业建设现代化试点。随后又扩张到6个专业大类、100所重点职业学校,形成专业现代化建设试点燎原之势。在教学体系现代化、教学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4个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着力突破传统的教学体系、装备条件、师资队伍和管理模式,建设与江苏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为我省职业教育21世纪的发展探索经验、奠定基础。

“十五”期间开展“省级示范专业认定”,旨在建设一批起示范作用的重点专业。2002年9月,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建设300个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30个五年制高职教育示范专业。示范专业建设不再局限于试点学校,而是鼓励和调动所有学校积极创建,省里组织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在专业设置、课程、师资、设备、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各地和学校对照标准、自主建设,达到水平的专业提出验收申请,评估认定成为示范专业。2002年省教育厅印发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2003年启动示范专业评估认定,到2006年,全省共建成337个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专业、30个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

“十一五”期间开展“新一轮省级示范专业认定”,进一步提升示范专业的质量内涵。2006年,省政府召开新世纪第二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加快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实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行动计划,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500个中职、80个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十一五”期间示范专业建设名称虽与“十五”期间相同,但内涵有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根据当时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形势与特点,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进行重新部署和再次推动。在建设思路上突出“软”“硬”并举,强调专业文化与产业文化的对接、专业群(链)与产业群(链)的对接,重点推进师资队伍和实训装备建设。到2010年,全省建成452个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00个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

历经3个五年建设周期,江苏职业学校一大批骨干、示范专业建立起来,支撑了一批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成为江苏职业教育的品牌与骄傲。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职业学校与广大教师对专业建设理解更加深刻,体验到专业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逐步形成推动专业建设的内在动力。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江苏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部分学校热衷于举办学校熟悉、家长趋同、社会需求过剩的计算机、财会类专业,一些学校对区域内主导产业服务缺位,多数职业学校对区域内新兴产业发展反应滞后,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二是骨干专业与非骨干专业的失衡。推动骨干专业建设的目的是要树立一批品牌与样板,更重要的是为非骨干专业建设提供借鉴与经验。实际执行中,骨干专业建成了,非骨干专业却有所削弱了,特别是少数学校还存在一些办学条件薄弱、教学质量堪忧、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三是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不高。面对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企业生产服务技术不断进步,职业学校课程不能对接企业岗位要求,设备设施落后于企业生产一线实际,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二、“十二五”期间江苏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与重点任务

(一)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十二五”期间,我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实施专业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建设,实现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专业规范化”是指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专业教学、专业质量达到基本规范要求。专业规范化是对职业学校所有专业的要求,目的是促进每个专业都达到基本的办学标准,促进每位学生都能接受标准规范的专业教育,这是落实教育公平、促进职业教育内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专业品牌化”是针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强,打造一批对接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品牌专业。品牌专业代表着江苏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最高水平,专业品牌化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高端发展、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的必由之路。

“专业特色化”是针对职业学校现实存在的专业趋同、服务产业发展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问题,打造一批对接区域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和特种行业的特色专业,丰富职业学校专业门类,增强职业学校专业特色。专业特色化直接对接产业特色化,具有很强的区域性、行业性,是职业学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的必然选择。

专业规范化是专业品牌化、特色化的基础,是“十二五”期间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要通过建设、评估、调整等方式,推动所有专业达到合格标准,确保每个专业的基本水准。2010年,全省首次实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集中备案,全省共设置中等职业教育专业3466个;首次实行五年制高职新增专业统一评审,全省目前共设置五年制高职专业866个。“十二五”专业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使所有设置的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都达到合格水平。

品牌化、特色化是规范化的提升与发展,要通过规划、建设、认定等流程,创建一批代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彰显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在推进专业建设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工作中,要注重统筹兼顾,要借助特色化、品牌化专业的认定,推动专业规范化建设,未通过合格认定的专业不得参加特色、品牌专业创建;对于专业合格率较低的学校,要从严控制其参加特色、品牌专业创建。在合格专业认定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全省创建300个中等职业教育、100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150个中等职业教育、50个五年制高职特色专业。

(二)专业建设的重点任务

1.以专业设置与规划为起点,推进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专业设置源于产业需求、服务产业需求,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是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职业学校要建立相对灵活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每个专业要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掌握行业、产业发展动态,编制专业建设规划,不断改造传统专业、设置新兴专业,逐步调整建设,实现专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强化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本地区产业结构吻合度的考核,考核职业学校毕业生本地就业比例。规范专业设置与调整程序,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在程序上减少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盲目性。

2.以教学过程监控为手段,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实施。一是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紧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瞄准区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特种行业等,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的新职业、新岗位,实时跟踪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变化,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全程监控,确保教学任务的实施。专业技能教学与传授的多样性客观上增加了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难度,部分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缺失,实际上造成了教学工作的不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设定的目标任务随意修改,课程教材选用混乱,实习管理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等等,严重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必须强化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在课程方案、教材选用、实习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全过程监控管理。以严格规范的专业教学,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以提升“双师”素质为重点,推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尤其是职业教育进入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阶段,师资队伍建设尤显重要和迫切。新的一轮专业建设的重要特征就是大幅度提高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专业建设中,要突出师资队伍的“双师型”要求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要求。全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到2015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研究生比例要达到15%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要达到68%。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要求更高。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必须融入每个专业的建设之中。每所职业学校、每个专业都要编制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每位教师都要有个人成长计划,在这五年里实现全省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跨越式提升。同时,要注重专业负责人的专业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校企合作能力的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专业负责人。新一轮专业建设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打造由学校专业负责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技能标兵、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

4.以保障教学为宗旨,促进教学设备层次跃升。教学设施的主要职责是保障教学开展,职业教育教学需要与专业相配套的实训实习基地作为强大支撑,也需要与学生人文素养、专业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图书资料、实验设施等教学资源作为重要支撑。据统计,我省职业学校2010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3632元,与浙江省相仿,为上海市的40%,在全国居中下水平。同时,这些有限设备设施主要集中在骨干学校、二产专业、优势专业,相当部分学校、相当部分专业缺乏最起码的实验实训条件。在校外实习基地方面,普遍存在着布局分散零落、学校与校外基地的合作松散随意等问题,不利于顶岗实习的管理。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职业学校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普遍重视不够。此轮专业标准明确提出了每个专业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要求,提出生均图书等方面的要求。专业建设不能停留于建好实训实习基地、图书馆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而是要在用好这些设施和资源上下功夫,将资源的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转化为学生、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

5.以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目标,推进专业建设效益整体提升。就业质量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标准,专业建设水平集中体现在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未来发展上。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是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新的《标准》对五年制高职毕业生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提出了60%的基本要求,是对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导向。同时,对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当年劳动合同签订率这些直接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劳动合同签订率,是当前最能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保障的重要指标,希望在专业建设中加以重视,并逐步建立起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服务制度,根据毕业生调查反馈的意见,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与专业教学,形成完整、闭合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

随着中、高职融通衔接渠道的不断拓宽,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将直接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就中职毕业生质量指标而言,对口升学的学生应等同于对口就业,在新《标准》中将更加注重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三、实施新一轮专业建设的推进策略

2011―2015年是江苏职业教育实施新一轮专业建设的新周期,深入实施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大幅度提升江苏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有职业学校和所有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

1.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此轮专业建设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关系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与效果,需要省、市、县、校共同努力,协同推进。省教育厅主要研究制订专业建设标准,组织品牌、特色专业的评估认定,指导合格专业建设。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点任务是负责本地区专业建设规划、结构调整,因此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工作战略上及时将布局调整的重心由学校层面推进到专业层面;负责合格专业的认定工作,合格专业认定范围包括辖区各类教育机构举办的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应省级评估,开展市级品牌、特色专业认定。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职业学校主要负责相应区域和学校的专业建设规划、结构调整,要将学校各个专业的基本情况分析得更加清晰一些,提出整体专业建设的方案以及每个专业的具体方案,并按照规划与方案具体推动各个专业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

2.循序渐进,滚动发展。总体上看,本轮专业建设的要求比较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逐年推动。2011年将集中组织一次合格专业评定,以后逐年组织对新增专业的合格评定,期间省里将对各市合格专业认定情况进行抽查。计划在2013年或2014年,对所有合格专业进行“回头看”,防止贴上标签的合格专业实际不合格。对不合格专业,各地、各校要组织专门的整改或调整,去伪存真,坚持标准,宁缺毋滥。品牌、特色专业评定将每年组织申报一次、评审认定一次,初步计划每年评审认定约120个中职、五年制高职品牌、特色专业,并安排一定的奖补资金,推动滚动发展,最终完成建设目标。

3.多管齐下,共同提高。专业建设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最重要抓手,需要配合其他各类举措,共同推进,形成合力。一是以职业学校三项管理规范的执行与检查为基础,推动教学规范化;二是以国家和省级示范学校创建为引领,深化专业建设,将专业建设作为示范校创建的重点,以示范学校创建的资源与条件,协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三是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强化优秀教师团队建设,将专业建设的贡献与能力作为重要指标,组织教师职称评定和教学名师、特级教师、专业带头人评选。四是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保障,各级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向专业全面合格的学校倾斜、向品牌和特色专业倾斜。这既推动了专业建设,又深化其他各项工作,使得工作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