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全国艺术考试最火爆的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的影视表演专业,2006年的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了7000人;而素有“艺考大省”的山东省,2008年的考生人数更达到创纪录的16万人。除去专业艺术院校,全国现有的一千多所普通高校,开设艺术专业的就有七百多所。艺术考生的逐年增多,各院校艺术专业的不断扩招,使现在艺术生的培养供大于求,艺术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这一方面需要各院校克服盲目招生状态,根据现有师资及硬件条件合理控制、安排招生人数,以高水准的毕业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努力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设置,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的方式之一。

最近几年,不少艺术院校和院团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理念。经过实地调查及总结,我认为目前有三种培养模式值得借鉴,现分别加以介绍。

一、“团校结合”的培养模式

厦门艺术学校(原福建艺校厦门戏曲班)委托北京舞蹈学院定向代培,用7年时间,为学校培养了一批达到国家级表演水平的舞蹈演员;12年后,该校再次用“高位嫁接”的方法,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创办了我国首个地方戏曲大专班――厦门歌仔戏表演班。这一举措使厦门艺校的舞蹈和戏曲两大主要专业学科依靠中国舞蹈和戏曲的两个最高学府,实现了质的飞跃。随后,该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业民间舞团――小白鹭民间舞团。舞团与国际接轨,率先建立起全员合同聘任制、团长负责制,实行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分配体制。小白鹭民间舞团依托厦门艺术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双赢,双双跨入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院校改革的先进行列。

“团校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集创作、表演、教学、科研、交流、培训为一体,是有利于艺术和人才发展的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依据该模式实施“三维办学”的具体措施:一是稳固中专,充分发挥本中专艺校的专业强项,突出特色。经过多年的奋斗。中国民间舞已成为厦门艺术学校的强项,同时“小白鹭”的品牌效应已经打造出来,声名远播;如果再结合厦门的地理位置,在地方戏曲如歌仔戏、南音、高甲戏等专业上保持优良的教学质量,打造出有闽台特色的“拳头专业”,那么,不但政府会大力支持,民众会看好,而且艺校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也会更为广泛。二是顺应时势,向上尝试拓展高等艺术教育空间。近几年,厦门艺校审时度势、慎重考量,一方面坚定地办好中专,一方面积极主动应对社会的发展需求。从1998年开始,厦门艺术学校果敢地抓住机遇,与中央和当地的高等院校合作开办了舞蹈、戏曲、文化干部管理、编导等大专班和专升本班,受到社会的欢迎。此举纵向拓展了高一级的艺术教育空间,横向加固了自身的艺术中专教学,在艺术中专学校升格条件尚不成熟的阶段,这一探索大有裨益。三是眼睛朝下,热情普及,占领社会艺术教育空间,扩展艺校的社会教育规模。作为一所地方的专业艺校,有责任关注当地城市的文化发展目标,积极融入社会,为提高市民的艺术素质做贡献。这样做也有利于扩大艺校的社会影响。厦门艺校围绕厦门要建设艺术之城的规划,主动开办了小白鹭业余艺校,校外设培训基地,学员数百人;现在,就连江西省的萍乡市也挂上厦门艺校培训基地的牌子。厦门艺校每年的夏令营,都吸引了我国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学生前来参加,这一社会办学空间极具潜力,也必然会带来很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二、项目带动教学的培养模式

从职业意义上讲,要培养人才就必须把岗位目标、市场机制纳入到艺术教育中来。也就是说,强调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以突出它的岗位特征;强调教育过程的完整性,以突出它的实践特征;强调事业和产业的结合,以突出它的市场特征。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山西艺术学校重新配置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教学结构,努力扩大艺术教育市场的份额。坚持“以就业为向导、以服务为宗旨”的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上突出“专业适应市场、教师适应专业、教学适应学生、学生适应社会”的方针,并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各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山西艺术学校积极吸引资金,精心创作了舞剧《一把酸枣》,并把它作为探寻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问路石。以往的艺术教育把舞台实践与课堂教学隔离开来,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隔离开来,教师长期脱离舞台,学生天天重复磨炼技术技巧。而舞剧《一把酸枣》的艺术创作和舞台实践过程,打开了封闭的教室,开启了师生创造的闸门。学生们在与艺术家同台演出、共同进行舞美制作中,了解到创业的艰辛,体会到付出之后的快乐;教师在与优秀艺术家合作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重新审视教材和教学方法,激发了教学研究的热情,提升了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学能力。

艺术市场既是检验艺术作品的试金石,也是检验艺术人才的最好标准。舞剧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走过全国各地16个城市,剧场演出81场,观众达14万人。舞剧《一把酸枣》走向了市场,而从舞剧中走出来的学生,也大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的名校,或进入演出团体,成为艺术人才走上社会。舞剧从首演至今已经更换了四批演员,正是这部优秀的艺术作品磨炼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使他们完成了从学生到艺术人才的成长过程。如今舞蹈系的师生们懂得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排练演出,怎样赢得观众;美术系的师生从完成这部舞剧的舞美制作后,省内的各种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舞美制作邀请接踵而来。因此,在作品中锤炼艺术技巧、艺术表现力和艺术修养,在艺术舞台上去展现,在艺术市场中拼搏,才能更好地培养艺术职业人才,这是在教室里永远也做不到的。山西艺术学校在艺术教育和艺术管理上正在进行一次充满活力的革新,逐步建立艺术职业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发展的链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他们将经受市场的进一步考验。

三、学科设置上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的培养模式与山西艺术学校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在某些方面又补充了该校不足或不合理的地方。

据《中国文化报》报道:“该系在课程设置上力求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在音乐学和管理学上相互交叉,分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种类型,以英语、计算机、写作、统计、哲学为五大类基础,以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和数学理论为专业基础,以音乐编辑与发行、影视制片与发行、艺术中介为专业方向,狠抓理论技能学习,突出艺术管理实践,让学生真正做到‘掌握管理理论,纵横艺术天地’。”“同时,为了更直接、更深入地接触文化市场、了解社会需求,每周聘请电视台、广播电台、演出公司、报刊等部门和单位的杰出人士进行讲

座。”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艺术管理系创新性地将管理学与音乐学进行交叉,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小专业细分”的模式,以达到培养优质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首先,在学科建设上引领学科前沿。密切注意艺术管理专业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密切关注我国以及世界文化市场发展的动态,为此,建立了与之相关的实验室,并且请一线的专家来进行案例教学。其次,在办学上坚持走出去办学。当前应届大学生的就业率约为50%,艺术院校的就业分配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锁定学生就业分配这一目标作为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将实习基地办到了北京、上海、青岛、济南、天津,在文化市场前沿上开辟阵地,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加强了该系的向心力。第三,在细分小专业上面与市场紧密结合。市场必须细分,不细分就失去特色。从目前来看,传媒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报刊、出版、广播、电视市场的人才需求应该说很大。尽管像北京广播学院等少数院校也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但培养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缺乏培养既懂音乐又懂传媒人才的能力。在这种形势下,音乐艺术编辑与记者、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主要是音乐类节目)专业应运而生。第四,在学科建设方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原则,培养懂文化、懂市场,具有艺术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在办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提出了“1+2+3”的模式:“1”是指要有一个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学科基础,这个学科就是艺术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2”是指要有两个以上的专业技能(音乐艺术编辑与记者、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艺术经纪与商务),来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3”即上学期间要有3个以上的成功经历。这些都为学生在未来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此外,该系还采取本院专家教授基础教学和外聘专家经验案例讲座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打好基础学习平台的同时,有机会与商界、传媒界的一线专家面对面地交流,从而获得最新、最快的信息,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

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艺术人才的就业状况,在艺术生就业前景惨淡的情况下,研究和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的创新性艺术人才培养道路,是当下艺术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上三所院校在艺术人才培养道路上的经验和创新性的思维模式,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迪和参考。

王怡 中国农业大学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