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升级成绩关系的调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升级成绩关系的调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而父母教养方式又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何种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学生升级成绩有显著影响,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第三中学的27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学生升级成绩提高之间的相关性非常显著,父母教养方式中偏爱的因子与学生升级成绩提高之间的相关性显著。这说明父母对孩子的教养运用多种方法理智施爱,既要严格要求又不过度干涉,既要给予关心又不过度宠溺。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母教养方式;升级成绩

[中图分类号]G0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8-0079-04

[作者简介]冯帆(1989―),女,河北蠡县人,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13级在读硕士。

一、研究背景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条件。在家庭教育的结构中,父母教养方式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外大量研究都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孩子的成长生涯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升级考试作为中学生的一次大规模、正式的考试,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高度关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的升级成绩有什么关系,何种教养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升级成绩,这些问题值得研究和探索。

二、基本概念界定

父母教养方式:Darling和Steinberg认为“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情感的一种组合形式,它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

升级成绩:指学生在升级考试中获得的成绩。本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第三中学为例,因此以该中学八年级学生的升级考试成绩作为升级成绩。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什么类型的教养方式才是恰当有效的,什么类型的教养方式才能够促进学生升级成绩的提高,进而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促进学生升级成绩提高提供实用性建议。在此基础上为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抽取的样本是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第三中学八年级16班、17班、19班的全体学生,共计270名。向这些学生发放调查量表270份,收回量表270份,有效量表260份,占总数的96.26%。

(三)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次研究使用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作为研究工具,用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岳冬梅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个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包括六个父亲因子:父亲情感和温暖及理解、父亲惩罚和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和否认、父亲过度保护。五个母亲因子:母亲情感和温暖及理解、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母亲拒绝和否认、母亲惩罚和严厉、母亲偏爱被试。量表采用的是Likert四点计分方式:“从不”记1分,“偶尔”记2分,“经常”记3分,“总是”记4分。然后按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将各个题目的得分相加,得到不同教养方式因子的总分。分数越高表明父母采用这种教养方式的程度越深。另外,我们还在调查中增加了生源地等基本信息,以使调查更加贴合实际。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升级成绩进行了相关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如下:

(一)父母教养方式中因子Ⅰ与升级成绩的相关分析

根据表1可以发现,父亲、母亲教养方式中的因子Ⅰ,即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学生的升级成绩之间差异显著,且呈正相关。也就是说父母的这种温暖教养方式有利于学生升级成绩的提高。人是社会性、群居性的高级动物,对情感中的理解与关爱要求得更多,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受压抑的人来说,理解和关爱更为重要。升级考试是学生人生中经历的重要事情之一,他们在面临升级考试的时候,承受着来自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这个时候,得到自己身边的人的理解、关心,会使他们情绪上感到愉快,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二)父母教养方式中因子Ⅱ与升级成绩的相关分析

根据表2可以发现,父亲教养方式中的因子Ⅱ,即惩罚、严厉因子与学生的升级成绩间差异显著,呈负相关。也就是说,这种教养方式不利于学生升级成绩的提高。母亲教养方式中的因子Ⅱ,即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因子与学生的升级成绩差异不显著。也就是说母亲的这种教养方式对学生升级成绩的提高作用很小。

分析认为,大部分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如果他们犯错误的话,就绝不会宽容。这种不放任自流的态度是对的,但是总是抓孩子缺点,批评孩子,教育效果不一定好。依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比较希望获得肯定和赞美,那些缺点比较多的学生更是如此。如果总是受到批评,他们的情绪就会越来越低落,心理上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逐步丧失自信,甚至“破罐子破摔”,对学习丧失兴趣。所以父亲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另外,父母不能过度保护孩子,应该把目的和结果统一起来,绝不能盲目地去爱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需要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自由,过度干涉只会让他们产生厌烦情绪,这种情绪带到学习中自然不会对成绩提高有所帮助。所以,母亲这种过度干涉、保护的教养方式对学生升级成绩的提高没有显著的作用。

(三)父母教养方式中因子Ⅲ与升级成绩的相关分析

根据表3可以发现,父亲教养方式中的因子Ⅲ,即过分干涉因子与学生的升级成绩间差异不显著,呈正相关。父亲这种教养方式对学生升级成绩的提高没有显著影响。母亲教养方式中的因子Ⅲ,即拒绝、否认因子与学生的升级成绩间差异显著,呈负相关,即母亲的这种教养方式不利于学生升级成绩的提高。

从中学阶段开始,青少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想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在这个时候,他们常常批判性地看待自己以外的人和事,不再相信之前所谓的“权威”。父母应该重视他们这种思维发展上的新特征,不能因为他们经常提出不同的意见,而故意干涉甚至压制他们,这只会增加他们的逆反心理。父亲的过度干涉极有可能会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反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升级成绩。

另外,青少年都是有上进心的,如果总是受批评、挨罚,他们的情绪就会越来越低落,逐步丧失自信,最后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升级成绩自然不会提高,所以母亲的拒绝否认不利于学生升级成绩的提高。

(四)父母教养方式中因子Ⅳ与升级成绩的相关分析

根据表4可以得出,父亲教养方式中因子Ⅳ,即偏爱因子与学生的升级成绩间差异显著,呈正相关,即这种教养方式利于学生升级成绩的提高。母亲教养方式中的因子Ⅳ,即惩罚、严厉因子与学生的升级成绩间差异不显著,呈负相关。即母亲的严厉惩罚,对学生升级成绩的提高不明显。

分析认为,在中国家庭观念中,一般是严父慈母,可是父亲的偏爱,会为孩子的身心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尤其是在面临升级考试这种人生中的巨大挑战时,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时父亲的偏爱和母亲的关心,是有利于学生缓解压力,促进升级成绩提高的。

(五)父母教养方式中因子Ⅴ与升级成绩的相关分析

根据表5可以得出,父亲教养方式中的因子Ⅴ,即拒绝、否认因子与学生升级成绩的差异不显著,呈负相关,即这种父亲的这种教养方式对学生升级成绩的提高没有显著影响。母亲教养方式中的因子Ⅴ,即偏爱被试因子与学生的升级成绩差异显著,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母亲的偏爱利于提高学生的升级成绩。

自古以来,在中国式家庭中,父亲大多扮演“威严”的角色,这俨然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父亲对孩子的一般性严格管教,在孩子眼中是可以被理解、接受的。

母亲大多扮演温柔的角色,是孩子心灵温暖的港湾,母亲的关爱能给予孩子信心和勇气,更何况,对于面临升级考试的孩子来说,他们这时对情感、理解、关爱的感受能力是极其强烈的。母亲的偏爱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力量、自信心去迎接中考的挑战。所以母亲的偏爱教养方式利于提高学生的升级成绩。

(六)父母教养方式中因子Ⅵ与升级成绩的相关分析

根据表6可以得出,父亲教养方式中的过度保护因子与学生的升级成绩差异不显著,呈正相关。即父亲的过度保护对学生升级成绩的提高没有显著作用。

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在生活中是需要一定保护,可是这是有度的。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经历和磨难这,样才能得到进步、成长。而且这时候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需要的是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父亲这时应该一切从孩子的身心实际情况出发,供其所需即可。另外,在中国式家庭中,父亲本来担任的角色是严父,过度的保护在孩子内心深处是不被认可的,这可能会加剧他们的逆反心理。学生在这种特殊的成长时期,需要的是更多心灵上的自由。所以,父亲的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升级成绩的。

(七)生源地与升级成绩的方差分析

我们对生源地与升级成绩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根据表7可以发现,生源地差异因子与学生升级成绩差异不显著。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近些年来国家的惠农政策也涉及农村教育,即完善农村的教育设施,提高农村的师资力量,更好、更全面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使得农村孩子能够更好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获得与城市孩子相当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有很大进步,父母有更好的经济条件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无论男女都有权上学,而农村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渴望更加强烈。所以生源地差异对于升级成绩提高的影响不明显。

六、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笔者认为父母应以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施教。也就是说,当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更多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们,使其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理解;面临困难时,使其能切身感到来自父母的支持。相应的,笔者反对父母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也反对父母采取埋怨、不管不问的教养方式。

(一)正确运用奖惩法

表扬奖励是一种有效的、重要的教育方法,运用得好,可以激励孩子不断进步。同时,还要进行正确的批评惩罚。要明确批评、惩罚孩子的目的,批评、惩罚必须公正、恰当,只有真正做到公正、恰当,孩子才会感到家长的批评、惩罚是关心和爱护,才能端正态度,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升级成绩。

(二)运用多种方法理智施爱

家长要不断地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应该理智地爱孩子,爱而不宠。同时,教育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能总是迁就孩子。在教育方法上,可以灵活多样,建议家长多采用说服的教育方法,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教育孩子。这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更容易为孩子所接受。具体有谈话法和讨论法两种。与孩子进行谈话时,家长一定要确保自己的思想观点是正确的,这样才能使孩子明辨是非;讨论的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使孩子明白道理,还有助于孩子知识和能力的增长。

(三)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

我们反对“揠苗助长”这种欲速则不达的教育方式。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能力发展水平,遵循学科知识的发展顺序,从浅到深,逐渐提高要求。这是经历过长期实践标准检验的真理,家长要想全面贯彻这种教育方法,要根据孩子各方面的特征来帮助、评判他们取得的成绩。不要操之过急,要明白只有扎实的学习才会让学生经久不忘。

(四)注重全面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一方面,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发展特长的关系。父母应该明白每门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普通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促进专门知识的学习,反之,也会影响专门知识的学习。在研究中发现,一位学生特别擅长跑步,但是文化课的成绩却十分差。在其父母眼中,学习才是第一位的,其他特长都是“不务正业”。在多次和其父母交流后,他们答应让孩子上体校。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后,这个学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上更加认真、刻苦了。因为他知道要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必须有一个比较好的文化课成绩。

另一方面,从孩子的不同个性出发,因材施教。青少年由于各自的差异,因而有各自的个性,具体表现在气质、能力等个性特征的不同,这就相应地要求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也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分对待,做到有针对性。

总之,家长一方面要全面关心孩子,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充分地发展;另一方面应当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Darling N,Steinberg L.Parenting Style as Content:An Integrative Modle [J].Develop Mental Paychogical,1993.

[2]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 张莉.当前家长教养观念错位现象原因探究[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4] 乐善耀.学习型家庭:和谐社会的基石[J].上海教育,2005(8).

[5] 吴声远.中考对学生学习成就归因的影响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0(7).

[6] 张璐斐,张琦光,施小菊.青春期父母教育方式的调整与亲子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

[7]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8] 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9] 周小娟.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9).

[10] 张军.父母教育方式对高中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4).

[11] 樊利海.浅谈家庭教育与幼儿成长[J].吕梁教育学院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