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言文画线句子翻译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言句子翻译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对于这种主观题目的解答,有人总结出翻译的三原则:信、达、雅;有人总结出翻译的基本方法:留、扩、增、删、换、调、补;有人提出翻译的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这些主张与做法无疑都是值得我们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加以重视。但是,也要注意到,我们在解答具体题目时,一般很难一一对号入座,然后再翻译。因此,在实际翻译的进程中,把握语境,灵活运用各种技巧,随文翻译,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先看《吕氏春秋・察传》中的两句话:
1. 吾穿井得一人。
2. 丁氏穿井得一人。
如果单看这两句话,它们只是主语“吾”和“丁氏”不同,后面部分似乎都可以作相同的翻译,挖井挖出了一个人。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话放到原文的具体语境中去理解,就会看出它们的意思截然不同。下面是其语境: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根据这段话的前后语境,我们可以看出,句1可以翻译为:“我挖井还需要一个人。”只有这样理解,才能和后边丁氏对别人的解释相呼应。句2可以翻译为:“丁氏挖井挖出一个(活)人。”只有这样翻译,国人才会议论这样的怪事,宋君才会派人向丁氏询问实情。在具体语境中,它们的意思就这样分别被明确下来。
在考试的文言翻译中,常常是从一段话中抽取几句话来,有的同学往往只看需要翻译的原句,而不愿意通读全段文字,这样可能偏离语境,很难准确、全面地表达出原句在全文中的意思。因此,同学们在具体翻译时切忌脱离语境,就句译句,而应做到通读全段(全篇),把握语境,随文疏解,这样才可以文从字顺。
《身无长物》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①“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②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卿多,故求耳。”对曰:“③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提示】
1.坐六尺簟:坐在六尺的席子上。
2.东:名词作状语,从东边。
3.可以:古今异义,可以拿。
4.去:离开。
5.所坐者:所字结构,所坐的竹席。
6.悉:了解。
【参考答案】
1.你从东边来,所以应该有这东西,可以拿一条给我。
2.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拿自己坐的那条竹席送给他。
3.您老人家不了解我,我做人身边没有多余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