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宝宝只愿意当第一,怎么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宝宝只愿意当第一,怎么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男子汉浩浩处处都要争第一的行为让妈咪很苦恼:跟小伙伴一起拍球,如果有人拍的比浩浩多,他就很不开心,不是跟妈妈撒气,就是发脾气不玩了;在幼儿园午睡后,如果浩浩不是最快一个起床,他就发脾气索性不起;唱歌时,老师如果没说他唱得很好听,晚上回家,浩浩就会气乎乎地扬言第二天不上幼儿园了……妈妈安慰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可能时时都能得第一。可浩浩根本不听劝,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泄气地说:“我不好,我很笨……”

绮丽的梦:

浩浩妈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和家人在浩浩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是给予的赞美和表扬太多了?如果宝宝稍有点进步,家长就迫不及待地大力赞扬,让“你真棒!”“你最棒!”这类字眼频繁地出现在宝宝的生活中,会导致宝宝的好胜心日益膨胀。如此,一旦宝宝进入了一个群体,发现有比自己在某些方面做的更棒的小朋友,内心自然就承受不了。

在宝宝的成长中,我们要学会淡定地看待宝宝的言行进步,不要过分大惊小怪。比起夸张地称赞,有时一个微笑和赞许的眼神或许更能给宝宝鼓舞。所以,要让宝宝学会正确地看待输赢,父母首先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来面对成功和失败。

佳佳宝宝:

我身边不少朋友为了哄宝宝开心,总习惯顺着宝宝的心意,专挑宝宝爱听的话来说,特别是爷爷奶奶更是经常将“我们家宝宝最好了”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慢慢地,宝宝听惯了这些话语,一旦到了家庭以外的环境,小伙伴或者其他大人没有顺着他的心意时,宝宝就可能发脾气不高兴。

带孩子时,咱也不能处处都随着宝宝的意,大人该坚持的原则要坚决执行,当宝宝的行为(比如对妈妈无理地大吵大闹,甚至说狠话)让父母感觉不开心的话,待宝宝平静后,父母要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宝宝,让宝宝学会尊重他人的情感。

小丸子:

我想说的是,争第一的心态是宝宝正常的心理需求,这种心态将驱使宝宝积极参与很多活动,不断学习、进步,因此,妈咪们对宝宝想争第一的正面心态要加以肯定哦。不过,在具体鼓励宝宝时,我会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将关注点放在宝宝努力的过程中而不是结果上。比如:女儿看到小区里的哥哥姐姐在拍球,她也兴致勃勃地跟着学了起来,可刚开始拍的不好,她会心急、泄气。我摸着女儿的小脑袋说:“妈妈很高兴看到你喜欢运动,刚开始拍不好很正常,咱们慢慢来,愿意参与已经很好了。”女儿听到我这样说,又开心起来,自信满满地模仿着哥哥姐姐的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当女儿尝试生活自理或者学习画画等技能时,我也持这种态度,在过程中给她鼓励,让她把关注点不要单纯放在结果上。

陶醉美景:

宝宝总想当第一的心态需要引导,但是浩浩妈也不必过于忧心忡忡。试想三四岁的孩子,谁在得了第一后不沾沾自喜?

去幼儿园接儿子时,经常能听到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告诉爸妈:“今天老师说我画的画最好了!”“今天早晨做操,老师说我动作最灵敏!”“今天我搭了个全班最高的城堡!”……从小开始,宝宝们都在竞争,谁能把秋千荡得最高,谁走平衡木走得更长,谁跑步最快等等,似乎每个活动在这么大的孩子眼中都是一较高下的比赛。或许竞争的本能正是宝宝成长的动力呢,家长可以加以引导,让宝宝慢慢学会应对比赛时的输赢,但没必要用成人的标准来对宝宝的竞争意识上纲上线。相信在父母的引导下,宝宝心智逐渐成熟后,他们自己能学会调整心态的。

淘乐乐:

以前不少中国家长都教育孩子要勇争第一,搞得孩子比较累,所以现在有些妈妈变得更宽容,不希望给孩子太多压力,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开心就好。于是,这些不想孩子太累的家长,看到孩子总想争第一时,心里就担心孩子因此变得不愉快。

可事实上,孩子或许在竞争中自得其乐呢。孩子的竞争跟大人世界的不同,看谁转的圈多,看谁能把地上的水贱得更高……在这些“竞争”游戏中,孩子收获的更多是快乐。曾经看过一项研究说:3岁左右的孩子竞争意识日益强大,不断地和他人参照、不断地更改“参照系数”、不断地用比较来评价别人和自己。但是这个年纪的竞争是本能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宝宝在竞争中受益匪浅:学会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面对压力,学会自信,学会应付失败和成功,学会自我展现等。

所以说,对孩子间的竞争也有个度的考量,事事竞争、时时竞争不值得提倡,但是处处阿Q不争也会压抑孩子的天性。

巴黎过客:

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享受“第一”带来的喜悦是人的天性,宝宝也是如此。我们不鼓励宝宝处处都要争第一,但是当竞争不可避免时,我们也没法回避,这时大人的疏导就很重要了。当宝宝在竞争中处于常胜将军而“沾沾自喜”时,父母就不要再过多强化他的胜利喜悦,可以较为平静地倾听宝宝的分享;当宝宝在某项游戏中经常败下阵来,渐渐变得不够自信时,父母一定要给他鼓励和疏导,帮助宝宝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你虽然手工做的不是太出色,但是你的积木搭得特别有创意。

不过,对于成败的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来消化,父母要有耐心,别期望疏导几次宝宝就该能理解和平静地看待。

小萌:

孩子之间的游戏和竞争,父母最好不要轻易插手,他们的本质依然是“玩”。

带孩子去小区玩,经常看到很多家长急着给孩子们“救火”,怕孩子间起冲突,怕有了输赢孩子不舒服,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输……其实,很多时候,是家长用成人世界的“成败”观点来看待孩子间的竞争,于是去帮忙“加油”或者干预,让孩子间的游戏变了味儿。不过,有些情况还是需要家长提前预防、及时干预的,比如:竞争时不能伤害彼此的身体,不能共同排斥一个弱小的孩子等等。还有,经常带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跟玩伴一起,他们慢慢就能体会自己不可能时时处处都是第一,也能学会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