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活血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12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活血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12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活血祛瘀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难治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西医治疗疗效不佳。笔者自2000年7月至2006年12月,采用中药活血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2例,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2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诊断标准均按1990年5月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制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执行。年龄22岁~48岁,平均37.6岁;病程半年至15年。有人工流产史者71例,有剖宫产手术史者22例,有放环史者47例。全部患者均有渐进性痛经,其中经期剧烈腹痛87例,一般性腹痛25例。原发性不孕11例,继发性不孕14例。月经不调者57例,痛31例,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者76例。盆腔检查扪及子宫增大56例,阴道穹隆后部、骶子宫韧带、子宫后壁或直肠子宫陷凹处有大小不等痛性结节97例。

2 治疗方法

采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处方:制大黄、枳实、桃仁、红花、三棱、水蛭、茯苓各10g,当归、赤芍、莪术、延胡索、鳖甲各15g,牡蛎30g,夏枯草20g。辨证加减:气滞血瘀者加大延胡索用量;血热血瘀者加蒲公英、败酱草;肾虚血瘀者加巴戟天、菟丝子;寒凝血瘀者加炮姜、炮附子。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经量太多时,暂停服药,共服1~3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112例患者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后,统计疗效,结果:21例临床治愈(痛经等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不孕症患者得以妊娠),占18.8%;41例显效(痛经等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等缩小1/3以上),占36.6%;39例有效(痛经等症状减轻,盆腔包块等无增大或略缩小),占34.8%;11例无效(痛经等症状无变化或恶化,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有加重趋势),占9.8%。显效率55.4%,总有效率为90.2%。

4 病案举例

何某某,女,28岁。已婚。2006年7月初诊。患者因人工流产术后经行腹痛进行性加重2年余。B超检查示:右侧巧克力囊肿37mm×36mm大小,内见密集细小光点。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因尚未生育,故要求中医保守治疗。刻诊:经行腹痛,痛甚时面色苍白,冷汗,经来量少,色黯有瘀块。舌质黯红、苔薄黄,脉弦略数。证属瘀血阻滞脉络,不通则痛。治当活血化瘀,养血通络。处方:制大黄、枳实、桃仁、红花、三棱、水蛭、茯苓、炮山甲、路路通各10g,当归、赤芍、莪术、延胡索、鳖甲、泽兰、王不留行各15g,熟地黄、牡蛎各30g,夏枯草20g。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连服2个月,诉经行腹痛明显减轻,经量增多。续守上方加减再服3个月,并嘱患者服药期间必须避孕。此后停服中药3个月,经行无腹痛,月经正常,后受孕,足月顺产。

5 体会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其它部位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该病一般见于育龄的妇女,发病率为10%左右,患此病后不孕的发病率为35%左右,20%的慢性盆腔病患者及40%~60%的痛经患者与此病有关。目前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手术,或采用直接、间接降低雌激素水平的方法,达到止痛及缩小病灶的目的。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根治性手术术后半数以上患者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激素治疗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痛经”、“症瘕”、“不孕”、“月经不调”等范畴。其病机为瘀血阻滞胞脉、子宫,冲任二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血瘀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故治疗当以活血化瘀、软坚化结为大法。临床上须根据不同兼症,分别施以疏肝理气、清热消症、温经散寒、补肾益气。在活血之时,还应注意通腑逐瘀,改善因腑气不通而影响下焦之气血运行状态。故方中用制大黄、枳实、当归、桃仁、红花、赤芍、三棱、莪术、延胡索、水蛭活血理气,通腑逐瘀;茯苓、牡蛎、鳖甲、夏枯草软坚化结。气滞血瘀甚者重用延胡索加强理气化瘀之力;湿热血瘀者加蒲公英、败酱草以清解湿热之毒;寒凝血瘀者加炮附子、炮姜可温经散寒;肾虚血瘀者加巴戟天、菟丝子则能补肾益气。

收稿日期 200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