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夏霖 上善若水 用心习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夏霖 上善若水 用心习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书法家的夏霖毫无时下某些所谓书法家的架子,接触过夏霖的人,都为他的平和真诚所打动。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夏霖便与两位哥哥一同有幸拜于一代宗师吴玉如门下学习国学、研习书法。夏霖至今记得从1965年初开始,吴先生每周两次到他家讲授书法及国学知识。在教授读书习字时,先生始终反复强调的是读书做人,而读书是为了做人,艺术是小道,做人才是大道。夏霖印象最深的就是先生经常把“读书做人”挂在嘴边,嘱咐他们做人就是要心中有大道,不能随波逐流,要诚信,有气节,有自己的独立精神。这些对当时年少的夏霖人生道路和从艺之路都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

其实,已过耳顺之年的夏霖在天津书法界名声并不很响亮。这与其工作生活经历有关。经过七年多的农村插队生活,回城参加工作几年后,夏霖便进入了市政府机关工作,并且仕途一度较为顺利。但性情耿介的他,看不惯某些人的形势主义,且耻于与那些人为伍,在仕途如日当午之际却逐渐地淡出了权力中心。在这期间,他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业余时间便全部用在了自己少年时期就钟爱的书法艺术上了,四十多年不间断学习习字和人生磨砺,使其日臻淡定,在学习先生书法精华;秀丽而不妖媚,苍健而不生硬,全面而不放荡,传统而不拘泥,且善于思考,秉承“砚海不涸”的原则,将思字于心置于首位,也正因如此,夏霖丰富的情感世界得以通过线条实现,其笔下千变万化的线条正是书法家内心世界的表露。

夏霖至今保留着吴玉如先生在黄色宫卷上写的一幅作品,字里行间表达了先生对后学的鼓励和殷切希望。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次,夏霖和往常一样按约好的时间去先生家学习,不巧老先生有事外出。临出门前,先生写下这幅字让家人转交他。尺幅上除了给夏霖写好要练习的字帖外,在后面特意给他写下了这样几句话:“若水(注:夏霖字若水)从学书用笔已得大意,习之不间,十年后当有可观。然书法艺事耳,黄帝子孙于中国土有五千年史,子孙不忘中国者才是中华好子弟也。”迂叜客津门写(老先生晚年自署迂叜)。每当谈起这些,夏霖总觉得愧对于先生对自己的殷殷教诲。然而,唯一聊以的是,“在众所周知的期间,尽管总理对当时的天津市革委会有过明确的指示,吴玉如的家不能动、但还是没能躲过劫难,所幸的是吴老及其二儿子吴同宾先生的部分手稿资料被我的两个哥哥藏在我家二楼的地板之下,拨乱反正之后,由我们完璧归赵。”

时至今日,每当聊起吴玉如先生,夏霖都表现出无限崇敬之情。他说,先生一生淡泊名利,谨身慎行。先生不仅在辞章、诗词、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而更受人崇敬的还有他那刚直不阿,一辈子不肯随波逐流的品格。对于我等后学,都是一生都取之不尽的富矿。夏霖希望自己在人生的晚年,心摹手追,在书法艺术,特别是在做人上不断有所进步,因此,他将自己的书屋称为三省堂,时常检查、督促提醒自己。如今,退休在家的夏霖淡泊明志,全身心地倾注于自己喜爱的书法艺术,力求如老先生所言“不矜才,不使气,像水一样踏踏实实盈科而后进,按照笔势自然流淌。用‘心’在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发挥作用,不断书写出具有个人印记的作品。”

谈到做人夏霖觉得,只求耕耘,不求回报,老天知否又何妨,“不为什么”可能是做人的更高境界。同时做人亦如大海一样,始终令其处于最低位,才能不择细流,兼收并蓄,容纳百川,把自己这个“人”做大。以告慰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