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酒酿之酿 第10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埠饭店里总有一道甜点――酒酿圆子,请客吃饭时若实在挑不出可意的点心,酒酿圆子基本上是众口可调的。南北客人多数都喜欢这种甜中带微酸的酒香滋味。配合了糯米小圆子,星星点点的桂花,味道轻盈香远,倘若刚刚吃了不少厚腻之物,恰好中和提炼;倘若一直清淡着的,层层淡淡皴染,甜香酒味倒是牵出铺陈的余韵了。
虽说北方也有吃酒酿的习惯,可是总觉得酒酿更合江南的风格。湿润的空气里飞出酸甜的气息,一点点酒意也赶来凑热闹,飘在老街旧巷里,是市井人生微醉偶耽的意思,好比袭上老墙根的青苔,天长日久的,是可以酿出一点意料之外的东西来的。如果撑一把油纸伞在雨巷里行的丁香姑娘能适时地走进一扇黑漆木门,吃上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酒酿小圆子,大概不会那么徘徊凄苦了。当然,这实在是吾等江南人的想象了。酒酿现在还是吃着,但江南的城市高楼自然是不会俯身绾住哪怕一丝丝酒酿的香气。
喜欢酒酿的滋味,秋冬总不间断地买上一罐,当然在超市里,也非陶罐所装,所谓小钵头酒酿那般精致,不过是简易塑料盒子,亦有玻璃广口瓶,味道每次并不太一致,厂家统一生产的不免粗疏,差强人意罢了。酒酿的味道还是在的,有时吃到相对醇厚清正的,那是要暗谢厂家的质量管理有效了。总之我并不十分挑剔,早晨滚上一个鸡蛋,或者添些年糕,吃出一身汗意,这样的时候就是当下欣悦。
酒酿以前是自家酿制的,商店里少能买到,能买到的是小小一方酒曲,酒酿的前生。当然,还有糯米。糯米洗净蒸熟,半温半凉的温度。经验丰富的外婆不必以手试温,鼻子一嗅就能体贴冷暖了。这种姿势正是手艺的丰盈和自信,少年的我喜欢这样的姿势。家里汤团馄饨的馅料一般是我调制的,酱油、盐、食油、味精的比例,咸淡的味道,就以嗅觉来最后定夺,屡试不爽,手艺的就在这定乾坤的俯首轻嗅之中了。都是从外婆那里学来的,她做所有的东西似乎都在一个个手势中轻易而就。只是酒酿的发酵显然也是外婆不敢掉以轻心的,因为这个过程充满着未确定性,糯米一层层铺在陶罐里,酒曲也随之层层渗透,中间的那个孔洞在几天的等待中会被汁水充满,这时候陶罐闷上了盖子,小棉被紧紧包裹了它,被外婆藏在小房间木床底下。那里有民国时代的木脚盆、木茶壶筒等,里面装着外婆随时积攒下来的宝贝:自家晒的香菇、红枣、木耳、金针菇、方糖,偶尔会有一小包黑枣,总会在恰当的时候现身餐桌,日积月累是老辈人细水长流的生活习惯。细水长流的,日子是可以一天一天地过下去的,孩子也一天天长大了,但是外婆却在成年后的我们蓦然回首中,老了。
酿酒酿的日子一般在秋冬,但温度也影响了酒酿的发酵,于是等待酒酿酿成的二三天里,外婆好像有些紧张,到了第二天,她一定要去翻看一下,下蹲,俯身,手伸进黑黢黢的床底,缓缓地抱出陶罐,打开小棉被。粗陶的釉色在突然的光线下泛出幽光,盖子打开,甜香不可遮挡地冒出来,中间的小孔湿濡濡的,浸满汁水,米粒匀细,不空不生,整个陶罐内匀现清白润醇和薄薄酒意。外婆让我们等一等,好使酒酿完美出炉,仿若其手艺之完美出演。酒酿圆子、酒酿年糕、酒酿水蛋,当然,酒酿水蛋是留在过年的;还有酒酿蒸鱼,香醇清朗若江南的秋――有次跟外婆走亲戚,亲戚在大灶头上热气腾腾地做了酒酿蒸鱼,未掀锅盖,酒香鱼香,缠绕其上,未至上桌,已酿醇一室。在外婆的酒酿开始酒酿之旅前,我们早已深挖一勺,享受了一大调羹单纯完全的酒酿了。没有这样的开始,漂浮在汤碗里的星点式酒酿,如何能成全我们等待的心情在饱满瞬间的释放呢?
自制酒酿,自烘点心,乃当下“乐活”“慢生活”所推崇,很时尚似的,在物质乏缺的年代里实为本分,过日子应该有的事情。不过,比起米饭来,酒酿点心也算小小奢侈品,所以每次外婆制作时,总小心谨慎,完美呈现,倘若分寸掌握不佳,酿不成酒香,反是酸气了,那个时代若如此,小小食物或许会掀起家庭风暴的。
一年年过着,回头看看,生活也在慢慢发酵。希望也能酿出酒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