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秋里的那一抹亮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秋里的那一抹亮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初三化学课堂容易枯燥乏味,只有通过每课的一到两个亮点才能使课堂教学熠熠生辉。

关键词:化学课堂; 亮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03-001

如果一堂课没有“亮色”, 课堂气氛就显得沉闷、枯燥乏味。其实,我们只要在课堂上抓住学生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就能使一堂课犹如初秋里的那一抹亮色增添光彩。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的确,如果学习的个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保持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种快乐。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增添“亮色”的关键。

一、精心设计课堂引入开启一课的“亮色”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引入相当重要,好的开端可以吸引学生眼球,迅速组织课堂教学。如一位老师在讲氢气性质和制法时,介绍今天开始学习氢气制法,并将事先填充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红色绸带,上写:我是氢气,祝大家成功。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如,在讲物质的微粒性时,我给大家讲了个阿凡提故事:一天,巴依老爷煮鸡汤,阿凡提从门前过,说好香啊。巴依说你给钱。为何?因为这香味是鸡的一部分。阿凡提摇了摇钱袋说,你听到了什么?钱响。好,这也是钱的一部分。故事一停,学生议论开来,最后,我与同学们根据物质的微粒性分析谁的理由正确。这样,使得课堂活色生香,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而变得形象、有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得化学课堂教学时不时绽放“亮色”

创设问题情境应从教学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适当方法和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开放性。

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来创设学习情境。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阿尔卑斯山“死狗洞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死狗的原因: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吗?不能供呼吸吗?再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

三、语言生动风趣,给学生送来“亮色”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诙谐,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传授知识。上课时有声有色,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比如讲氢气还原氧化铜必须先通氢气,再加热,反应结束先停止加热,然后停止通氢气。我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是: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大家上学可不能学酒精灯啊!”学生听后,明白过来时,都会心地笑了。这一笑,记住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有关注意事项,达到上课预期效果。又如:“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得失不改变元素种类”,这两句话可以比喻为“人穿衣服漂亮与否与最外层的衣服关系密切”、“人换了最外层的衣服人不会变”。学生听了,顿时明白了。这样在教学中利用生动恰当的语言,就把枯燥的理论转化得直观有趣,学生容易接受。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四、通过趣味新奇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思索的欲望的“亮色”

例如:讲燃烧的条件时,让学生都动手,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点燃一支烛芯稍高于水面的蜡烛,发现蜡烛燃烧至水面时并不熄灭,继续燃烧,学生急切等待蜡烛什么时候才会熄灭,为什么熄灭?是否是水淹灭的?再请一个学生向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白磷处慢慢通入氧气,惊奇地发现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了,然后教师做一个烧不坏的纸锅实验,这样就会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五、拓展课堂资源,激活化学学习,把“亮色”带到课外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介绍一些化学家的故事、有趣的化学现象,这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讲到一些物质,可以联系生活,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解食盐时,可以介绍生活一些用途:如清早起来喝一杯淡盐开水,可以治大便不通;用盐水洗头可以减少头发脱落;茄子根加点盐煮水洗脚,可以治脚气病;皮肤被热水烫着了,用盐水洗一下可以减少痛苦;讲演、作报告、唱歌前喝点淡盐水,可以避免喉干嗓哑;洗衣服时加点盐,能有效防止褪色;把胡萝卜榨成糊状,拌上盐,可以擦掉衣服上的血渍;炸东西时,在油里放点盐,油不会溅。课堂一片寂静,学生的思维已紧紧跟随教师,学习效果和兴趣不言而喻。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吃透大纲,领会教材,研究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使我们平时授课效果有质的提高,化“平凡”为“非凡”;能使我们的化学课堂不再“黯然失色”,而是“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