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干巴菌研究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干巴菌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前,对干巴菌人工栽培及促繁的资料不多, 且多集中在人工促繁、营养成份分析、菌丝培养、活性成份研究等方面,本文就目前在人工促繁、营养成份分析、菌丝培养、成份活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干巴菌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lephora ganbajun Zang

Ning Bin

【Abstract】

Recently, The research of Thelephora ganbajun Mu Zang is focus on Artificial propagation promoting,mycelial growth,nutrient component, Mycelium Culture,Research of active constituents and so on,In this review, recent proceedings on the artificial,propagation promoting,mycelial growth,nutrient component,Mycelium Culture,Analysis of active constituents of Thelephora ganbajun Mu Zang will be presented.

【Keywords】Thelephora ganbajun Mu Zang

干巴菌(The lephora ganbajun Zang)为革菌属, 是具有特殊香气与口味的云南重要名贵的商品真菌。 干巴菌作为一种共生真菌,目前尚不能进行人工栽培, 由于对野生资源的掠夺性开发, 野生干巴菌正面临着很大压力, 对干巴菌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就干巴菌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活性成分研究

Guo等[1]从49个干巴菌中分离得到的酚类和多糖类物质具有抗氧化能力。李丽娟等[2]分别用干巴菌的水溶液及脂溶液给小鼠灌胃发现,干巴菌脂溶组TNFα的浓度的均数小于对应混合组和对照组,可能与抑制正常小鼠分泌TNFα有关。陈亚萍等[3]发现干巴菌的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活性比芦丁抗氧化活性强。

2.营养成分研究

干巴菌主要生长于亚热带松林或针阔混交林中,是一种狭域性分布的可食高等真菌,干巴菌具有独特、浓郁的鲜香味,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矿质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干巴菌含有17种氨基酸,含有所以人体所需要的8中氨基酸,1863rag/100g[4]。吕瑜平等[5]发现干巴菌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亚油酸甲酯、棕榈酸、1,1-二乙氧基乙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八碳烯酰胺、苯乙酸等.其中亚油酸甲酯的含量最高。王茜茜等发现干巴菌中含有:苯乙醛、天然壬醛、癸醛、3-辛酮、3-辛醇、1-辛烯-3-醇,其中1-辛烯-3-醇、3-辛酮、3-辛醇是构成干巴菌香气的重要物质[6]。

3.菌丝培养

菌丝是真菌与共生植物的活根系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是真菌生活史中的一个关键结构。菌丝是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营养交换的桥梁,真通过菌丝从宿主植物获取碳水化合物以及其它生长激素,反过来真菌帮助宿主植物吸收和转运矿物质。坚[7]等发现以松针、草糠、麦粒和麸皮为主料、添加营养元素进行多组配比,再接种干巴菌菌种培养,发现以松针麦粒培养基为二级培养基,松针麸皮培养基为菌包培养基,并得出pH5.8、料:水比为1∶1.5最适于干巴菌菌丝生长。

4.人工促繁

赵永昌等发现在干巴菌菌塘周围挖掘小塘能明显增加珍稀野生菌干巴菌菌塘的数量和产量[8]。

屈春霞等[9]采取封育、移植、刀割法等干巴菌人工增产技术,明显提高野生干巴菌的产量,使林地产生3000-9000元/hm2的经济收益。周志美[10]等采取封山育菌措施,发现在土层厚度小于50cm的半阳坡、覆盖物厚度为2cm~4cm、林分郁闭度为0.6的环境条件下,最适宜野生干巴菌的生长发育,获得的产量最高。施用清沼液并采用刀割的采收方式,每年可采收野生干巴菌达6次,年平均产量达到20.3kg·亩-1,年平均产值达到3248元。

5.保藏方法

干巴菌保藏方法很多,工业上主要有四种:速冻、腌渍、干制、油炸。速冻的野生菌口感最接近新鲜时候的野生菌,口感略差。但是不是经常接触的人,感觉不出来,所以速冻的野生菌是最多的。桂明英[11]等发现干巴菌的冻藏温度在-18℃以下为适宜。

干巴菌作为一种稀有的野生真菌,随着对干巴菌研究的深入,将会为以后野生菌的扩大化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野生干巴菌的人工栽培将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Guo YJ, et al.Antioxidant capacities, phenolic compounds and polysaccharide contents of 49 edible macro-fungi[J].Food Funct, 2012 Nov;3(11):1195-205.

[2] 李丽娟等.干巴菌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 33(6):40-43.

[3] 陈亚萍等.干巴菌抗氧化活性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 33(1) .

[4] 吴少雄等.云南野生食用干巴菌的营养成分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5, 32(11) :1548-2549.

[5] 吕瑜平等.云南干巴菌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 13(1) :39-41.

[6] 王茜茜等.静态顶空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测定云南野生干巴菌香气成分比较[J].食品工业科技,2011, (11) 174-176.

[7] 坚等.干巴菌半人工栽培培养基的试验研究和培养条件探索[J].中国食用菌,2006, 25(1) :33-35.

[8] 赵永昌等.掘塘技术对干巴菌菌塘数量和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5, 18(6) :829-892.

[9] 屈春霞等.昌宁县野生干巴菌人工增产技术[J].林业调查规划,2010, 35(5):53-56.

[10] 周志美等.野生干巴菌人工促繁与保育技术措施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0, 29(2) :17-18.

[11] 桂明英等.野生食用菌最佳冻结与贮藏温度的筛选[J].保鲜与加工,2004, 4(3)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