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学生的时候,偶然听到老师讲古代的一位音乐家唱歌,歌唱完了,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我这人缺乏对音乐的感受,总认为老师的话有点玄。后来学唐诗,读到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句子时,仿佛感到诗人的心已随朋友的帆和马一同远去了,慢慢体会到诗虽然画上了句号,但意思远没有说完,这才找到老师所言"余音袅袅"的感觉。一时觉得那种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结尾是多么妙不可言啊。再后来就成了语文老师,自然要教学生如何作文,作文如何结尾,于是留心研读了不少佳作的结尾,才发现文章的结尾如同开头一样,是因文而异的,不能强求一律,完美的结尾远不止一种形式。

一、意尽言止的结尾

事情叙述完整了,文章就到此结束,结尾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当止则止。比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作者叙述了与老师交往的七件小事之后,就这样结尾: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与蔡老师的交往结束了,文章也自然而然地结束。简洁地交代了与老师分别的原因,流露出对老师的依恋之情,突出了中心,这个结尾朴素简练。

《最后一课》的结尾同上例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你看,最后一节课下课了,文章也戛然而止,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爱国者形象也树立起来了,在结尾处不多加一个字,真可谓惜墨如金。假若作者在下课之后多写那么一两句,就有画蛇添足之嫌了。

我们平时作文,也常常是事写完了,文章也结束了,但老师仍觉得文章像是缺了一点什么,原因多半不在结尾,而在于中间段落不够充实,文章的中心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可见,一定要充实中间部分,使文章主题在写人记事状物的过程中饱满地呈现出来,才能做到结尾处的从容收束。

二、卒章显志的结尾

古人写文章,讲究卒章显志,意即在文章收尾时显现作者的立意。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用了大部分篇幅描写莲生长的环境、端庄的姿态,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呢?这要读到文章结尾的几句才明白: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原来作者是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批评追名逐利的庸俗世风。卒章显志的写法在这里用得特别恰当,否则读者还会认为周敦颐是在介绍莲的有关知识呢。

受古人的影响,卒章显志的写法今人也经常采用。例如朱自清的《冬天》,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发生在冬天的三件事:小时候父亲在冬天用洋炉子煮豆腐给三兄弟御寒,后来在杭州,冬天的时候与两个挚友夜游西湖,再后来是在偏僻的台州教书,妻儿伴着自己度过一个孤寂冷清的冬天。通篇洋溢着亲情和友情,所以作者这样结尾: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这个结尾恰切,简洁,把对朋友和亲人的爱,用"温暖"一词概括完了,真是质朴而又完美。

看别人的文章结尾,水到渠成自然极了,可是我们一动笔,却不是那回事,原因在哪儿呢?这主要因为我们对所写的内容还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把握住材料的内涵,在结尾时往往下笔不得要领,偏离中心,所以卒章显志一定要明确文章中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否则章是卒了,志却显不出来。

三、升华主题的结尾

所谓升华主题,就是通过结尾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刻,境界更加高远,如大家都能朗朗上口的《故乡》的结尾:

我在蒙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话前半部分似乎是重现了少年闰土所描述的海边瓜地美丽的夜景,但其中隐去了少年英雄的形象,可见这不是简单的重现,而是寄托了作者对朦胧的美好未来的憧憬。后半部分表达了自己的感想,直抒为实现美好未来而开辟道路的坚定决心。这个结尾一洗《故乡》中浓重的破败凄凉之感,洋溢着对新生活追求的信心和勇气,对读者产生了莫大的激励作用。这就是结尾对主题思想的升华。

受此启发,一个学生在写作《百合花》一文时,就有意识地借鉴了这种方法。他在开头写道:窗台上有株盛开的百合花,花瓣洁白如玉。然后追忆了自己的小学老师为山村孩子奉献出短暂一生的动人事迹,在结尾处小作者写道:

回家的时候,我从山上带回了一束百合花,花瓣洁白如玉。

表面看来,是交代窗台上百合花的来历,然而仔细品味全文,就会发现结尾重现洁白的百合花,是象征老师质朴、纯洁的崇高精神,使得习作的境界高远。如果小作者这样结尾:"老师的精神是多么的高尚啊,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也未尝不可,但文章就陷入平庸之中,境界全无。

四、余味无穷的结尾

最受人们称道的是本文开头提到的耐人寻味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让人读后掩卷遐思,念念不忘,而且令人常读常新。散文《散步》就是如此,文章描写了一家四口在早春季节到郊外散步的温馨场景,然后作者在结尾时感慨道: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作者强调母亲儿子都不算重,但为什么又说到背上背负着整个世界呢?我理解这是作者发出的一种生命的感慨:人到中年,承上启下,肩上的责任重大。大家从中也可能品出另外的滋味吧。

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同学习作的结尾也写得意味深长,比如《幸福不是逃兵》一文,首先引用别人的看法:幸福是一名逃兵,平常很难找到他。然后记叙了帮母亲从田里挑红薯回家这么一件平凡的小事,得到母亲一个满意的微笑,自己真切地感到了幸福,于是小作者认识到:

其实,幸福并不是一名逃兵,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不善于发现他而已。

结尾简洁富有哲理,让读者体会到,只要用心去感受幸福,幸福就会悄然而至,因为幸福的种子就埋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只要用爱心去浇灌他,他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韵味悠长的结尾除了妙手偶得之外,绝大部分都是作者对生活有了独特的感悟后,再加以精心提炼形成的结晶。

这里谈到了四种结尾,并不是说只有这四种结尾才是最好的,尤其不要把它变成固定的模式,生搬硬套。不过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好的结尾的一些共同的规律:一是自然收束,二是突出中心,三是语言凝炼,四是令人回味。如果我们用这些标准来斟酌文章的结尾,就可以避免或草草了事,或画蛇添足,或偏离主题等结尾时常见的毛病,就能动脑子写出独具一格的结尾,从而给一篇篇佳作画上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