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型式丁坝推移质输沙率沿程变化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型式丁坝推移质输沙率沿程变化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丁坝是航道整治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建筑物。在河道中水流受到丁坝的阻碍,紊动特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推移质输沙率也随之改变,本文通过试验数据分析,研究不同坝体型式丁坝推移质输沙率沿程变化规律。

【关键词】丁坝 推移质 输沙率 沿程变化

一、概述

在航道整治和维护的过程中,丁坝是一种最常用的整治建筑物,但是丁坝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坝体结构的影响,使水流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丁坝周围河床的冲刷,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大多从冲刷形式和冲刷坑变化的角度进行研究,对于受到不同型式丁坝影响后泥沙沿程的变化规律研究较少,为了能够准确的把握河床泥沙的变化规律,进行推移质输沙率沿程变化分析显得很有必要。

二、推移质输沙率计算公式的选择

山区推移质输沙率计算公式是山区河流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航道工程应用的主要依据。长江上游河流泥沙运动复杂,目前推移质输沙率公式较多,但公认的精度较高的输沙率公式还未在国内得到推广。通过分析发现,国外的实测分析资料一般都来自中小河流,利用这些分析资料得出的推移质输沙计算公式,对于大江大河来说,计算精度就得不到保证。

适合我国河流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有很多,经过对比检验,得出Engelund-Hansen公式精度相对最高。因此在众多计算推移质输沙率计算公式中,选择出Engelund-Hansen公式来计算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形式为:

(1)

式中:u为断面平均流速;d50为中值粒径;τ0为床面平均水流切应力;γs为泥沙重度; γ为水体重度; g为重力加速度。

三、推移质输沙率沿程变化分析

在河道中设置不同型式的丁坝,选取工况M4和工况M5作对比研究,根据公式(1)进行计算,得出所选相应断面的推移质泥沙输沙率,根据计算数据绘出沿程变化图,最后进行对比分析。

表1 冲刷试验工况组合

推移质在床面层中以滚动、滑动及跳跃的形式运动。在局部冲刷初期,水流冲刷坝头附近床面,并往下游挟运泥沙形成淤积。随着坝头冲刷量逐渐增加,坝下游的淤积体也逐渐下延变宽,相应回流区也随之变小,如各工况地形图所示。坝头上游水流行进至丁坝时,在坝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直接绕过坝头,另外一部分在坝前受阻变为螺旋水流冲刷床面,并直接绕过坝脚向下游扩散,二者的综合作用导致坝头部位的冲刷。一定的水流、泥沙条件下,水流只能输送一定数量的推移质。如果河流上游推移质来沙量超过本河段的输沙率就会发生淤积,反之则会冲刷。

图1 工况M4最终冲刷地形图

图2 工况M4推移质输沙率沿程分布图

从工况M4推移质输沙率沿程分布图(图2)可以看出,在丁坝上游(横坐标数值为正值)推移质输沙率的平均值为0.2kg/(s.m),只相当于坝头过水断面(横坐标数值为0值)推移质输沙率值的1/6,即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水断面的推移质数量只有坝头过水断面的1/6。坝头过水断面(横坐标数值为0值)位置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个位置,由于丁坝束窄过水断面,来水流速增大,而且受丁坝的影响,河道流水产生了涡漩,紊动能增大,推移质泥沙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原来的床沙部分转化成推移质,随水流移动,加大了这一点的推移质输沙率。结合工况M4的地形图可以看出,输沙率陡增位置也正是冲刷坑的起冲点。即此时河床的床沙开始启动,随水流开始向下游移动,这种状态的出现与之前分析的坝后冲刷机理相吻合。

图2还显示出,转折点之后,推移质输沙率整体有减小趋势,原因是来水经过丁坝所在过水断面之后,水流的过水断面变宽,流速减小,推移质中较粗的部分转化成床沙,而且此时紊动强度也在减弱,推移质中的部分粗砂动力减小,最终停止运动。对比地形图来看,在相应的位置确实有淤积,这说明推移质输沙率沿程分布情况与所测地形图基本吻合,而且也符合相应的冲刷机理。

从工况M5推移质输沙率沿程分布可以看出,其大概走势与工况M4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在工况M5推移质输沙率沿程分布图中出现了两次大的波动:一次在丁坝所在的过水断面上,另一次是在坝后,第一次说明在来水水流过坝时,由于水流流速增大,使床沙中粗砂起动转化成了推移质,第二次则是由于水流过坝后出现卡门涡,紊动强度增大,此时输沙率的峰值高于第一个峰值。

四、结论

(1)由于丁坝对水流的扰动,使水流紊动特性增强,导致丁坝冲刷坑的起冲点位置输沙率陡增,从这个点开始河床的床沙开始启动,随水流开始向下游移动。

(2)在丁坝转折点之后,推移质输沙率整体有减小趋势,此时粗砂回归于河床,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采用粗砂护底,保证河床不被冲刷。

(3)对比二种工况,可以发现圆弧断面坝体优于梯形断面坝体,建议在实际工程中优先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