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凄迷灯火更宜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凄迷灯火更宜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老舍一辈子喜欢齐白石的作品。

早在1933年,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那时他才34岁,曾求在北平的许地山先生向老人求过一张《雏鸡图》,是一张精品,也是老人的代表作。

1943年秋天,老舍夫人胡絜青先生带着三个孩子逃出沦陷的北平,把《雏鸡图》和白石老人为答谢她给孩子们补课绘赠的《蝦蠏图》一并带到了重庆北培。

哪知,却立刻引来一堆谣言,说老舍先生有一箱子齐白石,发了横财。《新华日报》出面打抱不平。老舍先生自己不慌不忙,写了一篇《假如我有一箱子齐白石》的小文,借机把那些在大后方发国难财的家伙挖苦了一顿。

1949年以后,老舍先生和白石老人在北京见面,他们的艺术交往逐步走向了高潮,奇迹般地成就了齐白石晚年一批好作品的问世,留下了可称作千古传奇的趣闻。

可以和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处于并列地位的是《凄迷灯火更宜秋》,它们仿佛是一对孪生姐妹,不论从出世,还是在艺术地位上,都相仿。

在老舍先生给齐老人出题的第二组诗句里,从顺序上,“凄迷灯火更宜秋”排在第三位,诗作者叫赵秋谷。

赵秋谷这个名字起得很漂亮,“秋谷”一下子就能给人带来许多遐想。其诗句“凄迷灯火更宜秋”里也有个关键词“秋”字。这个巧合偏偏很有份量,仿佛揭示赵秋谷这个人是专为秋而生的。其实他是山东益都人,诞生在一个叫秋谷的地方,是康熙晚期的进士,做过翰林,是曹寅、洪升的好友,但好景不长,他成了“长生殿事件”的受害者,被革职,是一位长期受压抑的诗人,常常借歌筳红粉抒发自己的忧郁之情,是清早期的著名诗人。他和王漁洋等人都是老舍先生特别喜欢的清代诗家。老舍先生在给齐老人求画的信中,特别点道,这些诗句的基调是“冷隽”。

老舍先生在求画信中也为这幅画构思了构图:

“一灯斜吹,上飘一黄叶,有秋意矣。”

白石老人按照这个构思出色地完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长长的立幅,上方偏左,两笔重墨勾了一扇窗,窗下窗右全是白的,不着一墨一色,意味着那是白墙,窗内台上摆着一盏油灯,灯是土的、古的、点灯草芯的那种,红红的小火苗被窗外的微风斜斜地吹歪,灯的上方有一柄秋天的落叶被风吹进屋来,秋叶呈朱红色,是类似桐树叶子。整幅画面就这么简单。

白石老人在《凄迷灯火更宜秋》的题款别提到“冷隽”二字,他的题字是:

“凄迷灯火更宜秋 赵秋谷句 老舍兄台爱此情调冷隽之作 倩白石画 亦喜为之 辛卯白石九十一矣 同客京华”。

这段短语,有四层意思:第一,赵秋谷的诗句的基调是冷隽;第二,老舍先生喜欢冷隽风格;第三,白石老人自己也喜欢画冷隽情调的画;第四,舒、齐二人有同好,对了口味,这个口味就是冷隽。

妙就妙在白石老人完成的构图,是一种完完全全和西洋画截然不同的构图,这就是中国画,大量留白,留给观者巨大的想像空间;而这一幅偏偏把这个特点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因为留白处占画面三分之二以上。

白石老人创造了中国画意境美的一个典型。

他在窗的右侧,由上到下,题了一行字,占满了画幅的最右侧的边线。然后在左侧,也靠着左边线,在窗的下方,钤了三方印章,印有方有长方,印的尺寸由中到大,彼此有相当距离,占满了左边线。右是字,左是印,两边匀称了,字和印的中间完全是空白的,整体看来,却真美。

如此大胆,极为少见。

不能不钦佩齐老人的胆略,他有一个天才的永远出奇制胜的艺术大脑,他绝对是永葆青春勇于探索的高手,堪称奇才。《凄迷灯火更宜秋》是最好的证明。

这幅画也成了齐白石老人晚年的代表作,同样是原创,是精品、绝品、孤品,以构图绝奇而闻名天下。

(作者为作家、曾担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