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由简单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到对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缺失是与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企业经营环境和政府与企业关系中定位相联系。只有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才能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人、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 社会责任 利益 实现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47-02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企业所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在经历着前所未有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由于企业现有生产方式而带来的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进而导致对环境破坏,以及消费者和企业员工等不同社会主体在权益和健康所受到的损害。当人们物质需求得到更高满足时,人们更加重视精神财富的需求,需要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生存与发展。通过对现存发展方式反思,人们主张企业不仅要把满足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而且要把发展人的需求作为落脚点,从而实现人、社会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履行和实现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演化

人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是一个渐进性过程,而这一过程伴随着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断得到加深和拓展,同时又以人们需求状态为前提。在经济社会发展初期,由于物质财富匮乏,对于消费者而言,获取可以维持其生存的物质产品,是消费者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对于生产者而言,生产并提供可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物质产品,是其存在的基本前提。所以,在新古典企业理论阶段,理论研究者把企业假设为一个给定的生产技术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系统,这一时期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是企业在特定生产技术内,能有效使用劳动力、资本等经济资源,为社会提供需要的产品。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不断追求最大化产量,以满足社会公众对物质产品的需求。正如弗里德曼于1962年指出那样,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增加企业的经济利润。然而,这种社会责任是企业对社会履行的较低层次责任。与后来卡罗尔认为的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相去甚远,或者说企业仅履行了其经济责任。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使人们更加深入、理性认识企业。现代主流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合约系统,作为非人力资本投资者即股东,是企业财产的唯一“剩余索取者”,承担着对企业投资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并使其利益最大化也就成为企业社会责任。

现代主流企业理论对“股东利益至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再一次被利益相关者理论所打破,与传统的股东至上的企业理论主要区别在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如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社区居民,以及媒体和环境。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同时也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用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的话说利益相关者就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主体,企业所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不同,范围不一,企业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对此,卡罗尔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CSP)理论,他从三个维度来刻画企业社会责任。第一个维度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类别,包括企业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第二个维度是企业和利益相关者所涉及的社会主题,包括消费者权利、环境保护、股东权益、产品安全、职业安全等。第三个维度是企业对社会诉求所作出的反应,是反应性的、防御性的、适应性的和主动回应四种模式。因此,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和海因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司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促进了实践发展,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从早期以单纯经济指标来判断企业社会责任,到用企业社会指标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

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是随着社会经济变迁而演进,企业社会责任由早期满足大众物质需求所承担的基本经济责任,扩大到保护利益相关者安全与权益,遵守法律、法规与商业道德,公平参与社会竞争,消除种族、性别歧视,为劳动者提供公平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关心弱势群体等较高层次的法律、道德伦理和慈善事业责任;从仅关心企业自身投入产出,到关注社区发展、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变给人们带来变化,并做出积极主动回应;从企业短期行为到长期的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从被动地对人的单一物质满足到社会对企业的自发的期望。

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原因分析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呼吁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意愿更加强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现实中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产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伤害时有发生,偷排废水、废气和废渣现象屡禁不止,损害员工健康与权益事件屡屡见诸于传媒,编造虚假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更是司空见惯,这些都佐证了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1.企业经营理念滞后,社会责任意识缺失。企业行为是由企业价值观决定和支配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长期经营积淀下来的用于指导企业的行为指南,或者说是企业价值取向。尽管企业价值涵盖着丰富内容,但它最终指导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处理与不同利益主体和集团关系。反映在企业经营理念上是以“利己”为目的或是通过“利他”达到“利己”,从而实现“利他”与“利己”相互融合。以“利己”主义为目标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把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转嫁给其他经济主体或推向社会,寻求着社会责任的外部性。通过把“利他”与“利己”相互融合的企业追求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从而把社会责任内在化。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也正经历由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顾客利益最大化阶段,到以股东利益为中心的股东利益最大化阶段,上升到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逐步向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过渡。但是,企业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被许多企业所认知或认同,2007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69.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有40.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顾及的事。也有不少企业经营者将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这些都说明企业对社会责任缺乏认识,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认识较为肤浅,存在着认识上缺位、错位。

2.社会信任不高,经营环境弱化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经营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经营环境影响着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良好经营环境可减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性,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使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上处于良性互动机制。2007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导致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除企业经营困难、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不高之外,与企业经营环境有关依次为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社会相关部门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恶性竞争、主管部门中存在腐败、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教育培训不够、对违法违规企业惩罚不够、同业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影响、监管部门监督不力、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等,其中48.8%企业认为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29.4%企业认为社会相关部门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当今社会,公众与社会对企业污染环境、不正当竞争、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拖欠员工工资与不顾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等问题都极其关注,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和社会焦点,而这些也都是企业在不良经营环境下不履行社会责任的结果。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虽然国家已建立起法律框架与体系,但针对出现的新情况要加快立法,及时对有关法律进行修改与完善,同时加强执法检查力度,防止执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

3.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对企业监管失范。随着财税体制改革和地方政府社会经济事务功能范围不断扩大,为了取得与社会经济事务功能范围相匹配财力保障与支撑,地方政府追求本地区经济增长,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内在动机。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竞赛机制,成为地方发展经济的外在压力,同时地方经济发展也成为考核官员的重要指标。这使得对地方政府而言发展经济是刚性约束,社会利益约束相对较软。于是招商引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成为地方政府不约而同的选择,由于地区之间区位不同,经济基础存在差异,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在竞相发展过程中,那些区位优越和基础设施较好地区在使用资本上要远远优于欠发达地区。在短短三十年时间里,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外部化,已使地方政府付出了可观社会成本,这使得它们更加选择优质技术资本,而次优技术资本也是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宠儿。为了争夺稀缺资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投资合法权益替代为保护投资利益,保护投资者利益也就等同保护经济增长,在这一逻辑演绎背后,地方政府与企业都追求着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天然的利益联系。如果企业出现污染环境、损害企业员工利益、毁坏社区居民利益等,某些地方政府都给予极大包容。如果政府部门强化监管力度,企业就以撤资转厂相要挟。为了地方经济发展,只能放松对企业监管,结果政府职能部门监督最终只能形同虚设。

三、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

1.加强教育引导,转变企业观念和行为。目前,我国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存在偏差与误区,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简单等同于企业捐赠;或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是大企业的事情,与小企业无关;或是从短期利益上看,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导致利润水平降低,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等诸如此类思想和观点。因此,要从企业战略出发,教育和引导企业在发展中协调和处理好诸多关系,使企业认识到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存的物质基础,但从长期看,社会利益和利益相关者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教育和引导企业要切实制定企业公共政策,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与行为,实现企业与社会双赢。

2.优化经营环境,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政府具有维持社会经济秩序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基本职责,运行有序的社会经济秩序有利于经济主体进行公平竞争和公开交易,使社会成员之间更加诚实守信,提升整个社会信任水平,强化企业社会责任,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为竞争主体提供制度保障;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损害公共利益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违规成本。加大社会公众诚信宣传教育,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加强合作,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合作可以是区域合作、地区之间合作,也可以是企业之间合作,合作根本目的是实现双赢乃至多赢。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倾斜、产业指导和教育培训,减少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的成本。要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征与区位优势,促进地区交流与合作,制订不同的区域规划,按区域特征进行分工与合作,使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避免为了地区利益与发展,争夺投资项目,形成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强化地区保护主义。既造成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加大了部分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时与地方政府讨价还价的砝码,增加了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执法力度与执法成本。要制定产业政策,辅之以财政、金融和土地政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减少环境污染,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要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行指导、辅导,使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改变对政府官员传统考核模式,构建社会经济综合指标体系,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阿奇B・卡罗尔,安K・巴克霍尔茨.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杨瑞龙.当代主流企业理论与企业管理[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4.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2007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07(6)

5.杨晓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运动与实践――基于历史演进视角的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6)

6.彭德琳.企业社会责任规避与地方政府社会安排[J].学术界,2007(5)

7.李碧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状、根源、对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的解读[J].企业经济,2006(6)

8.杜小伟.政府规制下企业环境责任缺失的成因、对策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6)

(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凤阳 233100)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