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亟须建市预警机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亟须建市预警机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群体性突发事件属于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的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当前正处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多发和频发时期,因而导致了较大的社会危害,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这些事件的处置不仅牵制了各级党政领导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大量的精力,而且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

“轻预测预警、重应急处置”的倾向亟待改变

频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对我国各级政府管理构成巨大的压力,这一点目前已引起高度重视,体现为一旦群体性突发事件发啦,各级地方政府都能在第一时间迅速有效地加以处置,但是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预警认识还很不到位。当前各级政府在突发事件管理中明显存在“轻预测预警、重应急处置”的倾向,我们的习惯是只仅仅重视突发事件处置,主要侧重于突发事件爆发后的应付,而对预测预警工作做得很不够,没有认识到管理实际上更重要的是预防预警,而只重视事后的补救性管理,缺少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前可能性阶段的预防性管理,缺乏预测预警预控,致使地方政府在群体性突发事件来临时处于被动地撞击式反应,而不是主动出击。再加上当前我国的现行体制往往是“默默无闻避免危机得不到奖励,轰轰烈烈解决危机成为英雄”,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根本无法遏制当前多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而只能是“提心吊胆”、“疲于奔命”,经常处在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从而也大大提高了应急管理的成本和代价。

预警是促进群体性突发事件有效预防的基础,同时又是做好应急处置的前提。目前我们各级政府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由于事先缺乏科学充分的预测预警预报,所以无法在更早的时间内对其进行宏观性的总体把握,无法及时发现有关征兆,准确把握其走向与发展速度,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数量多,处理难度大,处置成本高。由于缺乏有效预警预报,常常使预防成为“漫无日的”。或使人感到“无中生有”,进而对预防“敷衍了事”,这就失去了针对性预防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做好了预警工作,即使无法做到完全避免,那么当突发事件发生后也能从容应对,大大减少后果和损失。

绝大多数的“偶然事故”都有产生的必然原因

群体性突发事件虽难以预测和预防,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但其发生往往由矛盾长期积累和激化引起,绝大多数的“偶然事故”,细究起来却是我们日常的管理和制度建设长期存在漏洞的必然结果。社会矛盾的产生、积累和激化往往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是可以事先预测预警的。社会燃烧理论指出:社会系统从井然有序到杂乱无序,到最终爆发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其内在机理实质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形成危机的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并在“导火线”的作用下,危机即会发生。可见,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过程性和可征兆性,这种征兆性就是警情、警兆。它为我们认识警源、预测预报警情并排除警情,从而把始终控制在稳定与秩序的轨道上提供了可能。因此,切实重视预警,并事先采取必要措施,就能有效将群体性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以尽可能避免、减少其发生。由于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可预控性,所以它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政府没有颅防的意识,没有抵档的颅警机制。

应尽快开展社会预警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当然,由于社会现象的异质性、社会成员的个体差异等因素构成的社会系统的高度复杂性,使得人们对社会问题、社会风险的预测与控制变得十分艰难。人文主义者甚至因此否定社会规律性的存在。政府对群体性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的认识也是这样。所幸的是,近年来随着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采取一定的方法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作出预测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为了把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维护社会的相对稳定,我们应该并且能够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危及社会稳定的各种风险可能导致的进行及时的监控,并根据监控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政府干预、社会行动、化解风险、排除警情。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其实就是社会稳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动态稳定的必要条件。社会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维持一种动态的稳定,就必须尽快开展社会预警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并努力构建科学而有效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控机制,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摘自7月14日《中国改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