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阅读植根于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阅读植根于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阅读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但现在发现在语文教学中多的还是约束,习惯的约束,应试的约束,教师讲授的约束,所以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还有必要重新解读阅读教学,尊重语文特有的学习规律,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追求人本、文本与生活之本的统一,使语文教学更近于质朴、自然的本真状态。笔者试着从苏教版必修一的“乡关何处”板块入手,以“生态式阅读、生活化阅读、生命式阅读”为途径,进行实效性阅读的尝试。

一、生态式阅读,展现学生生命活力

所谓“生态”,《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因此,笔者把“生态式阅读”理解为“尊重语文特有学习规律,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使语文阅读更近于质朴、自然的本真状态”的阅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生态式阅读首先就是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此外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让每一个人都善于学。

于是笔者在“乡关何处”板块这样处理:“你喜欢这一板块中的哪篇文章,选择你喜欢的文章进行品读。”“你喜欢文章的什么?(内容,语言,结构,情思等)”“与喜欢相同文章的同学组成几组,一组六人,进行同组间的交流。”“不同组之间进行碰撞,提出疑问。”那几堂课学生异常踊跃,有展现朗诵能力的,有展现对文本语言钻研的,有展现对文章情思解读的,与同组同学的交流时尽量要展示自己出彩的地方的,甚至不同组之间碰撞时,显示了同组间精诚合作的,提出的问题既有质量又想尽量难倒其他组同学的,并准备随时向老师发难的,不一而足。于是作为阅读教学主战场的课堂,便有了生机,有了生力,有了生气,有了生成。以阅读活动为依托,充分发掘和调动了生命个体的灵性,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合作者,让师生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合作的探索者,彰显了师生的生命活力。课后一学生的感悟随笔中更是写道:“我是高中生了,我们需要立体的思考,需要新奇新颖的创意,需要全面深刻的质疑,需要丰厚优秀的素材。即使这些没有眷顾我们,我们也不会着急,文章会给我们一个崭新的世界,那里有大量的优秀的奇思妙想,我们可以摸索它的构思结构,摸索它的语言文字,摸索它的情感思路,我思故我在!”

生态式语文阅读着眼于发展师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展现的是师生心与心接纳、情与情相互沟通、思与思相互碰撞、智与智相互启迪的和谐温馨,展现的是师生亲密无间、相互熏陶、教学相长的情境,它唤起了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生态,更丰厚。语文阅读教学想要追求实效性,生态式阅读不可放弃。

二、生活化阅读,生活体验的双向流动

语文学习活动进行的是母语学习,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离不开母语,因此,语文是一门生活学科,“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同等”,语文学习要做“伸展运动”。学生阅读经验的来源之一便是生活阅历的经验,他们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能根据他们的实际经验设疑,在阅读文本内容时能主动联系生活,调理思路与想法,并很容易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感受,或融为一体,或有所触动,或为之兴奋,为之激动,这也为经历阅读增添了色彩。

在“乡关何处”板块中,曹文轩的《前方》,告诉人们,为了前方的诱惑和理想,我们必须跨上苦旅,去流浪,失去家、家园和家乡,重点是离“家”;而刘亮程他告诉人们,无论人们走到哪里,都注定要回“家”,要寻找“今生今世的证据”,重点是“追寻过去的时光”,“是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点滴追忆,寻找似水年华中的生命印迹,让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家园为生命作证,让故乡成为隐藏在灵魂深处的精神依凭”。而这两者的思索都基于“家”或者“故乡”的印记,基于“家”的羁绊,基于对“家”的情思。于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触及生活中最平常、最平凡的细节,交流对家的印记,对家的情思,他们多多少少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虽然生活“底子”有限,这些体验和感受,是零星的,不完整的,但这些都是他们 “精神世界”的反映。于是又引导学生从书中走出来,生发开去,拓展开去,创造开去,在生活中回顾、交流、体验,并以文字形式凝固下来。在之后上交的作文中,学生对于家,对于故乡的印记体验感悟明显就深层的多。

生活式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会用预先设定的目标僵硬地约束学生、限定学生,不会把外在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目标强加给学生,不会只注重遥远未来的结果,而忽视学生在当下学习生活中的生命状态,教师所要做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生命充分生长的情境,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出来,使学习进程成为学生生活体验积累和生命成长的历程。

三、生命式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注重生命发展的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认知、积累和加工,而更是通过体验与反省使知识进入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学生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化在一起,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在“乡关何处”板块中,处理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为何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刘亮程好像是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尽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你读出了哪些?”其实在《前方》中,作者要表达的并非全是家园之思,他真正想描述的是关于人的一种生存情境。这种情境是:“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不断向前而又永远无法到达目的地的西西弗斯式的荒谬是人的宿命,但在生存法则限定的范围内,充分发展自己的力量,不断困惑,不断好奇,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前行,却赋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生命的意义往往是我们自己赋予它的,生命的结局是注定的,生命的过程则千差万别。从这个角度讲,人生的意义是由过程决定的,而非结果。在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中,家园不仅是客观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是心灵的归宿,是精神的栖居之地。只有那些貌似零零碎碎的证据,才能证明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家园的存在,才能证明我们走过的人生历程,才能为我们不停流浪的身体和心灵构筑起一个能够充分享受阳光雨露的和谐自然的精神世界。哲学史上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到哪里去?”这些著名的哲学命题。而“乡村哲学家”刘亮程用其朴素而睿智的文字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为自己的生命寻找家园中存留的不可替代的个人化的证据,“领受到”家园那“恒久明亮的月光”,“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只有“家园”没有废失,“回家”之路才不会是“虚无之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亮程借助纯乎天然的语言,直抵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而这种对生命拷问式的阅读,则可完成学生对课文的深化和延伸,直达生命的蜕变成长。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是在于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学、做”得到合一,语言、文化、习惯得到培养,知识、能力、情感、人格得到整合,学生能从中感受到自我生命的力量以及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使学生的生命成长变得完整而充实!

追求有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而我们要不断创造条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为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不断去实践、思辨、提升。只要我们教师大胆创新,灵活运用,授之以渔,一定能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