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融业支持新的经济增长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扩大内需、升级换代、关注气候、支持减排,金融业应发挥关键作用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最主要的一个方面。之所以要强调扩大内需,一个原因是现在外需比较弱,特别是自去年11月以来出口已经是负增长了。现在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不能一厢情愿。所以,扩大内需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国已经推出多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从“4万亿”一揽子计划,到家电下乡,等等。同时,在这个时节,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支持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正当其时,这也是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的一点。
升级换代可以极大地创造需求
产品的升级换代可以极大地创造需求,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家常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那么,要想扩大需求,新产品、新科技、新工艺就成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了。当然,新产品出来,旧的东西扔了也可能是一种浪费,但总的来讲,我们能够享用更先进、更有效、更加环保、更体现以人为本的产品,总体上还是节约的,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当前扩大内需的需求。
我觉得,金融界要特别注意从金融体系想办法去支持技术改造,支持产品升级换代和工艺的升级换代。我们要从传统金融走向现代化金融。金融现代化,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金融市场上出现了花样繁多的金融衍生产品。当然,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有一部分很有用,但也有一部分制造了很多的麻烦。我们要理解的金融现代化是,金融服务业要服务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业要更多地为科技发展、为自主创新、为中国创建创新型国家服务,要更多地为技术改造、社会进步服务,也要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因此,我借这个机会想说的是,金融服务除了大家可能已经描述过的多个方面,我们需要更加关心金融服务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升级换代,以及这个过程中的大量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这个事情如果做得好,会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巨大的需求,是当前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先讲几个升级换代可以导致需求大幅度提升的例子。比如说电视机,过去是黑白的,后来是彩色的,现在又进入了高清和平板,当前的显示屏是LCD(液晶)为主的,也有PDP(等离子)的,但现在的清晰度均升至1080p,从而为宽带和多用途应用做好了准备,这将带动很大的需求。
电冰箱、空调等过去是用氟利昂做制冷剂的,这对臭氧层产生不良影响;现在我们将改成非氟利昂的,而且将强制换代,产生快速更新的内需。上世纪80年代PC机开始使用的芯片是Intel8088,协处理器是8087,后来几经升级换代,最近大家用的都是双核的;在操作系统方面,上世纪80年代是DOS操作系统,后来升级更新到多种Windows,现在是Windows Vista,而又有新的Windows 7要出来了。电脑显示器已不再是CRT的,而是液晶的了。
再一个涉及升级换代的实例是手机。上世纪80年代很多人用BP机,少数人有手机,当时的手机有砖头块大小,后来是2G、3G,还要在3G上实现三网合一。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3G牌照发放得太慢,耽搁内需增长,也使消费者更晚地享受到技术上的成果。现在则是对于4G也有很多期待。
电子类产品升级换代很快,但GDP中的价值比重并不太高。价值更大的就是汽车了。关于汽车,大家除了看性能,也渐渐更加注重排气,从欧Ⅲ标准,到欧Ⅳ标准,还在继续提高。现在大家关注的是新一代的汽车,或者是氢气的,或者是电动的,或者是混合动力的。那么,这就会导致一系列的改变,包括整个汽车工业,还有配套的整个燃料的供应系统都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相当大的内需和新增长点。
另一个价值量大的是住房,会出现更多的节能型住房,除了新建的节能型住房,还有很多老的住房在被改造成节能型。在比较寒冷的欧洲国家,我们能看到很多这种住房改造工程,这些改造有利于更加环保和更加节能;同时,这种改造也可以拉动当前的内需。
关于升级换代,从技术上看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兼容型的升级,也就是升级的时候新的标准能兼顾旧产品的使用者,当然这需要在设计上、制造上有更周全的考虑。由于兼顾了更多人的使用,因此,升级的台阶会受到一些牵制。还有一种是跨越型、非兼容型的升级,老一代就作废了,不能用了,你必须买新的。在途径选择上,除了技术上的考虑,也可以把内需、产业振兴和环境的考虑放在其中。
减排挑战
尽管我们举了电子和汽车、住房的例子,但是我感觉到,有一个比汽车更大的升级换代,即能源。能源的升级换代,最主要的关切是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跨到一个新能源阶段,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对于减排问题,中国政府是十分重视的。我们在“十一五”计划中就特别强调了减排,但那时我们并没有完全想好,还是回避了对于二氧化碳的减排。当时我们讲的减排,主要是二氧化硫的减排和COD(化学需氧量)的减排。政府每年都非常重视这两项减排指标完成的情况。
二氧化碳的减排之所以是一个难题,是因为当时还看不清到底是什么路子:到底有没有一个具体的科学技术手段,能够解决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不会因强调了二氧化碳的减排,结果压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压制了人们提高生活水平和人民走向小康的步伐?
再有一点,当时实际上大家也不知道气候变暖是不是真像科学家所说的,或者是一部分科学家所说的,真的有那么大危害。现在,这方面的问题大家都不断有新的认识,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也不好做什么结论。但是,目前看来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也不得不重视。
关于新能源和减少碳排放,有一些非常值得关注的技术,比如说风力发电、太阳能电池,属于可再生能源。但是,以兆瓦小时计量其年供电量而言,与传统发电相比,这些技术目前还只能解决量小的需求。大处入手还是要解决传统发电的排放,就是燃煤发电(及少量燃油发电、燃气发电)的碳排放问题。发电方面的出路实际上是多样的,也是很复杂的,一个重要的出路是搞核电,但核电也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核电是一个重要的讨论项目,对此我们给予了支持,限于时间,我今天在这里不讲了。但是,核电在将来发电总量上到底能占多大的比重?这个问题还是值得讨论的。我觉得现在应该给予重视的,可能还有CCS技术(就是碳捕获和碳存储技术),而且我们金融业在这个方面应是有所作为的。
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如果我们做了碳捕获,并且把二氧化碳存储下去,会怎样呢?虽然今天在座的经济界人士居多,但是我还是想简单说一下,就是这个CCS技术需要用你发出的一部分电来进行碳捕获和碳存储,即在这个捕获和存储过程中可能会多消耗一部分燃料和电能。多消耗多少呢?现有的一种数据说是多消耗21%到91%,也就是说发出来的电会比较贵一些。这就涉及到贵一些的电究竟如何使用的问题。
如依靠近地的地质结构存储,则典型的燃煤发电的电厂可以通过增加25%的煤的消耗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天然气发电会更少些,约增加消耗15%。但是起步应用时因有其他的技术上的开销,也可能会导致消耗量稍多一些。最低廉的二氧化碳的存储技术,是在地质结构中寻找可以存储二氧化碳的地方,比如说采过的油田、采过的气田,或者是其他类似的地质结构。如果这个地质结构正好跟发电厂离得比较近的话,存储技术可以使二氧化碳在地下长期保存,那么,这可以减排多少呢?CCS技术可以使二氧化碳减排90%,当然这取决于不同的工艺。
CCS技术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非常遥远的东西,因为我们在挪威,加拿大,美国的得克萨斯、密西西比,荷兰,澳大利亚等地,都看到了试验的成功。捕获二氧化碳当然还有多种技术,在分类上,一种是燃烧后的捕获,典型的是烟道煤气的捕获;另一种是燃烧前的捕获。也还有其他的办法。我们如果把烟道气体压入已经开采的油田,还可以增加油田的采量。还有利用气田和盐矿地质结构、玄武岩结构等其他的存储技术。此外,大家还在探讨对二氧化碳的海洋存储和矿物法的存储技术,矿物法是把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镁、碳酸钙之类的东西。
大家可能会怀疑,地质存储会不会导致漏出?现在得到的技术说明,99%的概率能够保证地质类型的二氧化碳的存储会超过1000年不漏出。因此,这是一个大的升级换代。
减排可能是技术更新换代非常重要的一步,拉动的需求都是以千亿、万亿为单位来计量的,而且减排看来是始终绕不过去的,减排投资可能也是我们未来某个阶段迟早要实施的。所以,这就是一个什么时候干的问题。
像这样的升级换代,如果我们抓住几项,内需很可能得到显著提高。
金融市场可以为碳配额定价
下面,我想谈一下减排问题如何涉及到金融服务。如果说发的电比现在正常的发电要贵25%或者是50%,究竟谁愿意使用呢?搞经济的都知道,使用者一般来说是不管电是怎么发出来的,但知道有便宜的就不用贵的。所以,是要有人承担使用比较贵的电的成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全成本法,就是所有使用电力的人,在今后某一个时候开始,你都必须使用比以前贵25%到50%的电力。这样恐怕对经济的影响太大。还有一种是增量成本法,就是谁要增加电力使用的话,就应该付出比较贵的价格。这有点像大家设计的家庭用水定额和用电定额,定额以内是便宜的,定额以上要贵点。
因此,我们就回到了一个定价和配置的经济学问题,也就是碳配额的问题。一些金融市场都在试图搞碳配额交易。如果在国际上搞碳配额,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不公平的问题。因为早发展的国家曾有大量排放且已很富裕,后发展的国家有较少的历史责任但当前急需发展,全球性的碳配额涉及到公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可以先搁置国际上碳配额的分配和交易问题,只是从中国自身出发,是不是要控制未来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要控制总量,可在国内搞一个碳配额,国内的碳配额起步时应是增量配额,也就是说,承认你历史上已经有的碳排放量,但是你今后要多用电,那么你要用更高一点的价格。前不久人民银行配合其他单位开了一个研讨会,专门讨论碳配额和碳税问题。
碳配额交易联系到了金融市场的作用。我们说,金融市场是可以为碳配额进行定价的,可以发现它的价格,以此决定增量碳排放的配置是不是最优配置问题。另外,增量配额的配置又可以进一步转换投资资金的来源与期限配置问题。实际上,金融市场在为减排的投资寻找来源。像刚才所说的,不管是核电还是CCS,都需要非常巨大的投资,有很多的工艺路线等都改变了。这些新投资是要计算未来回报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回报应该是从未来的使用者当中收取的,而这又与碳配额的定价及配置有关。也就是说,从碳配额到减排投资,金融市场都可以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
这还涉及到当前投资和新科技得以应用的时间差问题。一项投资在实现投资收益之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通过金融市场,人们有办法在投资的供给和需求之间搭起桥来,引进中介角色来填补这个空缺。这样,金融市场就发挥了在时间轴上挪动并匹配供给和需求的作用。
最后一点,金融可以在市场上帮助大家进行风险管理。任何一项涉及未来的减排,涉及未来的新科技,都有大量的风险,有些做得成,有些做不成,而这些风险管理正好是在我们资本市场上要做的事。
因此,我想要说,金融业要千方百计地支持高新科技的发展,支持自主创新,支持创建创新型国家。如果做得好,那么我们可以在升级换代中扩大需求,支持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可以让金融界在升级换代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金融界内部应该各种人才都有一些,尽管不一定是最专门的。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对于高新科技,要有热情。在新时代的进程中,金融业会越来越面向走资本运作路线,越来越少依靠传统的间接融资。
当然,也要掌握好适度和质量,这次金融危机表现出有人在金融创新上玩得太过火了,走得太快也会出问题。从总的趋势上来讲,我们将要更多地依靠金融市场运作,包括定价、市场交易、风险管理等各项技术。■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本文原为作者在“《财经》年会2009:预测与战略”上的闭幕演讲,本刊发表前经作者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