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昔日“生态乡”今日臭不可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昔日“生态乡”今日臭不可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男人们在田里干活,妇女们在河边洗衣服,小孩子在河里嬉戏,牛儿在河边啃着青草,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这描述的是十几年前云南省通海县高大乡高大村库南河畔的田园牧歌美景。

对于这样的美景,只留在了村民的记忆深处。现如今的库南河,别说是洗衣服、洗澡,就连坐在相距数千米的家里,村民也能闻到其散发出的阵阵恶臭。清澈的河水变成褐色的污水,一直以来作为附近几个村庄村民祖祖辈辈饮水之源的库南河,变得让人难以靠近。

臭味困扰逾十载

高大乡素有“千里来龙福地在,门前三河汇入江”之美称,而库南河就是“三河”中的一条重要河流。库南河作为高大河的支流,其流域范围内坐落了高大村、大营盘村、姑娘村、湾子村等村庄,数百户村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

大营盘村一位正往三轮摩托车上装莴笋的村民说:“天晴的时候,河里的水被蒸发,到处飘散着恶臭的气味;下雨的时候,河里的污水又伴随着雨水到处流,这种情况已经困扰我们10余年了。”他还说,种植农作物都是靠库南河里的水来浇灌,现在河水被污染后,农作物经常害烂根病,严重影响了产量。

同村70余岁的陶大爷说,在大营盘村共有60余户200余人,以前都是饮用库南河里的水,现在生活用水都是从很远的地方引过来的。“记得以前,村民们都会将菜端到河里去洗,忙完一天的农活,大家都喜欢去河里洗澡,唠家常。”陶大爷说,以前称高大乡为绿色乡、生态乡是名副其实的,但被污染后别说洗澡、洗衣服,就连从河边经过都臭得受不了,坐在家里也能闻到臭味。

姑娘村的村民杨先生介绍,在库南河两岸的田里,以前主要是种植水稻,但后来没法种了,改种蔬菜、玉米。“河里的水夹杂了很多的有毒物质,如果皮肤不好,接触到河里的水,会过敏和脱皮。”

都是垃圾惹的祸

为什么昔日生态乡”现在变得臭不可闻?原本清澈见底的库南河变成人人声讨的“臭水沟”?

在村民的带领下,沿着库南河一直往源头寻找污染源。在高大乡与里山乡的交界处,可以看到一股如粪水般漆黑恶臭的水流从另一条山沟里流出,与库南河汇集在一起。

顺着污水往山的深处走,转过一个弯后,一座巨大的垃圾填埋场映入眼帘,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和大量废弃菜叶混杂在一起,大量腐化后的垃圾将整座山谷变成了一个大型“沼气粪池”,在垃圾场的斜坡上还有大量的未腐化的废弃菜叶。

这里属于通海县废弃菜叶定点处理场――里山垃圾填埋场。正在倾倒废弃菜叶的货车司机孟师傅说,像他这样一车菜叶大概有25吨,每天至少得拉3到4趟,有时候每天能拉7趟左右。“我们差不多有50辆货车专门负责拉废弃菜叶到这里来处理,每天24小时都有人拉,一年四季都如此。”

孟师傅说,拉菜叶到这里来处理已经有10余年的时间了,由于运输量大,常年四季都有活干,货车司机基本上都与通海县废弃菜叶清运管理中心签订了包年或者是包月的运输协议。

“每天拉到这里来处理的废弃菜叶最少的时候也有上千吨。”孟师傅透露。

张大妈夫妇专门负责将垃圾填埋场口散落的菜叶清理进山谷里,她说,繁忙的时候车辆一辆接着一辆来,得排队倾倒。“有很多还是载重量40吨左右的双桥大货车。”

在垃圾填埋场,除了废弃菜叶外,还有很多的城市生活垃圾都被拉到这里处理。

在短短10分钟的时间里,就有9辆大型货车满载废弃菜叶而来。在返回通海县城的途中,经过晋思线(晋宁到思茅的公路)的时候,在公路的内侧有一条水沟,水沟里流着的就是从垃圾填埋场里腐化后流出的污水,汽车飞速行驶在公路上也能闻到阵阵恶臭的气味。

失衡的产业链

通海县是云南省的蔬菜种植大县,据通海县农业局产业办的工作人员陈宝红介绍,保守统计,近年来通海县每年蔬菜的种植面积都在20万亩左右,去年蔬菜年产量达到5.8亿公斤,产值达到5.6亿元。

通海县的蔬菜除了解决云南省部分市场需求外,大部分主要销往江浙、广东沿海一带,有的甚至远销到南亚、东南亚、中东等地。

由于市场需求量大,通海县在2010年年底仅蔬菜冷库处理厂就有73座,加工厂373家。“通海县的加工厂每天需加工处理6000吨以上的蔬菜。”陈宝红说,据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每天将产生1000吨以上的废弃菜叶,而这些废弃菜叶除了极小部分被用作有机肥加工和养殖业以外,拉到垃圾场填埋是最主要的处理方式。

冷库厂属于二次加工,其实菜农在地里就已经加工过一次,针对菜农,目前已经建了6000余口沤肥池,供菜农腐化废弃菜叶做肥料,但对于冷库厂产生的大量废弃菜叶的处理却成了难题。

在秀山镇的金山等村的公路两边,一座座的冷库依公路而建,一辆辆的拖拉机或是农用车、三轮摩托车载满蔬菜驶进冷库。

在冷库内,工人们正在对刚从车上卸下来的蔬菜进行加工,将蔬菜外部品质较差的菜叶剥去,优质菜心被包装入库,而废弃菜叶则被堆放在冷库一隅,等待汽车送往垃圾场处理。

在通海县杨广镇至华宁县的公路边,几个蔬菜商贩在太阳伞下收购蔬菜,旁边堆着一堆堆废弃菜叶。这几名摊贩长期在此从事蔬菜收购,该地段由于堆放废弃菜叶而变得泥泞不堪。

当地村民赵大爷介绍,每天从7时许开始到22时许,由于运输蔬菜过往的车辆较多,整条道路都显得很拥堵。

商贩王女士介绍,她们是从建水县来的,收购蔬菜直接运到昆明批发。“每天下午就会有车来将旁边的废弃菜叶拉走,我们是交了钱的。”

在杨广镇公路边的一家名为通海广源蔬菜有限公司的冷库里,工人正在忙着加工蔬菜。该公司老板张先生说,该冷库厂每年产生的废弃菜叶大概在180车左右,每车交220元钱给县废弃菜叶清运中心,再加上每吨支付22元的运费给货车司机,一年的废弃菜叶清运费需4万余元。

这仅仅是一个冷库产生的废弃菜叶,而这样的冷库和临时蔬菜收购点在通海县有上百家。

在通海县共有两个垃圾填埋场,分别为杨广镇镇海村漂草凹的杨广垃圾处理场和里山乡的里山垃圾填埋场。2008年,投资3009万元的杨广垃圾场投入使用后,由于其日处理垃圾为165吨,容积仅为117万立方米,只能使用17年,于是废弃菜叶处理的重任一直压在里山垃圾填埋场。

海县市容环卫管理站的站长马玲介绍,里山垃圾处理场建于1989年,2008年之前承担着通海县城的生活垃圾和整个通海县废弃菜叶的处置工作。2008年1月,投资近3000万元的位于杨广镇镇海村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场投入使用。这个日处理生活垃圾165吨的垃圾场设计时主要考虑城市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因而无法承受日产近千吨的废弃菜叶处理,不到3个月时间,废弃菜叶产生的污水远远超过垃圾场调节池1.5万立方米的容量,整个垃圾场被淹得漂起来。

“我们不得不用车把污水拉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无奈之下,我们只有重新启用里山垃圾场来堆放废弃菜叶。”马玲说。

随着废弃菜叶增多,冲垮了里山垃圾场的第一道大坝,污水沿山谷冲下,把下游几个村子的农田等冲毁,为此县政府还赔偿了50万元给相关农户。

随后,县住建局又打了第二道石坝,后来废弃菜叶越倒越多,环卫站花12万把石坝增高两米。去年8月住建局又花费32万打了第三道坝。

据马玲介绍,这些大坝都是用毛石砌起,无防渗透措施,目的只是防止废弃菜叶不往下流淌,靠环卫站的力量根本无法处理菜叶腐化后臭水往库南河流淌的问题。“通海人多地少,包括山区的土地在内是寸土寸金,其他地方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倾倒废弃菜叶处。”

6年后还库南河“清白”

尽管政府部门对污染事件高度重视,但这种典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脱钩的产业链之痛,其治理并非易事。

“几年前,政府引进了省外一家废弃物处理企业,该企业打算在通海建一个日处理能力达到400吨的处理厂。但经考察后,这家企业放弃了。”陈宝红说,由于废弃菜叶的含水量达到95%,处理400吨废弃菜叶至少能产生300吨左右的废水,而对废水的处理也是难题。

“脱水出来的废水经过加工后作为蔬菜浇灌用水是很好的,脱水后的菜叶也可以用作有机肥,但由于通海地形复杂,很多菜地需要往外排水,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的废水进行浇灌。”陈宝红说。

2008年,北京的一家公司来通海考察,该公司称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处理技术,只是还欠缺点经费。双方签订了初步的合作协议后,却迟迟不见该公司来施工,其原因是不愿出资7000万欧元买一台垃圾处理设备来做实验。

2010年7月19日,通海县建设局召开废弃菜叶处理遴选会,包括北京的一家公司和通海本地在内的4家公司参加竞争,与会的北京公司号称,他们将与昆明的一家公司合作来搞此项目,他们有技术实力、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强强联手,不要政府出一分钱就可以把项目完成。

通海官员听了后倍感振奋,把北京的这家公司列为第一候选单位。可当政府与该公司谈具体合作条款时,该公司提出了通海县把县城附近最好的土地提供出来建场,将来每处理一吨废弃菜叶要收12元费用等等苛刻的条件。后经双方让步,草拟出了协议。将签订协议时,该公司称,公司认为该投资项目风险极大,故放弃合作。通海县废弃菜叶处理项目上马因此拖后了1年半的时间。

多次引进治理项目都遭遇卡壳后,通海县相关部门关于废弃菜叶的处理问题又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

“2003年以后,废弃菜叶开始进入里山垃圾场,开始倾倒量很少,对周围环境基本没有什么影响。2005年,随着大量的废弃菜叶进入,菜叶腐烂后的水分增加,然后又与生活垃圾混合,于是不断地有污水开始出现,并流到位于垃圾场下游的高大乡,污染问题也就开始出现了。”通海县政府办调研员官兴春说。

59岁的官兴春曾是通海县农业局的一名工作人员,由于对通海县蔬菜产业情况较为熟悉,在废弃菜叶污染问题出现后,专门负责这一问题的处理工作。

官兴春说,里山垃圾场污水流到高大乡,污染当地库南河,影响该乡多个村庄的生活、生产这是一个老问题了,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都知道,最近两三年,在县人大、政协会议上也多次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老百姓也经常为此上访。

目前,政府部门与通海一家垃圾渗漏液资源化利用处理厂已经就里山垃圾场的问题签订了协议,将在里山垃圾场附近投资446万元修建一个处理场,预计今年12月31日前开工建设。“6年时间处理完里山垃圾场的所有垃圾,还该区域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库南河恢复清澈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