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原地区妊高征眼底改变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原地区妊高征眼底改变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妊高征眼底改变情况。方法 对240例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采用直接眼底镜检查法进行眼底观察。将眼底检查结果与患者血压、尿蛋白、病程及血红蛋白含量、居住地海拨高度、居住高原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40例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有眼底改变者220例(91.7%)。高原地区妊高征眼底改变及病变程度与患者血压、尿蛋白、病程及血红蛋白含量、居住地海拨高度、居住高原时间正相关。结论 高原环境下易发生妊高征;高原地区妊高征眼底改变及病变程度与患者血压、尿蛋白、病程及血红蛋白含量、居住地海拨高度、居住高原时间正相关;高原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有限,直接眼底镜检查简单易行,可以动态观察患者病情,为临床医生适时终止妊娠、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高原地区孕妇加强孕期保健、移居低海拨区及晚期适当吸氧有助于预防妊高征的发生。

【关键词】高原;妊高征;眼底改变

妊高征是危及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的危险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全身水肿、蛋白尿,眼底改变发病率高[1]。视网膜小动脉可以反映体内主要器官的小动脉情况,所以眼底改变是反映妊高征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决定处理和估计病情均有重要意义[2]。 高原环境对高原地区妊高征眼底改变的影响则未见有统计学报道,现将240例临床资料完整,来自高原地区的妊高征患者眼底改变情况报告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240例,均为移居汉族,所有患者已排除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癫痫、脑血管意外。居住地海拨高度3 560~4 980 m;在高原居住时间1~31年,平均21.5年;年龄22~34岁,平均25.5岁,其中≤30岁224例,>30岁16例;初产妇212例,经产妇28例,单胎234例,双胎6例。血红蛋白180~270 g/L,平均238 g/L。患者血压以入院时测得血压为准,血压升高的时间指从测得血压比基础血压升高30/15 mm Hg(1 mm Hg=0.133 kPa)之日起到孕妇入院之日止这段时间;未作产前检查的孕妇则从出现自觉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出现时算起。

1.2 方法 均在患者入院后至终止妊娠前进行,由眼科医生根据病情用直接眼底镜检查法在小瞳孔下行常规眼底检查,对重度子痫患者用0.5%托品酰胺扩瞳检查眼底,观察患者视网膜动脉、静脉及视网膜、视等改变情况。凡是有视网膜出血和脱离的孕妇,在分娩后再随访检查1~2次。眼底改变分为Ⅲ期:Ⅰ期动脉痉挛期,视网膜小动脉功能性痉挛和狭窄,可局限于一支小动脉或整个眼底动脉缩窄,动静脉管径比例由正常的2∶3变为1∶2或1∶3;Ⅱ期动脉硬化期,动脉血管发生器质性硬化,动脉狭窄,反光增强,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Ⅲ期视网膜病变期,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严重者出现视网膜脱离。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高原地区妊高征眼底改变发生率 240例妊高征孕妇行常规眼底检查发现:眼底正常20例,占8.3%;眼底改变220例,占91.7%,其中Ⅰ期112例,占50.9%,Ⅱ期68例,占30.9%,Ⅲ期40例,占18.2%,Ⅲ期患者中有10例合并视网膜脱离。

2.2 血压与眼底改变的关系 本组资料中,血压在140/90~150/100 mm Hg 45例,发生眼底改变38例(84.4%);150/100~160/110 mm Hg165例,发生眼底改变152例(92.1%);160/110 mm Hg以上者30例发生眼底改变30例(100%)。血压越高,眼底改变发生率越高,血压升高的幅度与眼底改变呈正相关(P

2.3 尿蛋白与眼底改变的关系 本组资料中,尿蛋白(++)49例,发生眼底改变38例(77.6%);尿蛋白(+++)75例,发生眼底改变68例(90.7%);尿蛋白(++++)116例,发生眼底改变114例(98.3%)。尿蛋白越高,眼底改变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病程与妊高征眼底改变相关 本组患者中病程60 d者,眼底改变发生率为100%,说明病程越长,眼底改变的发生率越高(P

2.5 血红蛋白含量与眼底改变的关系 在高原环境下血红蛋白含量越高的孕妇,眼底改变的程度越严重,出现Ⅱ~Ⅲ期病变的比例越高(表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6 居住地海拨高度与眼底改变的关系 在高原地区,居住地海拨越高的孕妇,眼底改变的程度越严重,出现Ⅱ~Ⅲ期病变的比例越高(表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7 居住高原时间与眼底改变的关系 居住高原时间越长的孕妇,眼底改变的程度越严重,出现Ⅱ~Ⅲ期病变的比例越高(表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8 眼底改变的预后 在分娩结束后对10例视网膜脱离者的产妇进行复查,发现10例视网膜脱离者已完全复位,但其中4例黄斑区留下陈旧性病灶,视力仅恢复到0.6,其他6例视网膜病变基本消失,视力恢复到正常。

3 讨论

3.1 妊高征通常发生在妊娠24周后,90%的患者发生在妊娠第9个月,其病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痉挛,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如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及眼底改变等。妊高征眼底改变出现的迟早和病变程度又与胎儿及孕妇的健康密切相关。而高原地区因缺氧,冬季时间长,气候干燥寒冷,大气压低于77.14 kPa(580 mm Hg),氧分压仅15.96 kPa(120 mm Hg),人体处于持续性低氧状态,肺泡气体交换血液携氧和结合氧在组织内释放功能受到障碍,供氧与耗氧失调,当妊娠后胎盘血液循环的建立,在缺氧的状态下子宫血液供应更加不足,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之间的平衡失调,以及由于纤溶系统的改变,因而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本组资料妊高征眼底改变的发生率为91.7%,也高于文献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眼底改变者的发生率为53%~86%的报道[4]。因此,对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而言,临床行常规眼底检查对妊高征病变程度的判断与观察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本文资料显示,高原地区妊高征眼底改变与患者的血压、尿蛋白、病程及血红蛋白含量、居住地海拨高度、居住高原时间正相关。说明高原环境因素对当地妊高征患者眼底改变存在一定影响。高原低氧环境下,机体从外界摄取氧的能力降低,氧在体内的运送也发生变化,机体供氧和耗氧平衡失调,红细胞生成的生理调节过程发生紊乱,红细胞生成增多,血红蛋白含量增高,血液粘滞度增大,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细胞及毛细血管受损,又加重了低氧血症,造成恶性循环 [5]。故本文资料中妊高征眼底改变的发生及病变程度与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正相关,与文献中低红细胞计数、低血红蛋白、低血细胞比容情况下容易发生妊高征的报道 [6],从发病机理上并无矛盾。

3.3 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医疗卫生条件有限,直接眼底镜检查简单易行,临床上可以作为动态观察妊高征病情的客观指标,为临床医生适时终止妊娠、保护母子平安,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当患者的眼底改变仅限于视网膜动脉痉挛性收缩时,在产科药物治疗和严密观察下,可继续妊娠,并及时复查眼底改变情况,如果在治疗下视网膜动脉痉挛持续加重,尤其在出现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脱离等病变时,为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视力和全身重要脏器的永久性损害,应考虑及时终止妊娠,保护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3.4 考虑本文资料中高原环境对高原地区妊高征眼底改变的影响,高原地区孕妇加强孕期保健检查、移居低海拨地区及晚期适当吸氧应有助于预防妊高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87-488.

2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1.

3 张彦博,汪源,刘学良,等.人与高原.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203.

4 马文芝,蒋黎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眼底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86,4(5):278.

5 张彦博,汪源,刘学良,等.人与高原.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268.

6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