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年人对冲性额颞叶损伤治疗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年人对冲性额颞叶损伤治疗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单位:464300 河南省息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林卫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对冲性额颞叶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8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4例老年人对冲性额颞叶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按GOS预后评分,预后良好者21例,中度致残者12例,重度致残者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2例(占34%),其中4例家属放弃治疗,严重肺部感染7例,心功能衰竭5例,肾功能衰竭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结论 老年人对冲性额颞叶损伤的预后受患者年龄、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原有的慢性疾病和并发症等多因素的影响,对老年人对冲性额颞叶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把握正确的手术时机,积极防治并发症及原有慢性疾病的处理,是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对冲性额颞叶损伤; 预后; 老年人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颅脑损伤逐渐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病情危重,预后不佳,1998年5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老年人对冲性额颞叶损伤患者64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男53例,女11例,年龄60~83岁,平均67.5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21例,糖尿病病史6例,心脏病史3例。受伤原因,车祸伤46例,跌倒摔伤18例,均为减速性损伤。受伤部位,一侧颞顶枕部53例,双侧颞顶枕部11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 h~3 d。

1.2 临床表现 入院时神志清醒10例,嗜睡16例,浅昏迷,阵发性烦躁31例,深昏迷8例。GCS评分13~15分26例,9~12分31例,3~8分8例。入院时均CT检查显示,单侧脑挫裂伤36例,双侧额颞叶多发脑挫裂伤4例,其中中线结构显著移位,环池闭塞12例。

1.3 治疗方法 对入院时病情较稳定,中线结构不移位或移位不明显,血肿量较小46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对入院时中线结构移位明显,环池受压,血肿量较大18例患者,其中手术治疗14例,4例双侧脑疝,呼吸衰竭,家属放弃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所有病例均早期给予脱水剂,钙离子拮抗剂,预防感染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保守治疗的患者中有11例出现迟发性血肿,病情进行性加重,手术治疗。

2 结果

按GOS预后评分,预后良好者21例,中度致残者12例,重度致残者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2例(占34%),其中4例家属放弃治疗,严重肺部感染7例,心功能衰竭5例,肾功能衰竭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

3 讨论

3.1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出现,我国老龄化人口逐年增多,老年人颅脑损伤约占因颅脑损伤而住院病人的8 %~13%[1]。老年人脑萎缩,神经生理机能减退,患有其它慢性疾病特点,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病例类型与青壮年及儿童颅脑损伤均不同,因脑萎缩,颅脑容积相对增大,脑组织易发生大块移动,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致桥静脉、皮质血管和脑底面血管损伤出血,易形成颅内血肿;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反应及防御能力差,多为减速性损伤,脑组织在颅腔内旋转运动,擦挫,冲撞,扭曲均较重,脑组织对外伤的反应 性降低,代偿机能差,更易发生广泛对冲性额颞叶损伤及硬膜下血肿。因老年人颅骨内板与硬脑膜附着紧密,难以剥离,临床上硬膜外血肿较少见。

3.2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风险高,这些慢性疾病影响血管结构的变化,长期高血压引起脑动脉玻璃样或纤维样变,导致血管脆性增加,更易发生出血性进展性脑损伤,本组为34%,血管因素是老年人容易发生出血性进展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2]。对入院时首次CT未发现血肿及出血量较少,临床表现较轻的老年患者,要进行严格的生命体征监测,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多次复查CT,把握正确的手术时机,对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3.3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大,生理机能下降,各器官均发生退行性改变,代偿能力差和全身抵抗力明显下降。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存在早期免疫缺陷[3]。老年人内环境稳定性减弱,机体应激能力降低,伤后易加重原有疾病,出现并发症,加重继发性脑损伤,形成恶性循环。老年人脑损伤越重,出现并发症越早,以肺部感染、应激溃疡、肾功能不全及心功能不全为主。对原有心肺疾患的病人,更加重脏器功能不全,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预后极差,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存率逐渐降低。早期积极治疗原有慢性疾病,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和病残率。

对老年人对冲性额颞叶损伤的正确认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积极防治并发症和对原有疾病的处理,是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现代颅脑损伤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247-248.

[2] 马辉.钱志远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106例分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2)75-77.

[3] 吴涛,江善查,袁先后.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早期免疫缺陷.华中医学杂志,2001,25(5):57-58.

(收稿日期:201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