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希望坚守的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希望坚守的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事链接】

2012年10月3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行动几乎成“木头人”的樊秀峰坚守讲台的事迹。17年,樊秀峰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用自己的“直背”在三尺讲台上树起不屈的师魂。这位将自己最美好的人生年华全部献给了孩子们的乡村教师,再一次以其动人的事迹温暖了人们。这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想起2012年9月份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的徐德光、邓丽、阿力甫夏……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守之美、执著之美、奉献之美、付出之美。作为数百万乡村教师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事迹和成绩,诠释着乡村教师的可敬与可爱、平凡与伟大。本期,小编便与大家一同走近这些为希望坚守的灵魂,去寻找“最美”的答案。

【读・美文一】

乡村教师

文/岳 勇

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找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老师再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他把那个女孩背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救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背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学・技法】

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记叙文,文章围绕娟子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这一话题,插叙了一位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是“乡村教师”博大无私的爱让娟子回到家乡。娟子的选择,三个姐妹的选择,是“乡村教师”博大无私的爱的延伸。要写好一篇记叙文,最忌讳的就是平铺直叙,尤其是在叙述事件的时候,一定要写出事件的波澜。而在本文中,作者便在开头巧设悬念,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这是为什么呢?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文章的开头吸引,作者适时地运用插叙,讲述了其中的原因,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留下的最后一个学生却是自己的女儿,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而正是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尾更能够凸现出乡村教师精神的可贵,让读者不禁为之潸然泪下。“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这样的结尾更是出人意料,但却又在情理之中,恰当地表现出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

【读・美文二】

脊 梁

文/陈 诺

我坐了三个小时的汽车,走了十几里的山路,终于在日暮时站到了这所学校的门口。这是一个在市级地图上都难以寻到的地方,抬头望去满眼是山,山的后面是山,山的后面还是山……

我为寻访一个人而来。推开门,是一间整齐的卧室兼书房。这个房间位于学校的东南角,冬冷夏暖,他却甘心住了十几年。房间似乎被仔细收拾过了,一切含有个人信息的物品都被收走了,只剩下一侧的书桌上,还堆着几件杂物。

那是几颗干瘪的枣。初送他时,那枣还是青绿油亮。这是最初他要走时,周围的乡亲们闻讯将家里最好的东西――鸡蛋、枣、土豆……统统拿来,堆在他的门口。蜿蜒的山路上,准备清晨悄悄离开的他看见的是举着火把的乡亲们在跪送他的离开。他们不奢求他能留下,只感激这一年里他为孩子们的付出,太过贫穷的他们无以为礼,只好以身为谢,俯倒在山路上,护佑他的离开。他不知自己还能如何拒绝这群乡亲,那蜿蜒的火龙和俯下的身躯如同一把烈焰,将他想离开的念头烧得一干二净。他终于还是留下了,退回乡亲们的谢礼,他重拾教鞭,口袋里只装了几枚青枣。

枣子旁边是几把三角板和几个乒乓球拍,看得出是手工的痕迹。山里实在是什么都缺,于是他就成了全能高手,桌椅坏了,自己修;屋顶漏了,自己补;没有教具和体育用品,自己做。他们这样的村子呀,平素连外人也见不到一个,更不用提向外界求得什么帮助,他也不愿求什么,缺什么他就带着孩子自己做,跟过他的孩子都知道他有一双骨节粗大却灵巧的手,他们都暗自羡慕并希望以后自己也有一双这样漂亮的手。

一个半开的匣子里装着他学生的信,匣底还有一个薄薄的没有署名的信封,打开来看,居然是一张聘书,来自山外一家省重点中学,给出的待遇也是极优厚,那落款是10年前。当时他为了帮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筹集学费,无奈只好下山求助媒体,却没料报社一篇关于他的报导让他瞬间成了名人,人们纷纷感念于他对山村孩子们的默默奉献,也有学校向他发出邀请,他却不为所动。“山下的孩子有许多老师,山上的孩子却只有我一个。”他如是说,而他教出的孩子,不少也填了师范类的学校。

头微侧,眼角却在不经意间看见了一个方形的乌木盒,被人细细用红布包着,静静躺在那里。而上面,居然是他在报纸上的一张照片,他和几个孩子站在简陋的旗杆下,举行着升旗仪式。他的神情是那么肃穆,才四十出头的人,身躯却如六十老翁般佝偻,他挺立着,双眼望着国旗,整个人的身形似一棵钢铁般硬朗的树,带着不屈的气概,直冲向天际。

这样的人才是中国的脊梁呀,他们于高山之巅,深谷之中,以一己之力将知识授于孩童,为他们打开通往外界的路,他们不求名利,不慕虚荣,且不为人所知,却是他们默默支撑起中国最薄弱的地方。“而现在,该我来代替你了,我的老师!”我暗忖,拿起桌上的教鞭……

【学・技法】

此文是借鉴《外国小说欣赏》中《半张纸》写作的一篇佳作。文章选取一间小屋作为一个“容器”,让过去的美好回忆都在这里聚焦、凝固。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的回忆,从一个生活的横断面,窥探出一个乡村教师的酸甜苦辣,从而突出“教育之脊梁”的主题。文中的推进采用倒叙的手法,并以主人公的心理为线索层层展开,有意识流小说的味道。

(湖北 贺小青)